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種偶然製造的東西,居然改變了世界!

2020-12-01 騰訊網

世界有必然,也有偶然。但你可能想不到,有這麼多你熟悉的東西,都是偶然的產物:

可口可樂

一位名叫John Pemberton的藥劑師發明,他希望能夠治癒頭痛和焦慮,就從葡萄酒和古柯提取物(古柯鹼的根本成分)中提煉出一種糖漿。後來由於他的家鄉亞特蘭大禁止出售酒精,他就從配方中去掉酒,並加入碳酸水,結果產生了世界最著名的飲料。

LSD

瑞士化學家阿爾伯特霍夫曼完全是意外創造了麥角酸二乙醯胺,萬萬沒想到該化合物後來成為了青少年中最流行的迷幻藥。

冰棍

11歲的弗蘭克埃普森是發明者,當時他想製作一種水果味的蘇打水,將它放在雪地外面冷卻。結果他忘記了這件事,過了一夜才想起來,發現攪拌勺和凍成冰的蘇打水變為了一體...一個傳奇誕生了。

青黴素

蘇格蘭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在尋找一種治癒所有感染的藥物,並試驗各種細菌,當時他注意到一種快速生長的黴菌在他的一個丟棄的培養皿中阻止了細菌生長,於是將黴菌分離出來單獨培養,於是有了青黴素。

微波爐

美國國防承包商雷神公司聘請珀西斯賓塞開發雷達技術。當他用微波對真空管進行試驗時,他注意到他口袋裡的糖果棒正在融化。隨著靈感閃現,他抓起玉米放在靠近真空管的地方,然後它們變成了爆米花,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件由微波爐烹製的食物。

彈簧圈

海軍工程師理察瓊斯正在設計一個儀表,來測量船上的功率,並扔下一個拉力彈簧,看著它在地板上反彈。這時他覺得,還不如製作一個玩具,他是對的。

不鏽鋼

雖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生產金屬和冶鍊金屬,但沒有人知道如何防止生鏽。1912年,一位名叫Harry Blearily的冶金學家正在試驗製造不會磨損的槍管,幾次失敗嘗試後,他發現垃圾堆裡有一個樣本不像其他的那樣生鏽。因此,不鏽鋼誕生了。

偉哥

這種藥物實際上是為治療高血壓而製造,測試中發現它對降低血壓沒有太大作用,但男性受試者經常勃起。經過重新測試,藍色小藥丸在1998年被批准並成為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

糖精

1879年,康斯坦丁法爾伯格正在研究煤焦油的新用途。那天晚上,他發現妻子的餅乾比平常甜得多。當他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時,他發現自己沒有洗手,沾著實驗室的測試殘餘物。由此,糖精產生了。

X射線

十九世紀末,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在研究陰極射線時,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檯上有閃光——這是一種新的無形的射線。他在妻子的手上測試,發現光線會穿過皮肉、木頭和其他物質,但不會穿過金屬和骨頭。因為不知道如何稱呼他的意外發現,就取名為「X」(代表未知數)。

起搏器

John Hopp是一位電氣工程師,上世紀中葉他嘗試使用射頻加熱來提高體溫,結果發現電脈衝對身體的熱量沒有太大作用,卻能夠刺激心臟,並將其重新轉換節奏,因此發明了起搏器。

冰淇淋甜筒

20世紀初,冰淇淋非常受歡迎,並以紙制,玻璃或錫制容器裝盛,但是這些都不適合外賣。在1904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一家冰淇淋供應商非常受歡迎,很快用完了紙杯。旁邊展位的熱華夫餅乾卻賣得不好,於是他們就把華夫餅乾捲起來當作冰淇淋容器。

魔術貼

雖然傳聞NASA發明了這個,但並非如此。它實際上是電氣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發明。當時他正在遛狗,並在狗的外套上發現粘了蒼耳。通過把它放在顯微鏡下,他發現蒼耳上的鉤子可以使其固定到其他物體上。不久之後,他研究出尼龍是重現這種現象的最佳材料,並將其命名為魔術貼。

火柴

早在一千年前在中國就發明了火柴的化身,但不夠實用。上世紀初,英國化學家約翰·沃克在攪拌棒的末端發現了一塊乾燥的塊狀物,並混合了化學物質。他刮掉它,並點燃。後來他開始在一個帶有砂紙的鐵盒中出售他的「摩擦棒」。

薯片

1853年,紐約一名廚師被顧客不斷地抱怨炸薯條不夠薄不夠脆。最後廚師生氣了,就把馬鈴薯薄薄地切成薄片,然後油炸,直到酥脆為止。這種食物因為美味,被作為新品添加到菜單中。

本文來源於數學加油吧

相關焦點

  • 火柴、塑料、微波爐 外媒刊文盤點改變世界的意外發明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外媒稱,很多曾經改變世界的發明都是意外之舉。據專家估計,在所有科學發現中有30%到50%都是偶然為之。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4月15日報導,儘管很多發明都是科學家經歷艱苦研究才獲得的珍貴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不少有用的發明都是意外之舉,例如糖精、微波爐、可口可樂、火柴、魔術貼、薯片、X射線、青黴素、起搏器和塑料等。
  • 外媒盤點改變人類歷史的15種病毒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6日發表了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勞爾·裡瓦斯·岡薩雷斯的一篇題為《改變人類歷史的15種病毒》的文章。文章稱,許多病毒在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時期中都發揮了重要影響,無論是在文學、藝術、科學、政治,還是在構成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優勢的許多其他方面。
  • 他囤積6.8噸尿液,想要提取黃金,卻意外發現一種影響世界的元素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很多的重大發明,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出現的,比如說,牛頓因為被蘋果砸了一下,悟出了萬有引力,我們古代的煉丹師在煉丹大時候製造出了火藥......「偶然」給人帶來的成果,總是像一股神秘的力量一般,在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在17世紀,德國便有一大富商,在囤積的6.8噸尿液中發現了一種改變世界的元素。那麼,他為何要收集這麼多的尿液呢?事情要從12世紀說起。
  • 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意識頻率的「巧合」
    人們將目光投向遙遠的銀河系,轉向構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從宏觀的三千大千世界轉向微觀的量子世界。結果發現:微觀世界仍然是三千大千世界。以頻率和能量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我們看到了什麼奇妙的東西?一、世界上沒有偶然。
  • 被世界嘲笑土的澳大利亞,如何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
    最近,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又發明了黑科技,一種15分鐘的超快速新冠測試技術! 史無前例,該技術可以在15分鐘內超快速檢測到病毒,如果成功將會給全世界使用。測試樣機也很快將在澳洲的珀斯製造,每次測試的成本不到25澳元(約100塊人民幣)。
  • iGEM團隊:讓生物製造改變世界
    從零到金牌,大工學子離生物製造改變世界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但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為他們想用自己的力量,對世界做出哪怕一點點美好的改變,而iGEM的舞臺可以為他們的夢想助力。備戰:「像打了雞血一樣」萬事開頭難。備賽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選題。成員們沒想到,與選題過程相比,寒假的「歷練」只是小巫見大巫。
  • 「萬能」的石墨烯:可能改變世界的11種應用
    估計用不了多久,這種超級材料就會引發一場可能真正改變世界的技術革命。我們匯總了一些在不久的將來,值得期待的幾項意義深遠的石墨烯發明。1. 空氣中獲取燃料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及其同事曾因分離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獎。
  • 改變世界:偉大的發明家,世界文明的推動者,東漢時期的一個侯爺
    蔡倫能夠改進造紙術其實也不是偶然的,這和他的工作相關。蔡倫兼任尚方令時,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後來成為最高權力的象徵。這樣我們就明白了,蔡倫掌握著製造工坊,也就是相當於總工程師。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
  • 周易是怎麼解釋偶然和必然的?
    從河圖、洛書到八卦的出現,接著又是六十四重卦,這些是偶然還是必然呢?這些東西是中國所獨有的,如不過是伏羲靈光一閃做出了八卦,那將不會這些東西的存在,從這方面來看貌似是偶然的。河圖、洛書、八卦是文明的結晶,外國雖然沒有這些文明,但也有其他的文明存在,也就是說人類的發展出現文明是必然,只是文明呈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 迄今科學家困擾的15種謎團!
    而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只是另一種尺度,是除了上下、左右、前後之外的第四維。愛因斯坦的時空概念理論上行得通,但實際卻很難辦到。   一個典型的人類細胞中含有6英尺(1英尺約合0.3米)長的DNA,但只有1英寸(1英寸約合2.54釐米)的DNA攜有需要被用來製造蛋白質的密碼,其他部分究竟是什麼呢?
  • 改變世界的方程式:E=MC2
    日本人做夢也想不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的宿命,也許早在40年前就已經被一個極度簡約的方程式鎖定。
  • 改變世界的五種合成材料 全都在你的生活中
    (原標題:改變世界的五種合成材料) 正像尼龍纖維如今已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 生的偶然,死的隨機!
    生得偶然,死得隨機!我的飯碗沒了,太陽系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人類永遠也想不到,導致太陽系最終毀滅的導火索居然是關閉了一座電廠為2009年是娘子關電廠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關停的年份。但是2009年關停後,電廠需要搬遷,員工面臨分流安置,競爭一下子變得激烈了。工作上的巨大變動影響了他的創作心理,你不覺得太陽系要是保住了,和整個系列的絕望色調不符麼?
  • 2020年,人類製造的東西,首次超過了世界所有生物總和
    該研究發現,人類自身僅佔世界生物量的不到0.01%。為了估算人造材料的重量,他們主要依靠維也納社會生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的工作,多年來,該工作一直在整理來自國家統計局,行業團體和該領域其他研究的數據物流分析。
  • 世界人形生物,15釐米,頭佔三分之一
    世界之大,千奇萬化,你永遠也不知道深深的海底之下隱藏著怎樣的巨獸,也不可能分辨出黃沙之下所埋藏的究竟是寶藏還是陷阱。
  • 人類的存在是偶然還是必然?
    生命的誕生非常艱難,雖然有了藍藻製造氧氣,但想要誕生其它生命卻沒有那麼容易,在此期間誕生的生命多數都是原核生物!地球大氣經過藍藻15-20億年的改造,其成分逐步穩定起來,這時氧氣的含量大約在10%-15%。於是,一些原核生物開始進化成真核生物。
  • 蠶絲:擁有改變世界的潛質
    編譯/江敏浩 黃詩欣它是一種可塑性強、透明、有機生物材料,在世界上,幾乎找不到另外一種和它一樣的材料了。 它與所有的生物都嚙合,無論是皮下還是皮上。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當將它移植進入充滿水的身體時,你的身體就像看不到它一樣。 看,一條蠶在吐絲!
  • 這位科學家發明了兩樣東西,改變了世界,最後死在自己發明手裡
    科學家是人類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經常因為一些驚人的發明而改變世界。特別是近現代,科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之後,科學家們的發明更是層出不窮,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科學家,他的兩個發明,不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改變了世,這個人名字就是小託馬斯·米基利。
  • 二戰時期德國的納粹鍾是一種什麼東西,UFO還能改變時間
    這種步槍最後製造出來,但是沒能改變最根本的問題只是槍膛變得有個弧度。這樣使得一旦射擊了多初,子彈就不會以弧形發射出去。反而會撞擊在槍膛上發生爆炸。如果說上面兩個都算小東西,那麼納粹鍾可謂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黑科技了。即便到了今天納粹鍾依舊是個謎團。據說德國在二戰時期有外星人的幫助才製作出了UFO以及納粹鍾。
  • 科普:五種「並不存在」卻能改變世界的粒子
    科普:五種「並不存在」卻能改變世界的粒子 原標題: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列出了5種「並不存在」卻能改變世界面貌的準粒子。  聲子:電動牛仔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它是其他粒子的質量來源。至此,62種基本粒子已經全部被發現,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也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