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也就是2018年1月31日晚的前半夜,將會呈現本年度最值得人們觀賞的天象——月全食。據悉,在當天晚上,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等地都能欣賞到月全食(紅月亮),我國全部地域都能夠看到這一現象,其中中國東部地域的觀測效果要比西部地域更好。所以假如您所在地域晴朗少雲能看到月亮的話,記得先放一放手中的事情,千萬不要錯過這次萬眾注目的月全食。由於,這一次的月全食是152年一遇的「超級藍血月全食」!為什麼叫做「超級藍血月全食」呢?由於這一次的月全食是「月全食」+「超級滿月」+「藍月」+「血月」!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聽懵懂了,不就是一次月全食嗎?怎樣多出了這麼多東西?眾所周知,月全食在我國歷史上算比擬常見了。古代人把月全食叫做「蟾蜍食月」或「天狗食月」,它其實是當月亮、地球、太陽在運轉的時分,恰巧在某一個時辰三者完整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裡,月亮外表變成暗紅色,構成月全食。我國間隔上一次欣賞月全食已是7年前了,2011年12月10日那場月全食,月全食持續52分鐘;而今天的月全食過後中國地域再想看到月全食則要等到2018年7月28日的下半夜,間隔如今還有大半年的時間。那麼什麼叫做「超級月亮」呢?其實月球盤繞地球旋轉的軌道不是一個規範的圓形,而是橢圓形。「超級月亮」是指月亮在恰逢滿月時正好呈現在離地球最近的那一點上,這時的滿月要比普通的滿月更大更圓,以至亮度也要比平常高14%,到時您將會看到一個又大又圓又亮的滿月!而今天的月全食呈現時,滿月時辰是在21:28,恰恰就在月全食的食甚(整個月全食過程中月亮外表顏色最暗淡的時辰)前後。
jin
什麼叫做「藍月」呢?其實,「藍月」並不是指此時的月亮變成了藍色,而是指一種非常稀有的現象——一個季度中呈現4次滿月時,第3個滿月才被稱作「藍月」。由於每兩次滿月之間相隔29.5天左右,而我們規則的每月天數為30或31天(2月除外),這就存在一個時間差,因而均勻每過32月會呈現一次「藍月」。 我們曉得就在本月的1月2日的時分曾經有過一次滿月了,而在今晚又要呈現本月的第2次滿月,也就是我們說的「藍月」。
什麼又叫做「血月」呢?「血月」其實就是指天空中呈現了紅色的月亮的稀有現象。由於紅色看起來像血的顏色一樣,我國古代民間風聞「血月」乃是兇月,是兇兆,會發作冤案,其實這完整是迷信。這是由於濃重的大氣層把紫、藍、綠、黃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紅色光能夠穿透過來。月全食時的紅月亮也是同樣的道理,大氣層將紅色光折射到月球外表上,所以我們依然能看到在地影裡,紅紅的月亮掛在天空中。
這裡面每個要素其實都不算太稀有,但是把一切要素加到一同,那就變得不同尋常了。由於依據《月食典》,在今年1月31日之後,下一次「藍月亮」穿過地球本影將呈現在2028年的12月31日,再之後則是2037年1月31日,而且很巧的是這兩次都將是月全食。假如回憶過去上一次的「藍月亮」偶遇月全食的話,則得追溯到152年前的1866年的3月31日了。所以所這一次的「超級藍血月全食」算的上是152年一遇了。下面的數據是詳細的「超級藍血月全食」的觀測時辰:半影食始:18:51:15初 虧:19:48:27食 既:20:51:47食 甚:21:29:50生 光:22:07:51復 圓:23:11:11半影食終:00:08:27(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