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波武器是打擊恐怖組織的 攻擊領事人員?這鍋我們可不背

2021-01-08 谷火平觀察

一名美國駐廣州領事館人員因遭受不明聲波攻擊導致"輕度腦損傷"後,又有至少兩名駐華外交人員出現此類狀況。而在此之前,美國駐古巴外交官也遭受了聲波攻擊,因此,不少媒體將二者聯繫起來,懷疑是"中俄兩國所為"。

聲波武器作為一種"非致命武器",很早之前就走進了各國軍事、防暴專家的視野。此次美國媒體一致懷疑中國,殊不知,美國才是聲波武器的先驅者。早在2004年美國議會期間就部署了LRAD遠程定向聲波。它利用爆炸噪音來麻痺人的聽覺神經和中樞神經,並且功率可調,輕則使人感到不適,重則使人在短時間內昏迷。一般而言,聲波武器的有效距離在50-100米左右。一旦開啟,會在短時間內讓敵人失去戰鬥能力。

為何美國這次會無端懷疑中國?作為美國眼中的傳統對手,這類抹黑對我們早就習以為常,但是,這不代表我們要為此次事件背鍋。我國的車載聲波武器在2017年才公開亮相,並且作為反恐利器裝備我國的各大反恐部隊。但是其用途明確,且明確表示沒有裝備除反恐部隊之外的任何部隊。美媒此次無端指責,再一次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

長期以來,世界媒體的主流聲音都是西方媒體。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阿拉伯之春、敘利亞內戰,幾乎每一件事情都在西方媒體的報導下迅速發酵。綜合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出自導自演的鬧劇。其背後的目的,無非是在貿易戰後進行敲打,抹黑國際形象。對於這些無端指責,我們迅速展開了調查,然而並沒有發現任何美方所說明的情況的線索。而這樣的做法和表態很好地告訴了世界,誰才是鬧劇的始作俑者。(利刃/DY)

相關焦點

  • 聲波武器
    假如來人置之不理還繼續逼近,這種聲學武器就會使他們喪失行動能力。超聲波武器       超聲波武器能利用高能超聲波發生器產生高頻聲波,造成強大的空氣壓力,使人產生視覺模糊、噁心等生理反應,從而使人員戰鬥力減弱或完全喪失作戰能力。這種武器甚至能使門窗玻璃破碎。而且躲進坦克與防空洞內也不能避免,他可以穿過15米的混凝土牆與坦克鋼板,嚴重的話使人直接死亡!
  • 美加外交人員疑似遭到「聲波武器」攻擊?調查結果出爐,揭開真相
    我們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而聲源振動頻率不同,通過介質所傳導的幅度也不同。然而,利用聲音的頻率也可以製造出戰場上的武器來,如果能產生足夠強的聲音,並且讓聲音通過特定的方向傳播,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用聲音對他人造成損傷。人類可以接收到的聲音是在20赫茲至20千赫茲之間,而根據頻率的不同,聲波武器也可以分為噪聲武器、次聲武器與超聲武器這三大類。
  • 聲波武器光能武器威力大
    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恐怖襲擊對人類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恐怖分子易將襲擊目標選在城市中的車站、會場、廣場等人口密集區,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等特點。為有效應對恐怖襲擊,世界各國加大對新型武器的研發力度,目前有聲波武器、光能武器等新概念武器。
  • 古巴用聲波「攻擊」美國外交人員?專家:說法令人懷疑
    籠罩在「聲波攻擊」上的迷霧讓事件顯得更加非同尋常。「哈瓦那的噪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武器秘密」,美國Forexlive新聞網站評論說,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武器,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潛在地令人害怕。中情局前駐哈瓦那官員阿姆斯特朗說:「所有這一切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這真是太神秘了,太神秘了。」
  • 美加駐古巴外交官疑遭「聲波攻擊」,專家稱將聲波武器化很難
    此次事件中這種神秘的「聲波裝置」究竟為何物,竟能夠導致人耳失聰?美國外交官受到「聲波攻擊」?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諾爾特9日表示,幾名外交人員身體出現某些「症狀」,並未言明出現了什麼症狀。美聯社援引一些美國官員的話報導,去年秋天,5名美國駐古巴使館外交官及部分外交官配偶聽力出現損傷,原因不明。
  • 聲波武器的現狀和未來
    對此我們並不知情,但聲波或聲音對人體有影響,有時還會傷害到人,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譬如,野獸的怒吼聲使人恐懼驚慌,嬰兒的啼哭聲或兒童的尖叫聲使人坐臥不安,汽車的行駛噪聲使人難以入眠,硬物之間尖銳的摩擦聲鑽心刺肺等。除了傷害人體,聲音是否會毀壞物品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 印度軍隊被聲波武器攻擊,大批士兵精神崩潰,狼狽歸還鄰國高地
    印度士兵 11月11日,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印度軍方披露了今年8月遭到特殊武器攻擊的戰例,大約1500名「山地特種兵」在8月29日突襲並佔領了克什米爾的措木昂拉仁波湖南岸兩處高地
  • 聲波武器:未來戰爭的「軟殺傷」武器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該國國民警衛隊一度啟用聲波炮——LRAD定向聲波驅散器,來驅散大規模集結的人群。聲波炮屬於聲波武器的一種。聲波武器是指利用各種聲波和聲音對目標造成幹擾或殺傷的武器。次聲武器能發射頻率低於20赫茲的次聲波,將頻率和強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可令人心煩意亂、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甚至神志不清、瘋癲狂躁,從而喪失戰鬥力。此類裝備要成為實用性武器,尚需進一步提高次聲波強度,解決好定向聚焦和小型化等問題。噪聲武器是利用強噪聲攻擊對手的武器。
  • 聲波武器知多少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該國國民警衛隊一度啟用聲波炮——LRAD定向聲波驅散器,來驅散大規模集結的人群。聲波炮屬於聲波武器的一種。聲波武器是指利用各種聲波和聲音對目標造成幹擾或殺傷的武器。世界各國對聲波武器的研究和使用由來已久。1940年,德軍曾計劃向英國投放著名音樂家籤名的唱片,這些唱片通過專門錄製,加入了次聲,可令聽眾恐慌甚至精神失常。
  • 中國武警丨反恐部隊的神秘聲波武器!
    武警部隊官兵通過「紅藍對抗」、「戰術演練」、「武器運用」、「邊境捕殲」等科目演練。全面探索新形勢下高原邊防保衛工作的新戰法、新訓法。期間在特戰隊反恐作業項目中,展示了一輛神秘的戰車,底盤為4X4輪式越野裝甲車,上面架著一座外形很科幻的武器,引起了現場參觀人員的廣泛關注。有人猜測這是傳說中的「次聲波」武器。
  • 美科學家認為對美使館「聲波」攻擊武器來自某微波設備
    據美國媒體報導,之前先後被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和駐華使館外交人員指控為「聲波武器攻擊」的事件有了新說法,據美國媒體援引調查組一名主要專家的話稱,這種所謂的「聲波攻擊」很可能不是聲波,而是來自於某種微波設備。
  • 我軍聲波武器緣何大受追捧 神秘「金嗓子」現身
    不同於一般擴音器以薄膜振動發聲,聲波武器通常使用半導體作為發射器,可以像聚光燈般產生一束極為狹窄的聲波,只有特定的接受者才能聽見,很像武俠小說中的「傳音入密」。這種高度定向的聲音,在目標聽起來猶如來自面前,而事實上它很可能是從幾百米之外發出的。聲波武器對人體的傷害取決於它的能量與目標距離,輕者可以使人有被重重一擊的感覺,重者能讓人頭痛、休克甚至窒息。
  • 聲波武器知多少,值得看三遍
    聲波武器是指利用各種聲波和聲音對目標造成幹擾或殺傷的武器。  世界各國對聲波武器的研究和使用由來已久。  1940年,德軍曾計劃向英國投放著名音樂家籤名的唱片,這些唱片通過專門錄製,加入了次聲,可令聽眾恐慌甚至精神失常。儘管計劃未能完全實施,但該國科學家成功進行了次聲武器實驗。
  • 美國受到的「聲波攻擊」恐怕是水土不服 被害妄想症了解一下?
    文/李怡去年9月,美國將其駐古巴大使館的大部分工作人員從使館撤出,理由是從2016年底開始,這些工作人員報告稱在家中和附近的酒店聽到一種強烈噪音,隨後出現頭痛、噁心及聽力喪失等症狀,美方懷疑遭到來自古巴的「神秘聲波武器的攻擊」,並作出撤離工作人員的舉動。
  • 美國尷尬了:外交官遭聲波攻擊案剛告破,結果十分意外
    據海外網1月7日消息稱,美英兩國著名大學的科學家兩年來經過仔細研究,讓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工作人員遭聲波攻擊案有了眉目。「兇手」很可能是一種印度短尾蟋蟀,使用的武器也並不神秘,就是他們那令煩惱的叫聲。英國林肯大學一位生物學家表示,印度短尾蟋蟀要比南美洲的蟋蟀叫聲大,其叫聲大約是7千赫茲,並且能夠以非常高的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這會給人腦帶來連續尖銳顫音的感覺,讓人睡不著覺外,不會造成什麼身體傷害。美國誣衊古巴的聲波武器攻擊,由此也就不攻自破。2016年,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大批工作人員突然聽到一種強烈噪音,隨後出現了頭疼,噁心,耳鳴等症狀。
  • 「聲波攻擊」美外交官的真兇找到了!原來是它!
    還記得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外交官遭「聲波攻擊」事件嗎?古巴、中國等多個國家因此飽受西方指責。
  • 美媒公布「聲波攻擊」錄音:「聽上去像一群蟋蟀在鳴叫」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 外媒稱,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12日表示,古巴政府原本可以阻止美國外交人員在古巴遭受的聲波攻擊。此次聲波攻擊事件已經引發一場雙邊外交危機。據埃菲社10月12日報導,凱利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認為古巴政府原本可以阻止針對我國外交人員的攻擊。」
  • 老師:這鍋我可不背
    考試對於每一個小朋友都是一件充滿矛盾的事,考前滿懷欣喜,尤其是期末考試,一考完就意味著長假來臨,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了;考完後期待又緊張,考好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考不好那就是前路坎坷,挨訓看臉色;發下試卷後,考好的學生高高興興回家,考不好的孩子愁眉苦臉,這下可咋辦。
  • 美國打「聲波武器」牌 古巴用「親情牌」逆襲
    羅德裡格斯當天會見古巴僑民時說,美國政府以美國駐古外交官及其家屬疑似受到「聲波武器」襲擊為由,暫停美國使館向古巴人籤發赴美籤證業務並驅逐一批古巴駐美外交人員,從而使古巴普通民眾的利益因兩國政府之間的分歧受到損害,是「不可接受、不道德」的做法。
  • 美媒刊文指出科學家質疑「聲波攻擊」真實性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針對美外交部門稱一些駐外僱員疑似遭到所謂「聲波攻擊」,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6月1日刊文提出質疑。文章稱,今年3月,位於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報告說,這些疑似遭到所謂「聲波攻擊」的人存在平衡與思維障礙、睡眠紊亂及頭痛,有些人還有廣泛的大腦網絡損傷。但是一些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對是否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攻擊,以及對外交官的症狀是否可能是由聲波攻擊引起的提出質疑。文章稱,據稱這些攻擊是利用人類聽力範圍以外的聲波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