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颱風預報來說,那些詭異的,不按常理出牌的颱風路徑是最讓預報員們頭疼的方面之一。就比如說2010年的第13號「鯰魚」颱風,它在經過菲律賓北部進入南海之後,就像收到了召喚似的,放棄了繼續向西北移動,來了個近90°的急轉彎,直奔我國福建省。鯰魚颱風路徑的這一大轉變是因為什麼呢?通過觀測表明,在「鯰魚」颱風存在期間,其東側高層存在一個具有冷心結構的東風波系統(圖1)。高層東風波隨時間向西移動,並逐漸靠近「鯰魚」颱風,從而調節了颱風周圍的大尺度環境場,影響颱風的移動。
圖1 200 hPa高度環流(箭頭)和相對渦度(陰影,單位:1×10-6s-1);「颱風」符號代表颱風環流中心,「E」代表東風波氣旋性環流中心本文利用WRF-ARW模式設計一系列數值試驗,通過對比試驗探討了高層東風波對 「鯰魚」颱風北折路徑的影響機制。控制試驗(CTL)很好的再現了路徑突變特徵;在去除高層系統(濾去高層3-8天天氣尺度分量)敏感性試驗(ALL,UP)中,颱風路徑沒有出現明顯的北折;這表明高層東風波系統對颱風路徑北折可能造成影響(圖2)。
圖2 10月18日-23日控制試驗、敏感性試驗的颱風路徑模擬結果以及JTWC最優路徑圖因此,對於高層東風波對颱風北折路徑影響提出了兩種可能機制:高層東風波會對大尺度環境引導氣流產生影響,即導致颱風向西的移速變慢,颱風在北折期間位於大尺度季風渦旋的東側(圖3),最終導致颱風發生北翹路徑。圖3 左列:10月18日-21日颱風和季風渦旋的移動路徑(a)CTL,(c)ALL;右列:10月18日-21日颱風中心和季風渦旋中心的相對位置(b)CTL,(d)ALL其次,颱風與高層東風波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颱風出流層的急流加強,高層出流層急流可以強迫次級環流,其伴隨的非絕熱加熱效應會影響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形態、強度變化。當西太副高西側有非絕熱加熱增強,西太副高將會減弱東退(圖4)。西太副高的減弱東退也會造成颱風發生突然北折的現象。
圖4 西太副高的位置(等值線為5880 gpm所在位置),(a)模式初始時間:10月18日;(b)模式積分兩天後:10月20日。上述研究於2020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第一作者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讀博士黃綺君,通訊作者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葛旭陽教授。https://doi.org/10.2151/jmsj.20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