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一瓜
稅務大地震,整個影視行業的痛。 將近一年過去了,創傷還未撫平。輕輕地問一句,影視行業的人們,你們還好嗎? 今年7月底,影視行業終於可以鬆了口氣。關於國家稅務總局在去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入了第四階段,即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總結完善階段。這也意味著,影視行業叫囂了近一年的稅務風暴告一段落。
然而,狂風過境,心跳加速只是瞬間,行業後續的重建才最為關鍵,這也更考驗行業人的耐力和恆心。 在短短的一年裡,影視行業從項目到公司運營方向,再到從業人的職業轉型和外界資本的投資心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至今仍堅守在這個行業的人,既有咬牙堅持的,也有被項目套牢無法脫身的,但更多的是用愛發電的理想者,還有篤信這個行業至暗時刻已經過去的樂觀者和職業人。無論各自的出發點如何,在此,大家都在等待舉杯歡慶的黎明到來。 稅務一周年,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同大家一起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稅務一周年:那人
2018年,影視稅務地震從一場「崔馮對峙」開始,而範冰冰的8.8億罰款迎來高潮。 談起這場影視圈浩劫,除卻馮小剛和崔永元因為電影《手機》的矛盾,範冰冰是永遠都繞不開的話題。 因為偷稅漏稅,繳納8.8億元巨額罰款的範冰冰,如今已經復出。然而從「我就是豪門」到汙點藝人,範冰冰的復出之路可謂異常坎坷,曾經那個黃袍加身霸氣十足走紅毯的冰冰範,變得相當低調、謹慎。即使在接受國外媒體《紐約時報》專訪時,回答有關於稅務風波的問題,還不忘強調「沒有國家的好政策,我什麼都不是」。
重回公眾視野的範冰冰,將更大的精力投向了公益事業,以此來挽回和重塑自己的公眾形象。 旋渦裡的人要麼變得沉默,要麼徹底成為啞巴(崔永元已經消失很久了)。 經過整頓之後,關於國家明確禁止的「陰陽合同」、「天價片酬」,明星們紛紛響應。其中,在今年舉辦的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上,張藝謀就明確說過,「大家要自律,要加強自身修養,杜絕這個不好的現象。」而章子怡則強調演員做好業務的重要性。 一場稅務風波,讓整個行業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風貌大變。明星與流量們向專業回攏,熱錢也開始退潮。 曾經在霍爾果斯、浙江橫店、上海產業園、寧波保稅區等地註冊影視公司的明星,現當今基本能註銷的也都註銷完畢,該補稅的也補稅完成。據悉,影視行業去年共補繳了300多億元稅款,金額龐大到嚇人。
這場風暴,影視行業裡的人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傾家蕩產、血本無歸的有之;損失些許,即時撤退的也不少;還有默默忍受這場永夜,相信黎明的同樣大有人在。 中國的影視行業之所以不斷發展,沒有停滯下來,就是因為即使有些人選擇離開,但仍有大把大把的人用愛發電,用信仰加碼。而且,當下少了資本遊戲的追逐,所有人都變得平和務實了不少。 2019年,影視行業裡的人比往年更加團結。這其實也是難得的一道風景。
稅務一周年:那公司
影視公司無論大小,目前仍處於重建之中,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身邊的很多會計告訴拍sir,現如今,仍有很多影視公司忙著註銷,而註冊的卻寥寥無幾。
當下,影視公司舉步維艱,經營不易,這是事實,沒必要隱瞞。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畢竟最壞的已經過去,重建需要過程,否極泰來的輪盤運轉也需要時間。 文化科技領域著名投資人曹海濤預測,影視行業重建至少需要4-5年光景要走,2023年-2024年行業將迎來爆發。對此他還給出建議,「現在是整個行業信任危機最重要的關頭,挺過去的影視公司迎接四年後的光明,挺不過去的影視公司趕快壯士斷腕,不可加重槓桿拼命前行,否則再無重啟之日。」 重建中的影視公司,日子之所以難過,主要源自兩方面:直接原因是影視公司因稅務地震後,大多陷入了三角債之中,難以脫身。 眾所周知,2018年,各個上市的影視公司財報都不太樂觀,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計提商譽減值數額巨大。有人說,虧損主要是因為公司都拿去補繳稅款了,其實不然。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它的資本是要經過審理的,偷稅漏稅的事情發生概率遠沒有那些未上市公司來得方便。虧損,主要是因為投資的項目運作遙遙無期,要麼無法開機,要麼拍攝完後上映無望,只能記為壞帳;還有的則是因為項目款項難以收回,或是合作的公司出現問題,應收帳款無法到帳,這些都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不佳。
間接原因則是稅務風波的威懾,它讓很多人心生恐懼,對這個行業敬而遠之。 從今年可以看出,大製作的影視劇其實並不多見,很多頭部影視公司都將目光投向了網大和網劇這些體量較小的項目。「限薪令」的推出,讓部分明星望而卻步,處於觀望階段,由此大項目沒辦法開展。而作為資本方,稅務整頓本身就已經讓他們心驚膽戰,行業裡的政策收緊更是讓他們退避三舍。「現在投資人能退出的都退出了,我就是想用基金投影視項目,現在初步的募資都有難度。」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告訴拍sir。 因為稅務地震,銀行方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們透露,「現在影視公司去找銀行貸款,你會發現利息有明顯的提高。而且,項目審核難度也比之前加大了許多。之前,一些銀行投資影視項目就不賺錢,現在更不敢碰影視項目了。」 如此看來,間接原因的影響比直接原因影響更為深遠。 但讓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2018年的影視公司經營遭到重創,是因為之前的項目的累積,或許因為周期的問題還會影響到2019年的報表上。但是,去年有去年的項目,今年有今年的調整,緊跟國家政策去選擇項目和投資項目,像北京文化(000802)、正午陽光一樣,總能獲得盈利。 一切都將會過去。
稅務一周年:那行業
一時的稅務地震,動搖的卻是整個行業的信心。但,有現金流,就能活著。 影視行業遭此波折似乎早有預告。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300027)作為「電影第一股」登陸創業板。由此,外界資本將目光投向影視行業,這個對於我國來說當時還處於落後的行業,真正的開始興盛起來。來自各個行業的企業紛紛湧入影視行業,瘋狂進行跨界併購,與影視公司進行重組整合,借殼上市的影視公司水漲船高。根據資料顯示,在2016年,影視業併購重組多達88起,達到峰值。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年,國家提出脫虛向實政策,並開始有了各方面的行業管制,首先提出的就是禁止跨界併購,並接連發布「限制明星片酬」等文件,但當時反響不大,直到2018年,從崔永元曝出「陰陽合同」開始,到稅務部門的金三系統後臺報警聲響起的那一刻,標誌著影視行業的變革正式開啟,這個行業要推倒重建了。 去年政府公布的《通知》的四個階段,如今已經結束。很多影視公司仍處在去年10月10日-12月底前的自查自糾階段。 「沒聽說哪個影視公司被稽查,這個(《通知》)主要還是針對明星公司和知名藝人工作室,對於不太知名的影視公司,就是起個威懾作用。反正我們已經自查自糾了。」在去年經歷了稅務風波後的影視公司會計告訴拍sir,不過,談起影視稅務,她仍顯謹慎、敏感。霍爾果斯開票的經歷,讓她有生之年不希望再經歷第二次(去年,在霍爾果斯註冊影視公司的,敏感時期根本開不出票)。 雖然有些影視公司有驚無險,但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稅務問題的爆發,實打實的改變了這個行業的航向。 有的影視人轉行去做了微商,還有的賣起了保險,這些工作對於影視行業人來說並不存在太大的轉行門檻,反倒是因為曾在影視行業工作過,更容易在轉行後如魚得水。 而另外有一些人,他們留戀這個行業,但因為大環境的問題無法推進項目,於是選擇了迂迴發展,即將業務轉向國家政策更為支持的影視邊緣行業,譬如投向影視教育、影視版權出口等,這些業務不僅可以獲得國家政策的扶持(教育有減免政策,文化出口有退稅政策),而且如果在這一領域有人脈積累(影視教育需要機構掛靠,版權出口要有海外資源),更容易獲得資金回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業務發生轉型的某個知名影視人如此說到。 2018年,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2019年,雖然行業還並未完全回暖,但已經處於重建階段。一起都在向好。 稅務一周年,影視人共勉。 恰如馬雲當年所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所以我們幹什麼都要堅持!」 為後天的太陽,影視人,繼續加油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