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3D工具!可以觀察大陸和海洋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2021-01-17 仰望星際

我們知道,由於地質地圖、化石證據、封存在火山礦物中的磁性「指南針」和超級計算機的模擬,地球表面在過去的地質年代看起來非常不同。現在,感謝軟體工程師伊恩·韋伯斯特,你可以使用一個3D互動工具,以神奇的細節來觀察地球上的大陸和海洋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古地球」是利用地球板塊的數據創造出來的。這是一個由板塊構造數據組成的開放式儲層,揭示了地球歷史上構造板塊的運動。韋伯斯特在這個數據中添加了視覺上的天賦,這意味著你可以看到當第一朵花出現的時候地球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有這種傾向,你可以在搜索框中輸入你的地址。如果當時陸地是存在的,並且經過地質時間的追蹤,一個點將會出現在3D地球儀上,大致表明你在那時會住在哪裡。

正如Gizmodo所指出的,這張地圖默認是在距今2.4億年前繪製的,那時盤古大陸是最完整的,恐龍時代才剛剛開始。不過,事情是這樣的:由於這款應用相當輝煌地展示了,盤古大陸並不是第一個超級大陸,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地球,4億7千萬年前,當第一批珊瑚礁出現的時候。

世界的地質是一個巨大的拼圖,由巨大的構造板塊組成,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運動著。大多數東西移動得很慢,大約每年幾毫米。

東非大裂谷系統就是這樣,在一個y形的三結點上,地殼被撕裂。2500萬年前開始的火山活動將在1000萬年後形成一個新的海洋,其間還會有大量怪異的火山活動。

由於地質學家尚未正確理解的原因,還有前面提到的超級大陸循環。例如,7億到10億年前,當整個地球(可能)被冰雪覆蓋的時候,有一個叫做「祖國」的超級大陸,你可以在韋伯斯特的應用上看到。

然而,問題在於,儘管周期的時間安排有一個粗略的模式,但其中大部分仍是謎。

目前,作者們對於是什麼引發了它,以及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分裂並不一致:它們有可能是由「自下而上」的過程引起的——地幔事件起源於深度極大的分離大陸。另一方面,它們可以被「自頂向下」的過程分割;即構造板塊的俯衝和毀滅。

大陸,尤其是更古老、更厚的大陸板塊被稱為cratons,就像南極洲和加拿大的大陸板塊一樣,特別穩定。密度較大的海洋地殼可能會在密度較低的大陸地殼下翻滾並被破壞和回收,但那些真正古老的克拉通仍然存在。

火山島一直是嬰兒時期的地球製圖的補充,正如韋伯斯特的應用程式所顯示的那樣,在泛古時代,許多現存的東西都不復存在了。

一個板塊在另一個板塊下面下沉(俯衝),在地表形成複雜的、經常是爆炸性的火山。或者,超熱的地幔柱上升到地殼的底部,在那裡它們展開和分解,引發了很大程度的融化。如果這發生在海洋板塊的中間,它就會產生表面火山作用和陸地——這就是夏威夷群島的起源。

由於構造板塊繼續漂移,但羽流仍然是靜止的,這意味著基拉韋厄火山的火山活動最終會死亡,而它的弟弟,Loihi,在本例中,目前是一座水下火山,將會在波浪之上升起。

當然,在人類層面上,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我們生活的地方——在地質時間尺度上是暫時的。這一點在一月份的時候就得到了很好的證明:一項研究發現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建在巖石上,而在很久以前,那裡還是加拿大的地方。

本文來自網際網路,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網發布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新的研究揭示了智力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和發展的
    在過去的120年裡,該領域對我們在認知功能模式中彼此之間的差異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是我們每個人在不同時間內的差異。考慮到以人為本的方法在醫學和神經科學等其他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一點很奇怪。即使在對人類行為的研究中,也有進展,從觀察個體情緒如何隨時間波動,到個體性格特徵如內向和開放到新體驗甚至我們的道德如何在一天中波動。
  •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智商在下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人類的智商水平確實在下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是科學家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以下這個觀點:這是由於環境中的某些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出現了更多基因不太穩定的人。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的智力水平一直在穩步上升。
  • 宇宙溫度如何變化?宇宙會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熱
    研究發現,在這段時間裡,整個宇宙間氣體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0倍多,現在宇宙氣體的平均溫度高達約200萬攝氏度。這項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中心研究員蔣義寬(音譯)領導,他們藉助一種新方法來估算遠離地球的氣體的溫度,並將之與距離地球更近氣體的溫度相比較。結果證實,由於宇宙結構的引力坍塌,宇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熱,而且變熱過程會不斷持續下去。
  • 隨著新的海洋即將淹沒阿法爾地區,非洲大陸正在分崩離析
    紅海和亞丁灣是過去但是,隨著世界上最熱的大陸分崩離析,即使是這些水域也可能很快合併成一個新的、即將命名的海洋。在非洲大陸下面發生了一些事情。眾所周知,位於非洲阿法爾地區下面的三個構造板塊,努比亞板塊、索馬利亞板塊和阿拉伯板塊,一直在緩慢地相互剝離。據NBC新聞報導,現在研究人員能夠利用衛星圖像和測量數據來更精確地研究這一過程,並預測新的海洋將如何很快淹沒該地區。
  • 衛星拍到「第8大陸」,正向中國悄悄靠近,面積相當於4個日本!
    衛星拍到「第8大陸」,正向中國悄悄靠近,面積相當於4個日本!在幾十億年的運轉中,地球早已四分五裂了。早期之前的地球是一整塊大陸,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殼不斷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七大陸四大洋,每一個地區的氣候都是截然不同的。
  • 每天離不開的WiFi,原來還和黑洞有關係,還是多虧了他!
    他探測黑洞未果,卻發現WiFi的「新大陸」,多虧有他!在我們當下的年代,沒有網絡生存下來是非常的困難的。雖然現在的手機性能比較強悍,但是沒有網絡,就和板磚沒有什麼區別,不管我們是在日常的出行或者是生活當中,只要有網絡,幾乎可以解決掉我們生活當中90%以上的事情。當然在我們現代科技發展如此順利的同時和背後的工程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是由於有了他們,所以我們現在才能夠有如此便利的生活。
  • 藉助新技術:科學家發現非洲大陸早已「暗中」分裂 一片新海洋正...
    人類總會花很多時間思考未來:到2040年,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到2100年,人類會生活在溫室裡嗎?那麼,在更遙遠的未來,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呢?比如,2億年後……未來交給時間來塑造。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屆時,地球的地質結構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 火山可以噴發,江河能夠易道,但大陸和海洋不可變
    地熱經地幔滲透到地殼和大氣層,攪動了每一層面的物質構成,甚至改造了化學變化的性質,大量的物質和氣體通過巨大而緩慢的對流循環(convection cycles)被移來移去。如同恆星的演化,驅動地球地質演化的過程也非常簡單,仰仗的卻是初始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儲備。伴隨地核熱能在地幔、地殼和空中的擴散,整個地球的環境就改變了。
  • 東非大裂谷是否是地球產生新大陸的暗示?
    我們都知道地球在最早期的時候是大陸和海洋分離開來的,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其餘部分都是海洋。後來經過板塊運動逐漸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最初的大陸上是多災多難的,火山與乾旱遍布了整個大陸,但是一切自從大陸分裂後與海洋融為一體時,地球上才逐漸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人類。
  • 宇宙會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熱
    來源:科技日報宇宙會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熱過去百億年,平均氣溫上升十倍多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探討了宇宙在過去100億年間的熱歷史。研究發現,在這段時間裡,整個宇宙間氣體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0倍多,現在宇宙氣體的平均溫度高達約200萬攝氏度。這項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中心研究員蔣義寬(音譯)領導,他們藉助一種新方法來估算遠離地球的氣體的溫度,並將之與距離地球更近氣體的溫度相比較。結果證實,由於宇宙結構的引力坍塌,宇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熱,而且變熱過程會不斷持續下去。
  • 月亮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睡眠也會隨著月亮周期變化
    在他看來,這名患者的情緒和睡眠規律是伴隨海洋的潮汐漲落變化的,而地球上的海洋潮汐則由月球的引力影響決定。「在那些睡眠時間較短的夜晚,潮水似乎都漲得比較高。」剛開始時,醫生還認為自己的這種預感很荒謬,儘管這名患者的情緒變化周期與月球周期保持同步,但沒有機制可以解釋這種現象,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 格陵蘭島的冰川消退及物理變化
    這些河流將營養物質帶入海洋,因此這種重新配置有可能影響當地的生態以及依賴它的人類社區。格陵蘭島的沿海環境正在經歷重大轉變!隨著冰蓋的消退,我們已經看到新的海洋和峽灣開放,現在我們有證據表明這些淡水流動發生了變化。因此,失去冰不僅意味著海平面的變化,也意味著重塑格陵蘭的海岸線,改變沿海生態。
  • 地質運動中海洋和陸地的變遷,對於生物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球在引力的作用下,再也無法從周圍宇宙環境中吸取大量的星際物質時,除了太陽輻射之外,也就再也沒有別的渠道來增加地球本身的熱量來源,此後地球就會作為一個「熱源」向宇宙空間輻射熱能,地球的溫度緩慢出現下降。
  • 大陸最早只有一塊?科學家發現,地球最古老大陸存在的痕跡
    事實上地質學家早已對此做過研究,他們將所有大陸匯聚而成的一塊完整大陸稱為超級大陸或者超大陸,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的作品【遠古地球只有一塊大陸?科學家猜測未來大陸也將合併】中,就有對這塊超級大陸的詳細推測,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
  • 歷史:環境變化對人類進化的影響
    導語:適應變化,關於環境在人類進化中的作用有很多想法。一些觀點認為某些適應性,例如直立行走或工具製造,與較乾燥的棲息地和草原的擴散有關,這種想法通常被稱為熱帶稀樹草原假說。根據這一長期觀點,許多重要的人類適應在非洲大草原上出現,或受到不斷擴大的乾草原的環境壓力的影響。
  • 看IBM如何用人工智慧顯微鏡觀察海洋 「蟻人」?
    浮遊生物種群的局部變化可以產生連鎖效應,導致有毒藻類肆意生長,四分之一的珊瑚會死亡,珊瑚又是海洋魚類的家園。因為實時海洋數據難以捉摸,到2025年,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缺水的地區。但科學家們甚至難以收集和分析有關我們海洋,湖泊和河流實時狀況的最基本數據。沒有數據,無法進行分析與判斷。海洋健康處於茫然無知的狀態。
  • 神經迴路是如何在發育中的胚胎中形成的?
    但這段旅程究竟是如何展開的,仍然有些神秘。「有很多事情我們猜測正在發生,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看到,」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珍妮亞研究所(Janelia Research Campus)的研究員尹南萬(音)說。現在,萬和她的同事們已經開發出了直接觀察動物行為的工具——在活體動物身上。
  • 人類定居北美時間向前推移1.5萬年
    墨西哥北部洞穴內發現人類居住痕跡近日,墨西哥薩卡特卡斯自治大學阿德萊安博士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在墨西哥北部薩卡特卡斯州的奇克維特(Chiquihuite)洞穴內發現了3萬年前人類在此居住的痕跡,由此將人類在北美定居的時間向前推移了1.5萬年。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 2、地球軌道的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不是圓,但橢圓會改變形狀。 這個角度隨著時間而變化,在大約41000年的時間裡,它從22.1度移動到24.5度,然後再回來。 當角度增加時,夏季變暖,冬季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