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季節,生成於菲律賓以東廣闊的太平洋洋面的颱風就會來影響我國,我國是受颱風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影響我國的颱風一般有三條路徑:第一條是偏西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向西以東,穿過菲律賓進入我國南海海域,在海南、廣東、廣西一帶登陸;第二條是西北路徑,颱風生成以後往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登陸我國臺灣省,穿過後進入臺灣海峽,最後在我國福建和浙江一帶登陸;第三條是轉向路徑,颱風生成後多往西北方向移動,然後移動路徑向右偏轉,轉向往日本移動,一般來說對我國的影響較小。
異常的副高
在大多數年份,在7月中旬之前形成的颱風,多走偏西路徑,而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形成的颱風,多走西北路徑,到了9月中旬之後形成的颱風,多走轉向路徑。但是今年影響我國的颱風路徑相當的詭異,其中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就是最典型的一個,雲雀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之後,直接向北移動,然後轉向東北,在日本以東太平洋洋面又轉向西移動,在日本登陸,橫穿大阪、廣島和長崎等城市後,轉向南移動,並在日本九州島以南洋面繞了第一個圈,之後向西以東,進入我國東海並繞了第二個圈,最後一路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在我國上海登陸。
颱風雲雀和安比的路徑圖
當然,出現向「雲雀」那樣路徑詭異的颱風,在其他年份偶爾也是有的,但是今年不僅僅一個颱風路徑詭異。今年的第10號颱風「安比」的路徑也相當詭異,颱風安比生成之後,先向東北移動,轉而向被移動,然後再轉向西北移動,所以就遠離了我國的臺灣,比正常的西北路徑偏北了不少距離,然後在我國上海至江蘇一帶登陸,但是登陸後安比並沒有結束,而是一路向北移動,途徑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遼寧,最後結束在我國內蒙古。颱風安比使得我國的華北和東北地區都品嘗到了颱風的滋味。
正常年份的颱風路徑
為什麼今年會接二連三的出現走勢詭異的颱風呢?今年的颱風為什麼不按照既定的三條路線來走了呢?當然,影響颱風路徑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個因素今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副熱帶高壓帶的位置分布。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全球性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形成的一個氣壓帶,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每年夏季副熱帶高氣壓帶就會向西延伸影響我國,其位置主要位於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一方面,在強大的副高影響下盛行下沉氣流,給江淮地區帶來持續的乾旱,形成伏旱天氣。
颱風衛星雲圖
另一方面,由於副高的存在,水平方向的空氣會從副高中心流出向四周流動,因此對於颱風路徑會有影響,簡單來說,颱風很難直接穿越副高中心區域,一般只能在副高的壓迫下,繞著副高邊緣移動。那麼,今年副高的位置在哪裡呢?我們發現今年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位置大幅往北移動,其中心位置移動到了我國的華北、東北地區,這麼一來我國的江淮地區就沒有了強大氣團的控制。
副熱帶高氣壓帶位置對比圖
副高的北移,使得我國江淮地區及東海海域成為了一片「真空地帶」,途徑此處的颱風,沒有了強大副高的牽引,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飄搖,走出了十分詭異的路徑。今年副高明顯北移,表面今年副高的勢力較弱,也就意味著今年夏季的氣溫普遍偏高,暖氣團的勢力較強,所以我們發現連北極圈附近區域的溫度都達到了30℃的高溫。在今年副高位置異常的影響下,說不定還會出現路徑異常的颱風,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8年第13號颱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