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高亮度LED背光源的實現方案

2020-11-26 千家智客

[導讀]直下式結構的LED背光源具有更高的色彩還原、省電、壽命長、抗震動性,在低溫環境中工作不受影響。由於LED具有這些優勢,越來越多的廠商已著手研製大尺寸的直下式LED背光源。

  引言

  直下式結構的LED背光源具有更高的色彩還原、省電、壽命長、抗震動性,在低溫環境中工作不受影響。由於LED具有這些優勢,越來越多的廠商已著手研製大尺寸的直下式LED背光源。但由於直下式厚度相對側入式較厚,因此在中小型LCD液晶顯示系統中側入式所佔市場比重大於直下式結構。

  近年來,三星在韓國推出了一款52英寸全高清LED液晶電視「PAVV-LED52」。此次發布的52英寸全高清LED背光液晶電視,採用了只降低黑暗圖像部分的背光亮度、由三星自主研發的「變色龍LED背光(ChameleonLEDBacklight)」技術。動態對比度達到50萬:1,耗電量最多可降低50%。而且,通過高速影像模式,能夠實現圖像抖動及殘像少、色彩鮮明的影像畫質。由此看來,LED背光源性能完全超越CCFL背光源已經成為可能。

  1 LED背光源的設計方法

  1.1 系統概述

  以對角線長度為15英寸,即長、寬、高分別為89.44mm、67.08mm、5mm的背光模組為例,設計要求的亮度通過液晶顯示屏後要達到1,200cd/m2,亮度均勻性達到85%以上,功率小於50W;工作溫度為-40°C~60°C,亮度可調,且調節範圍寬調節精度高。

  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同時,為了使背光模塊能夠更好地工作,系統設計應包括過壓保護、高溫保護等功能模塊。下面以上述要求為目標,給出我們的LED背光設計方案以及根據最後的性能測試結果對用大功率白光LED實現高亮度背光設計中將會遇到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並提出解決的辦法。

  1.2 直下式LED背光源結構

  LED背光源的工藝過程是將LED點光源轉化為發光均勻的面光源。根據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分為側光式和直下式兩種。為了實現高亮度均勻性的背光模組的設計,首先要選定構成背光模組的系統結構形式。本文採用直下式結構。

  側光式LED背光源應用在大中尺寸的LCD上時,導光板重量和成本會隨著尺寸增加而增加,並且發光均勻性和發光亮度不理想,而直下式LED背光源表現則比較好。直下式背光源工藝相對簡單,不需要導光板,是將光源(LED晶片陣列)及PCB置於背光源底部,光線從LED射出後,經過散射膜散射,得到均勻性較好的散射光,再通過兩片稜鏡膜(分別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BEF1和BEF2)將散射光集中在垂直於膜的方向以一定的發射角度出射。為了更好地利用光能,提高整體效率,我們在底板LED燈表面加了一層反射膜,實驗證明,反射膜的存在使得亮度、效率提高了近20%。同時在底部光源上塗布一層含有散射劑的導光膠,導光膠厚度視腔體高度和導光膠特性而定,主要起兩點作用:①提高亮度均勻性;②保護LED晶片,提高可靠性。

  背光源的厚度由反射膜與散射板之間的腔體高度決定。理論上在符合安裝要求及發光亮度的前提下,腔體高度越大,光線從散射板射出的均勻性越好。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結構見圖1。直下式背光源技術關鍵是控制亮度均勻性,提高發光效率。散射膜與LED光源之間須預留一定的空間,提高亮度均勻性,故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相對較厚。因光源數量多,發光亮度和功耗均大於側光式背光源。LED管芯工作狀態下釋放出的熱能集中在腔體內,在大面積、高亮度的LED背光產品設計時,應考慮模塊散熱裝置。

  圖1 光學系統結構控制示意圖

  我們採用Lumileds生產的白光LED,典型電流為700mA,額定功率為3W,發光強度為80lm,發散角度為120°並對其光電特性進行了均勻性篩選,選用其中匹配性較好的LED作為系統光源。

  大功率LED在典型電流工作時會發出大量的熱能,容易產生高溫,對液晶顯示器產生影響,為此,我們將其降額使用,增加燈的數量,減小工作電流,這樣一來,緩解了高溫問題,而多數的燈也可以在均勻性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在背光板有效區域內排布了64顆燈,每8顆燈串聯在一起作為一組,64顆燈共分為了8組,然後並聯在一起。追蹤大約1000,000條光線,分析結果顯示導光板上表面共射出52流明的總光通量,且照度分布均勻性大於80%,基本滿足背光系統要求。如下圖所示:下面是利用LightTools光學模擬軟體的背光模擬(圖2)及背光板亮度分布(圖3):

  

 

  圖2 背光模擬圖

  

 

  圖3 背光亮度分布圖

  對於從光學膜到背光板之間的距離(即背光腔的高度),我們做了一些實驗,結果表明:在LED燈排布間距為15mm時,採用「LSD散射膜+BEF垂直+BEF平行」的光學膜組合時,背光腔高度為18mm,看不到LED燈的燈影,亮度均勻性很好。通過模擬計算得出均勻度為87%,由圖示可知,符合設計要求。

  光源特點比較:

  目前首先是直下式佔據LED高端,而側入式佔據LED低端;直下式又逐漸取代側入式,中小尺寸的彩色LCD(如手機、MP3、PSP等)一般選用側入式LED背光源。因為一顆LED的造價和CCFL冷陰極相差不多,但是由於LED的體積較小,在背光系統中,需要根據屏幕大小等間距的分布多個LED,其造價就相對可觀了,因此側入式LED背光源可以使用較少顆的LED蕊片,節省成本,其二是能夠打造比較輕薄的機身,讓LEDTV液晶面板的後方不需要配置LED模塊,而是放置在側邊,可減少屏幕整體的厚度,打造出較直下式LED背光液晶電視更薄的機種來,但由於LED側入式排列的結構缺陷,使得背光源在亮度均勻性及照度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對軍工、航空項目上應用到的精密儀器時,更需要高亮度、均勻性、相對可靠性好的背光源。使用直下式的好處是LED背光源液晶顯示器採用矩陣排列方式,以串並聯的方式結合發光,能夠分別設置不同的背光源模塊權責區域,理論上也可以做到每一顆LED獨立發光控制亮度,但線路與設計成本不易,實際上都是在屏幕的背光源設定多個區域,讓這些區域能夠獨立調整明暗度。不僅再出光率上效率逐步提高,在受震動。衝擊下有很好的保障結構設置,不會讓使用受到較大的影響。直下式LED與側入式LED背光源各項技術指標的比較見表1.

  

 

  表1 直下式LED背光源與側入式LED背光源特性對比

  3 LED直下式結構背光模組的應用前景

  目前從發光效率和成本問題上,以冷陰極管(CCFL)為背光源的背光系統其性能明顯優於以LED為背光源的背光系統。一顆LED本身的價格不比一根CCFL冷陰極管高,但由於其體積較小,發光功率低的限制,在一個背光模組中需要多個LED串並聯成等間距的結構來進行發光,其造價就相當可觀,這是至今為止阻礙該結構成為大型顯示器的背光源發展的關鍵因素。但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LED產業的發展極其迅速,發光效率提升也相當之快。目前,LED背光源對於對角線為18cm以下的中小型顯示面板價格佔優勢,而在大尺寸範圍價格則是CCFL背光源的4~5倍,預計隨著產業規模化的擴大和技術工藝的逐步成熟,LED造價成本問題也會得到相應解決。

  這種以等間距的LED直下式結構的超薄型背光源產品是一種新型的投影顯示技術,它比傳統的投影背光系統具有重量輕、厚度薄、功耗低、亮度均勻性好、外形美觀等優點。同時又可被廣泛應用於大中型尺寸液晶面板市場和小型尺寸手機屏面板及現代公共場合廣告媒介燈箱。它是由多學科綜合技術而形成的屬於高技術範疇的產品。目前這項研製工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好經濟效益。

  4 結論

  直下式LED背光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背光源,擁有無汞環保,壽命長、環境適應性強、亮度調節範圍大,對比度大,亮度均勻性好,動態畫面連續感強等特點。經過理論的分析和論證,指出直下式LED背光源是未來大型尺寸LCD背光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並且據億光透露,三星公司打算進一步把直下式LED背光液晶電視的厚度繼續往下做薄,為課題的繼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相關焦點

  • 直下式背光源和側入式背光源有什麼區別
    側入式背光源是指將燈珠排列在電視的四周,常見的形式是電視兩側或者電視底部。而直下式背光源則是將燈珠排列在電視背部,所以直下式的電視機通常是比側入式的更厚。按照傳統的標準,直下式背光源:可以做到更好的局部光控,但是成本較高,會使電視更厚。側入式背光源:成本更低,電視可做得更薄,但是局部控光能力有限。
  • LED背光源工藝及分類
    直下式背光源LED能夠動態控制背光燈,這樣在表現某些黑暗場景的圖像時,只需要調整必要的背光燈區域(在畫面上表現為黑色或較暗的部分)的局部燈光,即能展現出明暗對比自然的高品質圖像效果。
  • 直下式、側入式LED背光模組結構分析
    海信認為,首先是直下式佔據LED高端,而側入式佔據LED低端;接著側入式逐漸取代CCFL背光,而直下式又逐漸取代側入式(「第4屆中國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  第三,設計和開發同時具有直下式和側入式背光模組的主要優點而沒有二者的主要缺點的新型的背光模組。側入式背光模組的主要缺點是直下式背光模組的主要優點,直下式背光模組的主要缺點是側入式背光模組的主要優點。二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中國電子報」對背光模組的重要部件,如導光板、擴散板、反射板、光源的專利分別進行了統計。
  • LED背光源未來發展七大新技術升級
    二、LED背光源符合市場綠色、環保理念現階段,大尺寸TV背光源主要還是以直下式為主,現在歐盟標準,國內標準,產品都必須符合RoHS標準、UL標準,後期又加入了無滷素要求。高端產品直下式LED背光源的推出,降低功耗的技術上了一個臺階,隨著高功率LED的出現以及效率的提高,直下式的功耗在不斷降低。直下式LED背光源還有一個突破性的技術,localdimming(區域控制)也就是所說的動態背光技術,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背光源的功耗,提高了電視產品的對比度,但是要求LED數量比較多,電視產品的厚度比較大,美觀度以及靈活性稍差。
  • 哪種背光源才最好?主流LED技術大揭秘
    LED光源是由眾多柵格狀的半導體組成,每個「格子」中都擁有一個LED半導體,這樣LED背光就成功實現了光源的平面化。平面化的光源不僅有優異的亮度均勻性,還不需要複雜的光路設計,這樣一來LCD的厚度就能做到更薄,同時還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 直下式和側入式區別
    側入式和直下式,其實指的是電視背光源放置的位置。直下式背光源可以做到更好的局部光控,但是成本較高,且會使電視更厚。側入式背光源成本更低,電視可做得更薄,但是局部控光能力有限。一般主打超薄的電視都採用側入式。
  • LED背光源的特點
    許多的宣傳廣告上都能夠看到亮光,這些亮光則來源於背光源的效果。使用這種背光源的使用效果顯著,能夠吸引到過路人的眼球從而帶動店鋪的銷售業績。背光源之所以備受關注以及普遍使用,則是因為具有許多的特點。具體有哪些特點讓我們通過本文進行大概的了解。
  • [公告]聯創光電:高亮度超薄LED背光源及配套用導光板項目(二期...
    為適應公司發展需要,在現有背光源生產的基礎上,2013年實施高亮度超薄LED背光源及配套用導光板項目,進一步引入LED背光源自動生產線,擴產建設高亮度超薄LED背光源產線,掌握了背光源核心技術,並建設配套用導光板項目。 第一期技改項目的實施有效提升了致光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公司已由只能配套於國內二流、三流客戶邁入高端客戶的門檻,目前已經開發了國內一流和國際二流的客戶,但還未切入高端市場。
  • 一種改善亮度均勻性的背光設計方案
    關鍵詞:LCD;LED;DLED;OD;反射片;燈條;擴散板;BEF;DBEF;擴散片;亮度均勻性  0 引言       隨著LED的應用普及,目前LCD液晶電視的背光源幾乎全部是LED,而背光方案又以直下式背光方案DLED為主流,因為其設計方便、價格低廉而得到廣泛應用。
  • 大尺寸直下型背光源的結構和發展趨勢
    背光源正在輕、薄、低功耗、高亮度、低成本上努力改善。 2.2 直下型結構(Bottom Lighting) 用於大尺寸顯示器時,側光式結構無法在重量、消耗電量以及亮度上佔有優勢,因此不含導光板且光源放置於正下方的直下型結構便被開發出來。直下型背光源,零件少,整體的發光效率也較側光式高。它的亮度、均勻性、色飽和度等基本滿足要求。面板越大,燈管越長,燈管本身的均勻性要求更高,只好增加擴散板,卻又造成亮度不足,繼續增加燈管。
  • 電視背光源有哪些種類
    電視背光源分為直下式背光源和側入式背光源,其中直下式背光源雖然有更好的局部光控,但是成本較高,會使電視更厚。而側入式背光源的成本雖然更低,也能將電視能做得更薄,但是局部控光能力有限。  背光源就是位於液晶顯示器背後的一種光源,它的發光效果將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的視覺效果,電視背光源分為直下式背光源和側入式背光源。  直下式背光源則是將燈珠排列在電視背部,所以直下式的電視機通常是比側入式的更厚。它可以做到更好的局部光控,但是成本較高,會使電視更厚。
  • 筆記本電腦用LED背光源的設計方案
    打開APP 筆記本電腦用LED背光源的設計方案 秩名 發表於 2012-07-03 10:33:32 以模具射出形成網點,入射面設計能破壞光源的全反射,並控制光源射出導光板面角度的分布,網點數量的多少對光源做有效的控制。網點可隨模具任意設計形狀,若網點為極小的平滑鏡面,可使光在網點及導光板內部的損失減至最小,應用光學設計軟體進行網點設計。圖1 所示為模擬的背光組件的亮度均一性。
  • 高亮度LED固態照明光源與傳統光源的光效對比具有哪些優勢
    打開APP 高亮度LED固態照明光源與傳統光源的光效對比具有哪些優勢 發表於 2019-07-15 08:49:21 至九十年代,藍光LED由於較經濟的實現方法而得以產品化。進入二十一世紀,大功率白光LED被研製成功並且迅速地產業化。此間,由於大型照明光源電氣公司的介入,例如PHILIPS和OSRAM,高亮度白光LED的光效取得了突破性的改進,並且迅速地開始進入普通照明的應用領域。目前,高亮度白光LED的光效在良好的散熱條件下,已經超越了螢光燈的光效。
  • 玻璃基板:LED顯示的下一個焦點
    從液晶背光源的新需求談起 mini-led固然可以大量用於獨立顯示產品,但是行業認為「液晶背光源」才是mini-led技術第一個「規模市場」:一方面,新的HDR效果標準和mini-led幾乎是絕配,另一方面更高的PPI必然要求mini-led技術的支持。
  • LED矩陣「基板」問題:從PCB到玻璃基板的升級大幕在2020年拉開
    從液晶背光源的新需求談起mini-led固然可以大量用於獨立顯示產品,但是行業認為「液晶背光源」才是mini-led技術第一個「規模市場」:一方面,新的HDR效果標準和mini-led幾乎是絕配,另一方面更高的PPI必然要求mini-led技術的支持。
  • 大尺寸液晶顯示器背光源
    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非自發光顯示器技術,必須藉助於背光源顯示影像,因而背光的發展對液晶顯示的性能非常重要,但隨著液晶顯示尺寸大型化的需求不斷增長,傳統背光源的成本比重也在不斷增加。背光源正在輕、薄、低功耗、高亮度、低成本上努力改善。
  • LED背光源製作工藝介紹
    但是,其亮度目前也不足以為大型透射式顯示器提供背面光源。LED背光源與CCFL背光源在結構上基本是一致的,其中主要的區別在於LED是點光源,而CCFL是線光源。從長遠的趨勢來看,LED背光技術作為一種替換型的技術產品存在肯定會慢慢的普及開來。
  • LED顏色及亮度測試方案
    二、Feasa LED分析儀的使用  1、Feasa LED Analyser是一個測量系統,能夠實現快速動測試LED的顏色和亮度。每個LED分析儀能同時測量多達20種不同的顏色和強度的光源。從光纖(POF)收集,進行測量和分析。該裝置是專為LED和液晶顯示器等設計的自動測試裝置。
  • cob光源和led光源哪個好_led與cob光源優劣勢分析
    cob光源和led光源 COB光源是將LED晶片直接貼在高反光率的鏡面金屬基板上的高光效集成面光源技術,此技術剔除了支架概念,無電鍍、無回流焊、無貼片工序,因此工序減少近三分之一,成本也節約了三分之一。 COB光源可以簡單理解為高功率集成面光源,可以根據產品外形結構設計光源的出光面積和外形尺寸。
  • LED光源工作原理及亮度穩定性
    而其光源在靠近PN接口毫米以內產生,發光的波長取決於材料之特性而有不同發光顏色,常見有紅、黃、綠、藍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發光亮度可以通過工作電壓(電流)的大小來調節。在很大的工作電流範圍內,發光二極體的亮度隨電流的增大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