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國際社會上聲名享譽的一個獎項,每個人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而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個榮譽頒給了與鋰電池相關的三個人。一個是負極用材料開發的旭化成的吉野彰。一個是開發的正極用材料的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還有一個做出了充電式鋰電池的概念的Stanley Whittingham。看完了以上,三個任選,我們不禁會思考一個問題,索尼的電池為什麼沒份呢?
早在1980年,索尼就在當時的會長盛田昭夫的意見下開始開發充電式鋰電池。為什麼不開發乾電池呢?因為盛田昭夫覺得乾電池用了就扔太浪費了。在當時索尼負責開發充電式鋰電池的人員是中央研究所電子開發部的科長。西美緒在加入索尼後,在燃料電池部門工作了8年,而後又開發了12年的音響機器使用的振動板。在索尼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的他,在1986年正式著手研發充電式鋰電池。
為什麼要用鋰來做電池呢?因為在所有的金屬當中,鋰是最輕的元素。但是如果想要活用鋰的話,必須提高鋰的密度,並且使其小型化,這樣的鋰電池做出來才有使用度和魅力。
但是鋰在另一方面做電池也並非十全十美的,因為鋰非常容易發生化學反應,這是一大缺點。
當初盛田昭夫在拍戲沒去去研發鋰電池的時候,西美緒表示,鋰可是很容易燃燒的哦,但是當時的會長盛田昭夫也用糖吃多了對人有益,可誰都沒有禁止糖這一句話來說服西美緒去做鋰電池。
付出總是有成果的,索尼在西美緒的研髮帶領下,終於在1991年,全球首發以碳素材料為負極的鋰電池,首次實現了鋰電池的使用和商品化。隨之而來的,與搭載的這個電池的手提電話,也開始在市場上銷售,並大獲成功。在1992年,索尼還曾大規模的投資設備進行技術的研發。研發出了更大容量,並不容易劣化的鋰電池。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旭化成是在93年才生產鋰電池產品。所以由於這個原因,人們都覺得西美緒才應該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總而言之,諾貝爾獎的頒發有其嚴格的評判標準。對於鋰電池的應用上,或許二者之間做的有些許不同。正是這種不同,讓諾貝爾獎的評委選擇旭化成,而不是說西美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