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背景下旅遊食品加工現狀分析及產業升級對策探討

2020-11-27 人民網

  張家界市永定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區腹地,歷史悠久,因明設永定衛而得名,雍正十三年建永定縣,民國三年春改名大庸縣,1988年改名為永定區,為張家界市政府駐地,是全市政治、文化、交通樞紐中心,社會經濟一直處於全市領跑地位。永定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總人口46.8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0.21萬,有土家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等民族,少數民族風情獨特。同時,永定區擁有獨特的自然和厚重的人文景觀,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有木本植物110科1049種,有脊椎動物190餘種,有娃娃魚、中國鴿子花、銀杏等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20多種,有著發展自然景觀旅遊、人文歷史旅遊和生態農業的深厚文化特色和得天獨厚地域優勢。但目前永定區仍然是湖南省49個貧困縣市之一,也是湖南省旅遊產業精準扶貧的重點地區。如何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成為亟待研究的課題。本文以「食、住、行、遊、購、娛」現代旅遊六大要素中「食」為著眼點,分析該地區的食品加工現狀,探討旅遊食品產業升級對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新思路新支持。

  一、張家界永定區旅遊食品加工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及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永定區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據統計,近四年永定區累計接待遊客達835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65億元,連續6年被評為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十佳縣市區」。2016年永定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達2845.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88.4億元。永定區是湖南省旅遊八強區縣之一,無論是旅遊接待人次,還是旅遊總收入,永定區都佔張家界旅遊業的半壁江山,為武陵山片區農民增收發揮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食」作為現代旅遊六大要素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確保遊客「吃」得充分、「吃」得安全成了永定區食品工程建設的首要任務。目前,永定區旅遊食品加工現狀如何?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旅遊禮品的山區特色食品加工情況

  當前遊購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發展特色旅遊食品加工成為永定區的重頭戲。臘肉、臘腸、酸魚和酸肉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醃臘肉製品,也是永定區各族人民長期食用的傳統肉製品。其傳統加工工藝獨特,屬於自然發酵肉製品,具有民族特色且風味獨特,在國內外享譽盛名,成了遊客們爭先採購,相互饋贈的特色佳品。這類肉類產品生產企業合計有十幾家,以張家界湘西緣食品有限公司、張家界靈潔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和張家界德和豐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企業規模不大。同時,武陵山片區有著豐富的特色山野植物資源品種,如葛根、七星椒、藍莓、大果枇杷、大果無核葡萄、紅心獼猴桃、茅巖莓、五倍子、魔芋、玉米、苦蕎、本土紅皮蘿蔔和小芋頭等,這類食品生產企業更是數量眾多。據統計,到2015年,張家界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0%以上,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加工、特色茶葉加工、特色雜糧加工、薯類澱粉加工、野生資源利用加工、水果貯藏保鮮與加工、畜牧水產加工等企業。2016年,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有236家,60家省市級龍頭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74家,過億元企業發展到14家,其中以張家界渝合食品廠、張家界土家山寨苦蕎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綠航果業、仙蹤林、張家界信德食品有限公司和張家界立功旅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為代表。此外,永定區成功創建了「福安家」、「一線天」、「仙蹤林」等8個省級著名商標,「茅巖莓」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特色食品加工產業正逐步發展壯大,市場前景廣闊,社會經濟效益良好。加上大湘西範圍的土地硒元素含量普遍較高,大部分特色山野植物都富含硒元素,是綠色健康的食品原料,已成為特色食品加工的熱點,旅遊禮品消費的主力軍。

  (二)旅遊日常供給的基礎食品加工情況

  從糧食方面看,2016年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7.1萬畝,其中水稻23萬畝,玉米12.2萬畝,紅薯3.9萬畝,豆類3.85萬畝,馬鈴薯3萬畝,其它糧食作物1.15萬畝。由於地域特徵的限制,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十分有限,遠不能滿足當地居民和每年遊客的消費需求。但是,永定區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種植的糧食品質優良,健康安全。如張家界湘潤食品有限公司擁有3000畝黃豆生產基地,其生產的「苗家婆豆腐花」,主要採用本地優質黃豆、高純冰糖以及深層地下水研製而成,年產3000萬杯,可讓廣大遊客感受純天然、無添加的健康豆花。從蔬菜方面看,2016年全區商品蔬菜種植面積10.53萬畝,有蔬菜產業企業1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8家),蔬菜加工企業5家,蔬菜專業合作社48家(新增5家),蔬菜家庭農場17家(新增2家),新建蔬菜配送中心1家,蔬菜直銷店5家。從養殖方面看,全區主要養殖類別涉及豬、牛、羊、蛋雞、魚、大鯢、蜂等,大量企業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成為標準化示範場。如張家界紅梅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雞蛋)、張家界碧龍灣有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豬)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張家界雪峰大鯢養殖有限公司、張家界荷花娃娃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等2個企業成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張家界湘閩養殖園、張家界紅梅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張家界喜洋洋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張家界旺農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等6家養殖場成為省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範場。由此可見,永定區雖然食品原料的產量規模不佔優勢,但以好山好水富硒土地種養的食品原材料,品質優良,健康安全。也正是由於產量規模的局限,滿足旅遊日常消費的健康基礎食品加工企業相對較少,規模以上企業更是稀少,旅遊食品加工發展空間巨大。

  (三)旅遊體驗的民族風情食品加工情況

  永定區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境內有土家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等民族,少數民族飲食習慣和特點別具一格,其中以土家、苗家風情特點最為突出。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旅遊質量和體驗,旅遊要素中「娛」顯得尤為重要,而飲食體驗是了解一個民族或地區風俗習慣很好的切入點。這個可以從土家族和苗族的飲品、主食和菜餚產品三方面來體驗。飲品方面主要有酒和油茶的品種,體驗飲酒喝油茶的形式規矩如攔路酒、進門酒、雙杯酒、咂酒和打油茶等。主食方面除大米外,喜好糯米、玉米製品,體驗這類製品可以參與如打餈粑、燒粑粑、吃社飯、吃包穀飯等。菜餚方面主要突出酸辣製品,素有「辣椒當鹽,酸菜當飯」的習俗,酸蘿蔔、酸辣椒、酸魚、酸包穀。這類民俗特色食品少量在企業,部分在餐飲行業中體現,部分在民俗旅遊產品或活動中出現----如「四月八」、「六月六」和「趕年」等傳統節日,但絕大部分在當地土家族和苗族尋常百姓的日常膳食中體現。因此,這類旅遊體驗類的民族風情食品加工主體是當地百姓,生產者多,生產量大,消費市場前景巨大。一方面市場凌亂,缺少衡量標準,需要強化食品生產衛生安全,規範加工技術,引導生產消費;另一方面,要加強民俗文化的宣傳交流,重視特色民俗的傳襲和傳播。

  (四)旅遊星創天地的原生態作坊式食品加工情況

  旅遊業創新是解決旅遊業現代化過程中所面臨諸多挑戰的必由之路。為營造有利於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各級政府都積極給予政策支持。據調查了解,永定區大量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和科技人員先後開始創新創業。針對遊客追求手工製作、原生態食品的心理需求,創業者們依託張家界景區帶來的巨大遊客資源,利用武陵山片區特色食品,開設了許多「前店後廠」的手工作坊。目前永定區這類作坊數量眾多,發展勢頭良好,帶動脫貧致富效果巨大,但還需要進一步分類分區規規劃建設,大力扶持引導發展。

  二、張家界永定區旅遊食品加工產業升級對策

  食品加工業是連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現代信息物流和旅遊業的重要產業,也是加快農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產業。永定區食品加工產業升級,一方面要立足區域特色,依託生態環境優勢,以旅遊為中心,以特色、健康和休閒食品為基礎,實現特色食品從當地農戶到遊客的高效轉移,保證農產品從當地田園到世界餐桌的有效安全供給,促進永定區旅遊發展;另一方面,要抓好永定區食品加工產業升級,促進旅遊與農業的融合發展,引導和帶動農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為脫貧攻堅發揮更大作用。具體來講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眼源頭管控,加強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和生產基地建設。

  在現有優越的山水土地資源條件下,充分發揮永定區技術平臺,技術依託單位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在永定區及其周邊建立加工原料(種養殖)生產基地,做到篩選優良作物品種、統一科學施肥施藥、統一先進田間管理、統一高效播種收割,確保優良新品種、先進適用技術落實到位,全面提升農副產品原料的質量。同時,從種子、種植、收割、儲運、加工銷售做好過程控制,建立農副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建設農副產品安全原料基地和安全生產銷售園區,保證所有旅遊食品的安全性。

  (二)著眼實現農副產品的多級、高效利用,強化集約創新和技術轉化。

  通過利用永定區域技術依託合作單位的技術優勢,加強合作與轉化。一方面技術平臺和技術依託合作單位與企業的技術平臺合作加強,整合創新項目和技術。另一方面,要促進技術轉化和轉讓,直接引進技術平臺和依託單位的技術成果,促進產業技術合作,解決生產技術問題,通過在企業中建設新的生產線、對已有生產線進行改造等方式,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比例,提高食品的品質。針對食品加工後的剩餘農副產物,積極尋找其中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和利用,尋找綜合利用途徑,開發相關技術和生產線,促進農副產物的多級、高效利用,同時降低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汙染排放,減輕環境負荷,促進能源再生,實現循環經濟。

  (三)著眼分類突破,實現食品加工產業「四個升級」。

  根據企業和旅遊市場實況,將旅遊食品加工分為四大群,即山區特色食品加工群、日常基礎食品加工群、體驗式民族風情食品加工群和原生態作坊式食品加工群。在各群裡又將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細分為糧食類、肉食類、調味品類、休閒食品類、方便湘菜類、健康食品類、冷鏈產品類。然後根據類別,找準技術難點,各個突破,達到食品加工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第一、實現山區特色食品加工群產業升級。這類山區特色食品加工,是張家界永定區旅遊食品向外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分為以下幾類。①肉食產品加工。一是解決特色問題,科學研究當地臘肉臘腸等醃臘製品、大鯢加工的安全、加工、營養、質構、風味等方面的特色,構建傳統湘西醃臘製品和大鯢製品的特色資料庫。二是解決湘西醃臘製品和大鯢製品的產品提質問題,開發合適的高端醃臘和大鯢產品,生產低鹽、少硝和益生的產品。三是飼餵、生產過程的全程示範,做到產品溯源,確保無抗生素,激素、無瘦肉精,無防腐劑等添加。②特色休閒食品類。園區休閒類食品企業產業升級,如豆乾、糕點和魚仔等生產企業,重點在特色新產品開發,無添加或生物添加質量控制,生產過程的節能減耗,包裝材料的環保節約等。③特色健康食品類。園區結合自身物產特點,針對園區的葛根、藍莓、大果枇杷、顯齒蛇葡萄、紅心獼猴桃、茅巖莓、五倍子和苦蕎等,規範健康食品類的生產和銷售,同時,積極開發療效食品,保健食品,特殊用途食品等。④特色佐餐調味品。園區特色山野佐餐原料有七星椒、本地紅皮蘿蔔、蕨菜和其他山野菜等,重點解決企業升級面臨的產品多樣化和營養安全提質等問題。一是針對多樣化產品開發,加強園區特色佐餐產品的研發和上市推廣,針對不同旅遊消費年齡人群,消費層次習慣和特殊身體條件的人群,開發營養加強型和風味特殊型等相關產品。第二、實現日常基礎食品加工群產業升級。日常旅遊飲食供給是保證旅遊有效安全進行的基礎,這類食品產業升級,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糧食類產品加工。一是著力解決適度加工問題,避免過度加工,節約成本又保全營養;二是推廣高附加值的米糠油開發技術,減少環境排放,實現副產物的高效利用。三是推出山區特色雜糧系列產品開發,實現糧食供給的多樣性。②方便湘菜類。針對園區遊客量大,酒店分布集中,餐飲供給緊張的情況。一是從營養學的角度對淨菜進行科學搭配,加入調料並註明烹飪方法,買回家就可以直接烹飪,是那些不會做菜或快節奏生活人事最理想的選擇,拓展酒店餐飲市場。二是推出方便湘菜,將菜餚加工烹飪包裝冷藏,待到就餐時只需簡單微波加熱或者電磁爐加熱。三是保證冷藏方便湘菜的風味,建立模擬控制系統等。③冷鏈產品類。一是重點研究易腐食品的時效性提高冷鏈各環節的組織協調性。二是有效控制食品冷鏈的運作成本,並開展食品冷鏈的市場需求研究。第三、實現體驗式民族風情食品加工群產業升級。針對永定區,土家和苗家風情的特色風俗習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規範和傳襲。①飲用類。一是苦酒的生產規範性問題,解決雜菌、酸化和不耐儲藏等技術問題;二是提高包穀燒、玉米燒提高燒酒原有的糧谷風味和出酒率;三是規範油茶的製作過程,減少有害成分的產生,豐富油茶配方。②酸辣菜餚類。一是規範製作工藝,減少亞硝酸鹽等有害成分;二是提質改良,利用乳酸菌等益生菌,增加菜餚的益生成分。第四、實現原生態手工作坊式食品加工群產業升級。手工作坊這一大類群加工食品品種多樣,加工形式各異,升級的重點在於規範管理。一方面,保留傳統手工、古老配方和傳統工藝;另一方面分食品類型,劃分區域,集中管理,保證生產食品的原生態和綠色安全。

(責編:羅帥、曾璐)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畢業設計旅遊導遊論文選題
    雲南紅酒莊體驗旅遊對策研究.從北京和上海的事例中分析老年人旅遊動機模型.以關中民間文化特色為元素的旅遊.保定市鄉村旅遊發展與創新研究.關於新加坡旅遊政策的分析.北京動物園的開發現狀與建議.區域旅遊發展研究.區域規劃視野下大嶝島發展會展旅遊可行性研究文獻綜述.
  • 盛榮華調研精準扶貧:脫貧關鍵在於發展產業
    1月5日,嶽陽市委書記盛榮華來到平江縣加義鎮橫許村,了解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察看扶貧建設項目實施進展,看望慰問精準扶貧戶。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樊進軍,副市長熊煒等一同前往。    扶貧工作組入駐一年時間,橫許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路修通了,村級活動中心建成了,部分危房戶、無房戶也搬進了新家。盛榮華輕車簡從,沿著彎曲山路,走訪慰問李妥生、葉平安、楊海英等貧困戶,並送上新年祝福。
  • 中國平安「三村工程」落地重慶奉節 「平安扶貧保」助力產業升級
    9月1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和金融支持框架合作協議,中國平安將通過村官、村醫、村教項目,助力奉節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未來,中國平安將在奉節縣重點推廣「平安扶貧保」創新模式,支持當地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
  • 2020「一帶一路」背景下食品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一帶一路"背景下食品產業和科技,國內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食品產業國內發展基本情況分析 一、食品產業國內市場規模分析 2019年食品產業國內市場規模大約為14.6萬億元,同比增長9%左右
  • 121大會---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禮
    ;是健康產業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順應時代發展,尋找新的路徑轉型升級的奠基禮……這次會議將邀請國家領導,部委領導,知名專家學者,百家企業,百位縣域領導等參會,打造「一縣一品」健康產業形態,共同為扶貧攻堅助力,為產業轉型升級、健康養老吶喊,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如何總結2017的健康產業的現狀;2018年的健康產業將向何處去?
  • 全球及中國無花果產業市場現狀分析,無花果下遊加工產品領域廣泛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全球無花果產業市場現狀分析 從全球無花果產量來看,近五年全球無花果產量基本穩定在
  • ...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和可持續性 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省長易煉紅今天深入于都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他強調,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衝刺關頭。> 省長易煉紅今天深入于都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 中國食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我國食品工業在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科技進步的有力推動下,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既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競爭能力的產業,並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國食品工業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河北工程大學:創「生態保護+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新模式河北工程大學精準扶貧駐平山縣營裡鄉石榴溝村工作組因地制宜、精準施策,2016年構建生態保護扶貧「一體兩翼」,申報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籌建石榴種植產業園、石榴博覽觀光園;2017年實施旅遊扶貧「三步走」戰略,建設生態美麗鄉村,引入旅遊企業帶動農家樂,建設石榴產業園
  • 探討塑膠行業轉型升級,廣東企業代表和專家齊聚樟木頭
    樟木頭是全國最大塑膠原料重鎮,今年塑膠產業狀況如何、有哪些新趨勢和新對策?12月26日下午,200多名塑膠產業鏈企業代表、行業協會專家齊聚樟木頭鎮,在廣東塑金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年慶典活動上進行了研判、交流和探討。
  • 眾家食品網|2020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從食品衛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廣義的食品概念還涉及到:所生產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種植,養殖過程接觸的物質和環境,食品的添加物質,所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食品的包裝材料,設施以及影響食品原有品質的環境。2020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1.
  • 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年版)
    圍繞保障食品安全需求,大力推進檢測設備專用化、小型化和便攜化研發,提高國產儀器市場佔有率,從而壯大我國食品檢測產業。  伴隨著國務院會議精神的逐步落實,各地加大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的動作還會增加,全社會食品安全監管檢測的體系、辦法也將加快設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需求或許也將如食品溯源產業那樣迎來快速井噴的階段。
  • 方正證券扶貧工作部董事總經理阿孜古麗:扶貧要精準、務實、實效
    本報記者 鄭瑜 何莎莎 北京報導全面脫貧最後年限將至,企業扶貧進入了新階段。從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從教育扶貧到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為響應國家「千企幫千村」的號召,企業正在全力以赴。公開資料顯示,在金融扶貧方面,方正證券及其子公司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已幫助貧困縣融資超30億元投向實體經濟,方正證券子公司與省級平臺公司、市級引導基金、縣級人民政府四級聯動,合作成立了3隻產業升級基金,用於帶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
  • 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市國資兩委舉辦「打贏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國資國企主動融入天津市扶貧大格局,集中優秀兵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有關情況。
  • 食品行業專家齊聚第三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化科技為生產力(上)
    實現食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提升行業的創新能力。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大背景下,創新驅動已成為各行業持續發展甚至成功破局的力量關鍵。論壇邀請管理機構領導、行業科學家、高校知名教授以及一線生產企業研發總監,圍繞大健康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解讀健康食品行業法律法規政策,分析行業現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將「產學研」高效結合,為行業服務,為企業服務,為食品工業創新發展、國民健康事業夯實基礎,提供發展動力!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院士做了題為《從益生菌到健康微生物組》的報告。
  • 機加工產業集群齊聚一堂,共商數位化經濟發展新策略
    分論壇以「數位化助力機加工產業升級」為主題,邀請到行業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共同探討機加工產業集群是如何助力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會上,語禎物聯充分發揮產業路由作用,聯合顧卓、和陽、彼聯等各大機加工轉型升級先行者、以及小米、平安、螞蟻等資源方、華亞、華匯、51工具機網等工具機廠商共同分享行業最新創新成果與產業前沿洞察,共同與參會嘉賓深度探討垂直行業數位化轉型新路徑、新策略。
  • 運鴻集團:鞏固產業扶貧成果 確保脫貧攻堅成色
    近幾年,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銜道黨工委引進企業運鴻集團,帶動當地農業化改造和產業型升級,進一步推動了精準扶貧戶們快速脫貧。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棚上光伏發電,棚內種植苦瓜、黃瓜等蔬菜大棚53座,面積750畝,在8個鎮處開展土地流轉2.6萬多畝種植優質稻,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
  • 2020-202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伴隨著國務院會議精神的逐步落實,各地加大進行食品安全檢查的動作還會增加,全社會食品安全監管檢測的體系、辦法也將加快設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需求或許也將如食品溯源產業那樣迎來快速井噴的階段。
  • 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
    能不能啃下剩餘脫貧任務的「硬骨頭」,是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考驗。 以創新精神推進扶貧開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為什麼要「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