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此前,加拿大駐古巴外交官稱抱怨在古巴的時候出現眩暈、疲乏、頭痛以及聽力與視力障礙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實際上早在2016年,美國的外交官員也有類似的報導,於是美加把這種現象稱為「哈瓦那症候群」,美國甚至表示:疑似古巴對這些外交官使用了「聲波武器」造成的,什麼又是聲波武器呢?
我們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而聲源振動頻率不同,通過介質所傳導的幅度也不同。然而,利用聲音的頻率也可以製造出戰場上的武器來,如果能產生足夠強的聲音,並且讓聲音通過特定的方向傳播,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用聲音對他人造成損傷。人類可以接收到的聲音是在20赫茲至20千赫茲之間,而根據頻率的不同,聲波武器也可以分為噪聲武器、次聲武器與超聲武器這三大類。
在一些建築裝修、汽車鳴笛、敲鑼打鼓等高分貝場景時,我們常常能感覺到不適,而這些高分貝的聲音就被稱為噪聲。當分貝超過120時,就能對人體造成直接損傷,而噪聲武器也便運用了這個原理。所謂噪聲武器,就是通過製造高分貝的聲音來讓受害者產生嚴重不適應的反應,讓受害者出現耳鳴、頭暈、呼吸急促甚至休克昏迷。
低於20赫茲的聲音為次聲波,而用次聲波打造出來的武器那就是次聲武器了。人耳是察覺不到次聲波的聲響,但次聲武器作用距離遠、穿透力強,當於人體神經系統或器官的固有頻率相近而發生共振,就可以直接造成這些神經系統或者器官功能紊亂,甚至出現直接性的損傷。而這樣也會導致人呼吸困難、意識喪失、視覺障礙甚至是直接死亡。
當聲音頻率高於20千赫茲時,便能產生超聲波。超聲武器則是利用高能超聲波產生的強大聲壓或聲學熱效應衝擊或毀傷人員,通過讓人體發射無法承受的壓強,使受害者內臟受到損傷、失去行動能力甚至死亡。
通過上述我們也明白,雖然「聲波武器」不像其他武器來得那麼直接,但其破壞力仍然不可小覷,尤其是次聲武器了與超聲武器,可以說是能在無形中消滅對手。而聲波武器也很早就運用在實際中,像機場的驅鳥器、閃光彈中的耳鳴效應都是比較常見的聲波武器的應用,除此之外,像聲束槍、聲波槍、聲波炮、聲波炸彈也都被各國所研究。那麼問題來了,美加外交官是真的遭到「聲波武器」的襲擊?
聽描述看,這些外交官更像是遭到了次聲波武器不知不覺的攻擊,這種武器各國也都在試驗階段,而古巴將其率先應用到實踐中了?作為美國眼皮底下的國家,古巴要是使用了秘密聲波武器對付美國與加拿大的外交人員,那問題就嚴重了,那麼事情真相又到底如何呢?
據法國媒體報導,9月19日,關於美加外交官患上「哈瓦那症候群」的調查報導出爐,研究結果表明,美加外交官的症狀與聲波武器沒有任何關係,很有可能是驅蚊藥水中的神經毒劑導致的。據獲悉在2016年,為了阻止寨卡病毒傳播,古巴開展了一項大規模滅蚊行動,包括外交人員辦公場所都噴灑了殺蟲劑。這正是在這一年開始,美國人就稱受到了古巴「聲波武器」的攻擊,實際上是吸多了殺蟲劑。如今真相大白,也洗清了古巴這三年來的冤屈。(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