蘇州大學坐落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首批入選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蘇州大學前身是1900年創辦的東吳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東吳大學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也是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1982年,學校更復名蘇州大學。其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和蘇州醫學院等相繼併入蘇州大學。
一個多世紀以來,蘇州大學致力於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獨立之人格、社會之責任」的模範公民,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為社會輸送了40多萬名各類專業人才,為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產學研合作:
蘇州大學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創建了一批國家、省、市和校級協同創新中心,與企業合作建立了200多家博士後、研究生工作站,以柔性方式吸引、集聚了400多名企業和社會各領域專家人才。
蘇州大學推行了「一院一市一基地」和「一團隊一企業一中心」產學研合作模式,通過在各市建立科研院所和產學研合作基地,圍繞企業具體需求,對接學校科研團隊,校企合作共建研發中心,較好地促進了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
2016年,學校與蘇州市委市政府聯合啟動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全面推進蘇州大學人才、科研、智力等創新資源與蘇州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需求深度融合,取得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果。
常州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蘇大行
2017年6月15日上午,「常州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蘇大行」產學研對接活動在蘇州天賜莊校區舉行。常州千紅生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久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康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16家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走進蘇州大學。蘇州大學骨科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機器人與微系統研究中心和人工器官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藥學院等學院(部),以及實驗動物中心、衛生與環境技術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參加對接活動。
骨科研究所、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實驗動物中心等單位發布了各自的科研成果和可提供的技術服務。隨後各企業負責人與蘇州大學專家教授按照前期意向分組交流對接,並現場考察了骨科研究所和機器人與微系統研究中心。
蘇大與環境技術研究所和中國平安江蘇分公司戰略合作
2017年5月23日上午,蘇州大學衛生與環境技術研究所與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舉行。
本次合作有利於雙方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一方面有利於研究所拓寬專業領域、鞏固專業思想、強化專業知識、加強研究所企業環保意識提升,為研究所創造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環境保護領域開拓新的市場方向。
院系設置:
蘇州大學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二大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4個學院(部),現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5個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15個「十三五」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化學、物理學、材料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藥學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共8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其中材料科學、化學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
科研成果:
2016年,蘇州大學自然科學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97項,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20位,蟬聯地方高校第1位;獲國家科技部項目25項;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中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6項成果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
人文社科領域獲得國家級項目19項,30項江蘇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成果獲江蘇優秀理論成果獎,21項成果獲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4項成果獲得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獎,1項成果獲得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2015年SCIE收錄論文2287篇,位列全國高校第21位,其中中國卓越國際科技論文」1035篇,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2016年蘇州大學共申報智慧財產權1366件,其中國際專利申請68件,授權智慧財產權100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