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低是原罪」?談談遊戲行業與影視行業的「搶人風波」

2021-01-21 遊戲陀螺

遊戲行業似乎陷入了一場搶人風波。

起因是網傳的一條朋友圈。傳國內影視視效公司MORE VFX高管日前在朋友圈稱,「因遊戲行業碾壓式的人才掠奪,電影視效行業正面臨未來一年之內就無人可用的尷尬境遇」,MORE為了生存,留住人才,在2021年將分階段上調報價,幅度為70%~80%。

MORE是國內知名的影視視覺特效公司,製作出像《悟空傳》《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西遊記之女兒國》《流浪地球》等口碑作品,並多次獲得金馬獎、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及提名。

這條網傳的朋友圈看似是訴苦,實則道出了影視視效行業的維艱。因為連頭部的視效公司都喊著,如果2021年活不下去,2022年就得改行賣串了。

人才的流失,不只有外在因素。

影視業轉向遊戲業,是「自然趨勢」

2020年,影視行業舉步維艱,而遊戲行業風生水起。

數據是最有利的證明。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04.17億元,同比下降68.23%。而根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GPC)與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2020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786.87億元,同比增長20.71%。

對於本次事件,黑潮互娛董事長許一帆告訴遊戲陀螺,他有很多朋友找他聊,想轉行到遊戲行業,做些他們的項目。

許一帆是國內早期動畫製作者,很早期就轉行到遊戲行業。就整個大環境而言,他認為「影視行業轉遊戲行業,是不得不轉。因為現在影視行業不好,甲方沒錢,就會壓價,而乙方價格再低,又不得不做,即便如此,還是僧多粥少,項目飽和度很低。而遊戲公司,大部分公司都缺人。市場決定了資源配置,這是自然趨勢。」

行業人士陳陽同樣提到:「整個影視行業給動畫特效的資金空間太小了,肯定養不活太多團隊。影視行業規模本來就比遊戲行業小,而各大網劇或者都市劇,本身也沒什麼特效視效需求,就更不願意在這上邊花錢,真正的大製作又不會去找小團隊合作,恨不能都找國際大廠。產業永遠是金字塔狀。」

「工資低是原罪」?

站在個人角度看,遊戲行業是公認的比許多行業有「錢途」。

對於員工離職,馬雲曾說過,原因很多,但其實就兩點: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委屈了。而網傳的那條朋友圈中也寫到,報價上調不是為了想賺更多的錢,而為了留住人才繼續從事這個行業,也就是為了提升其員工的薪酬競爭力。

遊戲行業的薪酬待遇普遍高於其他行業,這是一個共識。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冬季求職招聘中,網路遊戲平均招聘月薪過萬(10967元/月),環比增幅6.7%。

行業人士林羽告訴遊戲陀螺,他感受到的是,單純基本薪資而言,「初級和中級人員的薪資差距比較明顯,遊戲行業比影視行業,平均能高出40%~50%,比如影視行業可能月薪是6K,但遊戲行業可能開出上萬,甚至到12K、13K。」

一業內人士更是直言:「工資低是原罪」。

遊戲行業,尤其是技術崗位人才,薪酬待遇普遍有較高的競爭力。如果高端稀缺人才,那遊戲公司開出的薪酬就更誘人了。此外,遊戲行業的吸引力還在於,如果你在一個商業化成功的項目裡,在基本工資之外,還會有豐厚的獎金。

而林羽現在招到的人員或者來參加面試的人員中,確實有挺多來自影視行業,「畢竟他們學這個,就是為了傳統影視行業嘛。」他打趣道。

「跟UE4項目增多沒太大關係」

看到這條朋友圈時,其實有不少開發者有疑惑,因為遊戲行業與影視行業似乎是兩條平行線,沒有太多重合的崗位。因此,有人稱,是因為「UE4項目多了」導致向影視行業「搶」人?

的確,2020年,國內UE4項目出現了大幅增長。根據Epic Games公布了虛幻引擎的數據,2020年中國使用虛幻引擎的遊戲客戶數量同比增幅280%,其中手遊客戶同比增幅533%。獵遊網創始人豆丁也向遊戲陀螺表示,現在的確多了很多UE4項目。

但是許一帆表示,影視行業向遊戲行業的人才流動,「跟UE4項目增多並沒有太大關係,因為UE4是近幾年才開始在影視行業運用,但對於遊戲行業而言,這是一個重要引擎。」

據他了解到的情況,「國內遊戲大公司,UE4的普及率比較高,二三線公司主要使用Unity,但現在很多也在考慮用UE4,但是影視行業UE4普及率就非常低了。普遍來說,影視行業沒有遊戲行業的人熟悉UE4。」

豆丁同樣表示,「更多是遊戲公司之間『搶』人才。」

一大誘因:龐大的買量視頻素材需求

許一帆認為,這波「搶人」背後主要是受各個公司產品計劃所影響,因為遊戲行業增長比較快,與各大廠商的產品計劃及上線後的宣傳、買量視頻相關,比如短視頻上的買量視頻素材。

林羽也向遊戲陀螺表示:「買量視頻素材需求量十分龐大,一款產品一個季度,可能有幾百條視頻需求,如果一家公司產品數量多的話,那量級就非常大了。」他甚至表示,「有廠商單純買量素材製作的預算就是以億為單位。」

此外,許一帆表示:「因為都屬於CG行業,技術都是通用,差別不是特別大,通過短期轉換,有一部分人能轉換過來。買量視頻素材,是全流程,只要你懂引擎,懂動畫這些規律,三五個人的小團隊就能成一條片。」

林羽表示,目前買量視頻素材製作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AE、Unity和UE4人才,但他也提到,影視行業人才跨界到遊戲行業,做買量視頻素材,如果不熟悉遊戲行業或者買量,還是需要摸索一段時間,「因為剛開始不知道素材的亮點在哪。」

不過,許一帆也提到,「買量視頻素材,雖然比一般TV質量要高,但是達不到電影級別,所以有職業夢想的影視行業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可能不會來遊戲行業做這種買量視頻,但一般中端或者中高端人才,可能就會願意來,畢竟收入高,而且這個業務的利潤非常高。」

文中陳陽、林羽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報告稱:教培行業「工資低、壓力大」 K12最缺人
    原標題:報告稱:教培行業「工資低、壓力大」,K12最缺人,7個崗位僅1人投遞在K12領域,每7.19個工作崗位僅有1人投遞,人才缺口巨大。「壓力大、工資低」正成為教育培訓行業之痛。據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儘管教育培訓行業的平均招聘薪酬在近年來保持了較高增速,但依然低於全行業平均水平。2019年上半年,教育培訓行業的平均招聘月薪為7926元,全行業平均水平為8452元。但另一方面,在近兩年經濟發展增速放緩、企業用工需求整體收縮的大環境下,教育培訓行業的招聘規模仍在高速增長。
  • 影視行業過冬指南
    對於這一事實,行業裡有很多人仍然不為所動,在盲目擴張。但不管你信與不信,影視行業凜冬已至,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前不久,賽富亞洲投資基金會首席合伙人閻焱曾表示,有電影公司市值最高的時候接近1000億,現在可能200億都不夠,而目前現在市值最高的電影公司,接近300億,但這也是從高峰跌到了三分之二。
  • 影視行業資深人士分析:與郭敬明抄襲無關!
    《晴雅集》遭此一「劫」,會與影片導演郭敬明的抄襲風波相關嗎?要知道,在《晴雅集》上映前,已經有156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呼籲「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郭敬明等人因此站在了風口浪尖。2020年的最後一天,郭敬明公開道歉,承認抄襲。在此情況下,《晴雅集》前路幾何?
  • 風電行業「搶裝潮」進入了衝刺階段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個多月時間,對風電行業來說,去年啟動的「搶裝潮」也進入了衝刺階段,近期,多家風機設備廠商的產品供不應求,風機吊裝設備租金也開始出現大漲。
  • 影視「殺豬盤」為什麼難以定義違法?行業內外信息不對稱是根源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原標題:影視「殺豬盤」為什麼難以定義違法?根源還是行業內外巨大的信息不對稱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公眾號近日,一部名為《麥子的蓋頭》的電影引起了風波。影視和金融行業歷來交織緊密。但相比其他行業,影視行業具有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對於外行投資者而言相當不友好。「在我們看來,所謂電影份額就是一種金融衍生品投資,投資有風險,沒有人強迫你,賠了你也只能認。」業內某知名影視公司投資總監劉東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 國外電力行業工資如何降下來
    國家發改委《電力行業2005年運行分析及2006年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05年電力行業負債合計20663億元,同比增長11.5%。全行業虧損額127億元。由行業虧損推出漲價和減薪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但對待減薪說,許多人發出了質疑,認為這只是壟斷行業面對批判的自我解壓,也有人斷言減薪將成為「改革秀」。
  • 影視人在知乎 分享疫情下行業如何絕地求生
    日前,受FIRST青年影展與知乎之邀,眾多影視領域業內人士參與了「影視人的絕地求生」圓桌討論,從嘉賓分享中,網友們看到了疫情下影視行業的真實現狀——一場困境、變革、曙光並存的絕地求生。 困境:海內外影視行業的「至暗時刻」 劇組停工、拍攝暫緩、影視劇改檔,國內影視行業全產業鏈均因疫情受到嚴重衝擊。
  • 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風電「搶裝潮」延續 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至少在今年,中國風電市場仍然是熱火朝天。「趕在今年底之前進行搶裝的項目很多,風機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應該還會保持這樣的節奏,不過從明年開始,裝機量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中國陸上風機市場的「搶裝潮」讓一大批風電企業迎來了訂單暴漲周期。長期未能進入中國風機市場前十的整機廠商——GE,於今年實現了入華以來裝機量最多的一年。
  • 電工工資現在並不高,為什麼很多人還搶著去?看完明白工人的心酸
    現在很多人出門在外都想求得一份穩定且收入還不錯的工作,然而很多人並沒有一門吃香的手藝,所以只能進工廠做一份每天重複無聊的工作,長久下來感覺人都變了。當然也有很多人找別的方法,就是去學習一門即使三四十歲年齡也可以學的手藝,電工就是其中一種。但是就有電工說了,工資這麼低,不知道這些人搶著學什麼?
  •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搶著做電工?工資低又危險,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需要人去做,有的行業工作輕鬆,錢也不少賺,但有的行業聽起來就不那麼光鮮,錢也不是很多,還有危險,但一樣有人在做。比如電工。其實,電工分為好幾種,每一種電工的報酬都是不一樣的,報酬低的電工一般是指低壓維修的電工,這個行業的電工工作比較辛苦,也賺不到什麼錢,而其他種類的電工,收入也不會太少。
  • 《最好的我們》原著作者也陷抄襲風波 6年超15部爆款影視劇都曾...
    每經記者:畢媛媛 溫夢華 每經編輯:杜毅人紅是非多,憑藉《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作品而聲名大噪的青春文學作家八月長安,也難逃「抄襲風波」。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整理出八月長安的《狼狽為歡》疑似抄襲飄阿兮的《過客,匆匆》的對比圖,引發關注。
  • 青春、荷爾蒙、色情、性暗示……談談社交的原罪與商業(品牌)的...
    網際網路行業的爆發與高速普及除了技術變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利益紅利外,對於人性的迎合與釋放是爆發式增長的催化劑。人類商業文明的日益發達與網際網路的普及相互助攻。作為泛性論者,弗洛伊德在20世紀初已經提出,人的機體可看作是一個能量系統,除了以肉體的生理形式表現的機械能、電能和化學能外,還有同性衝動密切聯繫的心理能。
  • 轉行、肆業、堅守,稅務「地震」一周年,影視行業都經歷了什麼?
    在短短的一年裡,影視行業從項目到公司運營方向,再到從業人的職業轉型和外界資本的投資心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至今仍堅守在這個行業的人,既有咬牙堅持的,也有被項目套牢無法脫身的,但更多的是用愛發電的理想者,還有篤信這個行業至暗時刻已經過去的樂觀者和職業人。無論各自的出發點如何,在此,大家都在等待舉杯歡慶的黎明到來。
  • 有錢任性還是人傻錢多?圈內人自爆遊戲解說行業內幕
    人傻錢多? 國內遊戲主播身價超千萬  這一榜單的曝光更是引起了遊戲圈內的廣泛熱議,對於直播平臺這種不計成本的靠燒錢來挖主播的方式,大部分人的觀點都認為此舉必然埋下隱患,其實從商業價值的角度去判斷,不管是職業選手還是草根大神這些遊戲主播身價都是被嚴重高估。
  • 完美世界從行業第三掉至第五,影視業務拖後腿,曾高價買楊冪公司
    在《邊緣化的A股遊戲行業:在衰落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一文中,裴培指出,遊戲行業是A股傳媒行業的救命稻草,為整個傳媒行業維持了最低限度的熱度。但悲催的是,現在遊戲行業在A股也日益邊緣化了,這不是因為遊戲行業本身不行,而是因為最行的公司都沒在A股上。
  • 2020年超5300家影視公司註銷,影視寒冬後,影視行業再遇重創
    2020年,全社會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影視行業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但對於絕大多數影視公司以及影視從業人員來說,是學著改變,還是繼續堅守在影視行業?說實話,對於誰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01 影視行業復工困難今年電影院線想要恢復,線下來看,還是比較困難的,別說暑期檔,春節檔都恢復不到以往。
  • 買量是不是遊戲公司的原罪?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以《貪玩藍月》為例,其實這種傳奇或者類傳奇的遊戲本身就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國內正統「傳奇」的版權一直是在盛趣(原盛大)手中。想當年無數人熬夜「砍」的《熱血傳奇》,正是盛趣代理的一部大作。 此後類傳奇遊戲頻頻出現,盛趣一開始也曾多次起訴相關發行商的侵權行為,但這種遊戲玩法上的侵權,一直都是行業內很難界定的存在。所以,往往盛趣起訴後都是耗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最後無疾而終。
  • 專科畢業生的福音,這些「黃金行業」發展前景好,入門門檻低
    專科生有哪些就業方向發展前景比較好,今天陳默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專科畢業生的福音,這些「黃金行業」發展前景好,入門門檻低。1、成為網際網路領域人才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產業的飛速發展,這個領域對於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是快速壯大,同時,對於基層的技術人才需求也是日益增長,專科生進入網際網路領域的起點,會比高學歷的人才要低很多,但是,進入這個行業之後的發展道路,就看自己的能力了。
  • 都說電力行業工資很高,那電力公司一般工資能達到多少?
    大家都知道,電力公司的工資待遇各方面是非常好的,有些地方電力公司職工的工資待遇甚至要比當地的公務員待遇還要好,因此在電力公司上班的人一般都是非常讓大家羨慕的。至於在電力公司上班工資一般是多少?這個要看不同的電力公司以及不同的地區。
  • 悟空理財等多家網貸平臺起「風波」 P2P行業加速出清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多家網貸平臺起「風波」P2P行業加速出清本報記者 薛瑾實習記者 王方圓 近期,玖富旗下悟空理財出現大面積回款逾期,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且在網際網路投訴平臺收到不少消費者投訴。「8月底到期的錢,現在(10月14日)一直顯示回款中,向客服反映也沒有解決辦法,只是一直讓人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