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西北太平洋常見幾種颱風異常路徑(圖)

2021-01-08 搜狐網

  8月7日,在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鹿頭咀,狂風掀起巨浪拍打堤壩。受到今年第8號颱風「莫拉克」逐漸逼近影響,7日浙江省溫嶺市沿海海面風力達10到12級。新華社發(郟策攝)

  新華網福州8月7日電(記者胡蘇)近中心風力達13級的颱風「莫拉克」正向我國東南沿海逼近。為了有效地認識颱風的異常變化和破壞性,有關氣象專家根據異常颱風路徑對我國的影響,通常將異常路徑分為八種形式:

  1、黃海颱風西折:其主要特點是颱風沿東經125度附近北上到黃海時突然西折,襲擊遼魯冀三省沿海,而正常路徑是在這一帶向東北方向轉向的。

  2、南海颱風北翹:正常路徑是在南海北部繼續西移,登陸我國廣東西部、海南島或越南。這類颱風主要特點是到南海北部急轉,沿經線方向北上,正面襲擊廣東省。

  3、倒拋物線路徑:颱風生成後,正常路徑是向西北方向移動或成拋物線向東北方向轉向,而倒拋物線則相反,它將折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動,有少數在我國華東登陸。

  4、迴旋路徑:當兩個颱風距離足夠接近時,在太平洋上常見到互相作逆時針方向迴旋,並存在互相吸引的趨勢。

  5、蛇形路徑:當颱風在前進過程中,同時出現左右來回擺動,表現成一條蛇形路徑。預報時,每一次擺動,都可能引起預報結論的混亂,或隨實況不斷地改變預報結論。

  6、順時針打轉:颱風打轉是其移向急變的一種方式,打轉以後往往選擇一條新的路徑移動,使原來的預報失敗。順時針打轉一般發生在基本流場很弱的環境裡。

  7、逆時針打轉:有一部分逆時針打轉發生在幾種基本氣流並相互作用的環境裡,這和順時針打轉基本氣流很微弱的環境不同。

  8、高緯正面登陸:這類颱風生成以後一直朝西北方向移動,登陸朝鮮和我國遼寧、山東一帶。

相關焦點

  • 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7月颱風不生成?氣象專家:太平洋高壓太強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今年6-7月太平洋高壓異常的強勢,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臺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臺灣附近,臺灣的梅雨季早在6月初就已結束,開始天天都是高溫酷熱的日子。此外高壓霸佔低緯度海面,也讓熱帶擾動難以發展,7月到目前為止的颱風生成數量持續掛0,越來越有機會達成7月無颱風的紀錄。氣象專家解釋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颱風不生成、季風來不了的原因。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高壓平均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中緯度的洋面,低緯度讓出空間讓颱風可以發展,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梅雨鋒面則依照時節南北擺動。
  • 西移路徑、西北路徑和轉彎路徑,是影響我國颱風的主要路徑
    每年到了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都會進入防汛抗臺的關鍵時期,截止目前已經生成了兩個颱風,分別是1號颱風「帕布」和2號颱風「蝴蝶」,隨著進入夏季,西北太平洋上將會生成更多的颱風,我們也將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們有必要來更多的認識颱風。
  • 12號颱風路徑「詭異」!氣象專家:雲雀或將再次登陸日本
    這次的12號颱風是在給我們開玩笑還是什麼的,真的是一個「大玩笑」了。颱風「雲雀」的詭異路徑可以說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颱風,12號颱風是日本氣象記錄1951年以來首個由東往西移動的颱風,並且這個「打問號」的運動方向可能呈現「逆襲」狀態,好像氣象專家們都出現了不一樣的說法。
  • 菲律賓受颱風「環高」肆虐,該國是西北太平洋颱風危害最重的國家
    西北太平洋海域、北印度洋海域和西北大西洋海域是世界上颱風災害最為頻發的地區,不過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稱為「颱風」,在北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地區稱為「颶風」。據2020年11月14日消息,今年第22號颱風「環高」,已經加強為強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5級。
  • 颱風環高在哪裡登陸最新消息 2020年22號颱風環高最新實時路徑圖
    在西北太平洋的21號颱風「艾濤」停編之後,這也意味著11月首個形成的雙颱風共舞也就結束了,如今只存在22號颱風環高,這個颱風是一個明顯的潛力股,根據數據顯示,如今的2022號颱風環高已經達到了12級狀態,可以說增強速度很快,風速為 33米/秒(約119公裡/小時)。
  • 「進口」颱風要來西北太平洋?颶風赫克特已進入中太平洋
    它不聲不響地加強到了我國標準中的超強颱風強度,以「平西王」的姿態划過幾乎整個東太平洋,進入中太平洋。這個名叫赫克特(Hector)的颶風不知道,美國空軍已經盯上了它,即將派出飛機飛進它的颶風眼;它更不知道的是,它很有可能進入西北太平洋地盤,從颶風改名為颱風。
  • 伴隨著6號颱風「康森」的生成,西北太平洋海域進入颱風盛行季
    「康森」屬於典型的由前一個颱風(5號「奧麥斯」)激發的羅斯貝波列影響下而生成的颱風。從最新的集合路徑預報結果上看,6號颱風「康森」的路徑也和它的母體1605「奧麥斯」很相似,最終將直奔日本而去。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目前在東經130°到150°之間的海域上空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未來「康森」很難逾越這個強盛的副高帶,只能貼著副高的東側北上。
  • 氣象專家解讀今年我國颱風特點:登陸數偏多 登陸點偏北
    今年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個颱風生成,其中8個登陸我國大陸,呈生成數和登陸數明顯偏多、登陸地點偏北、路徑複雜多變等特點。目前,因颱風防禦措施得力,登陸我國的颱風影響總體利大於弊,颱風降雨有效緩解了東部和北方地區的高溫和乾旱。
  • 太平洋沒颱風,美國專家著急了?分析:這代表著全球氣候異常
    進入7月,大家距離盛夏也越來越近了,在這種時候,不少沿海地區的網友也會擔心,什麼時候會有颱風來?今年的颱風會不會很厲害?的確,每年颱風的活動都會給我國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特別是最近的這幾年,連續有大颱風襲擊我國,給很多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海南颱風塔拉斯路徑圖衛星雲圖
    南海熱帶擾動將於15日加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明天夜間到後天凌晨將登陸海南東南部沿海  目前,南海中部有熱帶擾動發展,今天8時擾動中心位於海南萬寧東南方約420公裡的海面上(北緯16.0度、東經113.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5級(10米/秒)。
  • 颱風快訊!10號颱風「海神」最新路徑圖
    據中央氣象臺9月5日下午14時24分左右發布的颱風預警最新消息,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英語:HAISHEN)於今天下午14點鐘24分位於西北太平洋海洋面上,距離日本九州島偏南方向約920公裡,也就是北緯24.7度、東經131.4度的位置。
  • 20號颱風路徑圖實時發布 颱風艾莎尼最新路徑圖更新
    天氣網訊  19號颱風離我們逐漸遠去,但20號颱風就要來了,根據20號颱風路徑圖實時發布情況來看,預計6日白天就要進入南海東北部了,這樣一來,對我國的影響也會逐漸顯現出來。那麼,具體未來會去哪裡呢?一起來看看颱風艾莎尼最新路徑圖更新走向。
  • 2019颱風最新消息 第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實時動態路徑圖發布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颱風 消息 第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實時動態路徑圖發布 2019颱風 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10日凌晨1點45分前後以超強颱風姿態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今8時,其中心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境內,颱風級(1     原標題:2019颱風 消息 第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實時動態路徑圖發布     2019颱風
  • 颱風「雲雀」是如何走出史無前例「奇葩」路徑的?
    浙江在線8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鋮)2018第12號颱風「雲雀」在太平洋上長袖善舞,終於找到了中國錢塘江杭州灣的「口子  兩周內有兩個颱風直接登陸上海,為有氣象記錄(1873年)以來首次。  颱風雲雀的前世是「冤死」的  2018年第12號颱風「雲雀」(Jongdari),第1812號,名稱來源於朝鮮,含義:一種鳴禽。  而颱風「雲雀」是替代了原先的颱風「清松」而得來的。
  • 為什麼今年多出現路徑詭異的颱風?可能和副高位置北移有很大關係
    影響我國的颱風一般有三條路徑:第一條是偏西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向西以東,穿過菲律賓進入我國南海海域,在海南、廣東、廣西一帶登陸;第二條是西北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往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登陸我國臺灣省,穿過後進入臺灣海峽,最後在我國福建和浙江一帶登陸;第三條是轉向路徑,颱風生成後多往西北方向移動,然後移動路徑向右偏轉,轉向往日本移動,一般來說對我國的影響較小。
  • 氣象專家詳解:為何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要被「除名」?
    氣象專家詳解:為何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要被「除名」? 2016年第22號超強颱風「海馬」在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的災害,颱風委員會第49次屆會議決定對「海馬」進行除名,並要求負責取名的中國提交新的颱風名字以補空缺。
  • 西北太平洋出颱風「胚胎」,90W模擬影響印度概率高
    作者:文/鄧興菊《百家號獨家內容》按照時間來算的話,我們26號颱風「玉兔」消失的時間大約在4天左右,沒想到我們西北太平洋邊緣區域,又冒出來了一個颱風「胚胎」。不過,歐美氣象模擬是不擔心陸地的阻擾,消失的概率是相對較低,所有的路徑預測顯示,都可能會「跨海」前進(出走),也就是走出西北太平洋的概率高,我們一個一個的來看。GFS的模擬路徑是比較長的,90W颱風胚胎起步之後,進入緬甸海,前往孟加拉灣,甚至是可能登陸印度的概率是非常的高,然後直到阿拉伯海才可能消失的概率最高。
  • 颱風巴威今日登陸,熱帶的颱風為什麼會北上?颱風路徑主要有3種
    颱風巴威路徑圖除了颱風巴威,最近幾年一些北上的颱風讓北方地區的人們也領教了一下颱風的威力。例如,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就是典型的西移型颱風路徑的颱風,同時它是「秋颱風」。西北移颱風路徑當颱風生成後,如果遇到了軸向是西北向東南的南風,颱風就會偏離純內力主導的移動方向,在氣流的引導下會向西北方向移動。這種颱風路徑的颱風就會向西北經過巴士海峽登陸臺灣。然後在經過臺灣海峽登陸福建、浙江等。
  • 10月颱風生成偏多近一倍 氣象專家分析成因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陳溯)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10月颱風生成個數比常年偏多近一倍。氣象專家4日對這一現象成因進行解析。當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10月,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及南海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3.6個)偏多3.4個,有1個強熱帶風暴登陸中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10月13日,強熱帶風暴「浪卡」在海南瓊海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浪卡」「沙德爾」和「莫拉菲」帶來較強風雨,對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民眾生活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 13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今天 颱風「鯨魚」對我國沒有任何影響
    颱風路徑圖  中央氣象臺預計「鯨魚」未來將先向西北方向移動,隨後於明天開始逐漸轉為東北方向移動。和12號颱風「白海豚」相比,雖然「鯨魚」生成緯度與「白海豚」比較接近,整體移動路徑走勢也很像「白海豚」,但由於「鯨魚」更偏東一些,未來將在西北太平洋海面上自生自滅,並不會影響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