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訊發展向來遵循「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規律。使用 3G 時,4G 正在研發;用 4G 時,5G 箭在弦上。因此 5G 方興未艾,6G 就已緊鑼密鼓研發了。
6G 是第六代移動通訊標準(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也稱為第六代移動通訊技術,目前看來是相對 5G 的概念名稱。
比起 5G,6G 數據傳輸速率有 50 倍提升,理論網速可達 1TB/s,且延遲最高低至十分之一秒。目前 5G 可廣泛應用物聯網、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能幫助邊緣運算、機器學習、醫療、能源和智能城市等行業獲得新的進展。
專家稱如果 5G 是開啟萬物聯網的大門,那麼 6G 將達成萬物智慧聯網。比 5G 更高的速度、更低延遲和更廣的連接範圍,6G 更能應用毫米波、太赫茲等高頻資源,與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創造更多連接。
2019 年以來,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粵通院)聯合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開展了 6G 信道仿真、太赫茲通信、軌道角動量等 6G 熱點技術研究。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與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對 6G 無線通信新技術的現狀和後續發展方向及產業化能力進行延續評估並提出思考,並推出《6G 無線熱點技術研究白皮書》(2020),為 6G 未來的研究提供參考和支撐。
目前,隨著各國及產業界 6G 研究的推進,6G 通信的願景,場景和基本指標均已有了新的進展。相比於現行的 5G 通信,6G 通信網絡將與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一步集成。
同時,為解決未來高度智能、高度數位化和高度信息化社會對無線傳輸的需求,6G 無線網絡在無線連接的維度、廣度都將有巨大的提升,支持諸如超大帶寬視頻傳輸,超低延時工業物聯網,空天地一體互聯等諸多場景。
為支持上述願景和應用,6G 通信系統的性能要求必須實現如 1Tbps 超大峰值速率和 1Gbps 超大用戶體驗速率,超低延時 0.1ms 和高移速通信,超高頻譜利用率等。為了支持極高的峰值速率,支持的最大接入帶寬必須大幅增加。毫米波頻段可支持高達 10 GHz 的帶寬,而太赫茲和可見光頻段可達 100 GHz。雷射、可見光通信和太赫茲波段通信是 6G 研究的主題。
白皮書提到,6G 將完成 「海量物聯」和 「萬物智聯」,打造陸海空天融合通信網絡,在陸地、海洋和天空中都會有大量的互聯終端設備。利用這些數以億計的傳感器的實時感知與智能計算能力,支持多終端共享 AI 算力,智能終端設備側 AI 也必將從單設備、多設備正式走向分布式和去中心化模式,為 6G 的異構、多終端實時感知計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G 網絡將基於無處不在的大數據,將 AI 賦能各個領域的應用,創造出 「智能泛在」的世界。6G 將進一步超越 5G 時代的邊緣計算,走向 「在網計算」,進而為 「泛在智能」提供算力基礎,算力將從外延走向內生,最終實現網絡與計算的深度融合。
本白皮書圍繞上述願景,對 6G 無線通信中各熱點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行了梳理。白皮書全文請查看以下連結。
https://www.txrjy.com/thread-1146215-1-1.html
責編:Yvonne G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