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保健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為學術支持的《中國健康經濟白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課題正式發布。
多位業內專家指出,在健康消費新趨勢下,健康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推動健康經濟中非醫療產業的發展,建立非醫療健康產業鏈,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經濟發展,既能夠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同時將成為中國消費的新增長點。
政策紅利加持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費可減支8.5元錢,並節約100元的搶救費。正因為此,我國衛生工作策略正在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在預防上特別是健康管理上下功夫。
「我國已進入大健康時代。」 中國保健協會黨支部書記張為佳表示,近幾年來,我國健康行業預防為主的理念越來越突顯,大眾健康、營養保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張為佳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國國民的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19.17%,比2019年提升了2.1個百分點。同時,隨著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費結構升級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消費群體更加注重健康,讓行業規模將持續處於一種高增長的態勢。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一個重要標誌。」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的需求更為迫切。吳忠澤說,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扶持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出臺,大量投資加速湧入到大健康領域裡,健康產業整體的容量、涵蓋的領域、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大,帶來巨大的市場潛力。他預計,到2020年年底,我國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7萬億人民幣。在政策的支撐、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需求、健康意識的提升刺激的消費等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健康大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據悉,此次《白皮書》對超過7000名樣本消費者進行健康產品和服務問卷調查,同時,為了充分了解健康經濟需求側和供給側的實際情況,課題組先後在無限極、百歲園等各類健康產品和服務企業開展大量現場調研和實地走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