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XZ
責編 | 十一月
圖源:CARLOS CLARIVAN/SCIENCE SOURCE
CRISPR,又稱基因魔剪,該項技術的擁有者在未來可能會被授予諾貝爾獎以及數百萬高額獎金。然而目前關於CRISPR技術的專利之爭仍在繼續,該專利最終「花落誰家」還不得而知。
近日,美國專利審查與上訴委員會(PTAB)發布了最新的裁定結果,裁定指出來自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張鋒團隊具有在真核細胞中使用 CRISPR 技術的專利優先權 ,該專利在未來可能應用在實驗室培養人體細胞甚至人類受試者上,具有可觀的應用前景。但該裁定還指出,以 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為首的加州大學和維也納大學研究團隊(被稱為 CVC 團隊)在 CRISPR 的核心使用技術上也可能獲得專利權。
CVC團隊與張鋒團隊關於CRISPR技術的專利之爭由來已久。2012年6月,CVC團隊首次發表了關於細菌中的CRISPR系統能夠切割目的DNA的證據,這一發現比張鋒團隊發表關於CRISPR可能是一類鹼基編輯器的文章早了七個月。但是,CVC團隊並沒有在最初的論文中提到CRISPR能夠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引發了這場專利爭奪戰。自2014年以來,美國專利局開始向張鋒團隊頒發了幾項與CRISPR相關的專利,但在2016年由於CVC團隊關於CRISPR的訴訟,引發了PTAB的第一次判決。
PTAB的第一次裁定結果將CRISPR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和CRISPR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歸屬為獨立的發明,分別由張鋒團隊和CVC團隊申請。但CVC團隊對這一結果不服,不斷向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最終又導致了PTAB的第二次裁決。
在這次裁決中,PTAB通過比較兩者所提供的數據以此來證明誰才是CRISPR的歸屬者,最終還是將CRISPR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給了張鋒團隊。但是,這並沒有結束,PTAB要求CVC團隊提供更多的證據來證明他們是第一次將CRISPR應用於真核細胞。
此外,PTAB還表示CVC團隊在CRISPR工具的發現上更勝一籌。CRISPR通常是由一種稱為Cas9的DNA切割酶和一種將它導向特定DNA序列的嚮導分子所組成,而專利戰中的一個關鍵爭議部分在嚮導分子。張鋒團隊最初使用的是雙RNA分子作為嚮導,而CVC團隊的使用是單RNA分子作為嚮導,而目前單RNA嚮導分子是該領域的標準工具。
針對第二次裁定,張鋒和CVC團隊均作出了聲明。CVC團隊聲明人表示:「PTAB最終的裁決將會對我們有利,我們相信PTAB最終會認識到,Doudna和Charpentier團隊是第一個在真核細胞中發明CRISPR-Cas9技術的人」。而張鋒團隊所發出的內容則類似於和解聲明,他們認為目前對於整個領域來說,最好的事情就是雙方儘快達成共識,讓CRISPR-Cas9技術來解決當今的實際問題上。
許多關注CRISPR專利之爭的人一直希望張鋒團隊和CVC團隊能達成和解,但現在感覺可能性不大,幾乎所有的結果都對張鋒團隊有利。如果CVC獲勝,他們將獲得嚮導分子的專利,但張鋒團隊並不會失去該技術在真核生物中使用的專利,最壞的情況也就是共同分享。但如果CVC輸了,他們可能會「兩手空空」。
到目前為止PTAB的裁決還未公布下次聽證會的具體日期,「花落誰家」還尚有懸念。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9/latest-round-crispr-patent-battle-has-apparent-victor-fight-contin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