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3日凌晨,西太平洋上生成的28號颱風北冕正式登陸菲律賓,按照中央氣象臺的的數據,登陸時颱風北冕為超強颱風級,近中心風力高達16級,颱風北冕也成為2019年襲菲律賓的最強颱風,根據新聞報導,目前菲律賓已有四人因為颱風北冕喪生。
而一些氣象學家指出,在西太平洋歷史上颱風北冕可能已經有了非常獨特的地位——並不是因為它對菲律賓的影響或是它的強度,而是它發展過從中的異常行為:根據衛星探測資料顯示,颱風北冕在協調世界時2019年11月30日4時中心出現了極為強烈的冷雲區,最低溫處達到了難以置信的–109.4攝氏度,這可能是已知地球上觀測到的最冷紅外亮溫。
因為海拔升高溫度下降的原理,對流層頂附近的溫度都非常低,而對流活躍的颱風也是如此,雲層頂部的溫度可以低至零下70度乃至更低。來自美國關島大學的馬克·蘭德指出,這似乎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雲頂溫度,大大超過了此前觀測到的世界紀錄–102.2攝氏度,此前的記錄是在澳大利亞附近的一個名為Hilda熱帶氣旋創造的。
除了颱風會將雲頂推到極強的低溫,強烈的雷暴也會將雲頂推至極強的低溫狀態,比如2008年11月,在澳大利亞北海岸出現了一次強烈的雷暴天氣,在這一次雷暴天氣中,雷暴雲所產生的雲頂亮溫也低至–102攝氏度以下,逼近與世界最低雲頂亮溫紀錄。但對於北冕來說,如此罕見的強烈對流並不意味著它非常強大,在出現如此強烈對流之時,颱風北冕其實還只是一個12級左右的颱風級。
2008年11月澳大利亞海岸附近出現的對流極強的雷暴雲
專家分析指出,如此強烈對流是颱風北冕的「中心冷雲蓋(CCC,Central Cold Cover)」中產生的異常情況,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颱風北冕所處海域海洋能量過度充沛,同時處在有環境垂直風切變和高空急流存在的特殊大氣環境,導致對流極強但強度發展極為緩慢,而過度充沛的海洋能量則可能和全球變暖有關,不排除在未來全球變暖繼續發展的大氣環境下,還可能有更低的雲頂亮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