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星或置頂本公眾號才能收到最新的文章哦
臺 風
1.定義:颱風是形成在熱帶或副熱帶(緯度5-20°),海面溫度在26℃以上的廣闊洋面上,是一種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2.名稱:颱風(在西北太平洋上)、颶風(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3.形成條件:①熱力條件:較高的洋面溫度
②水汽條件:源源不斷的充沛的水汽
③動力條件: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的激蕩處,垂直方向上空氣強烈輻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強烈受地轉偏向力作用。
思考:低緯度無颱風—地轉偏向力
高緯度無颱風—緯度高,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水溫低
4.發生時間:每年5-10月,尤以7-9月最多。
5.分布地區: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中國東南沿海(主要在廣東、臺灣、海南、福建登陸),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和美國東部海岸。
6.結構:①颱風眼:平均直徑25km,最大可達60-70km碧空無雲、風和日麗、天氣晴朗(颱風預報中用「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
②漩渦風雨區:破壞力極大
③外圍大風區:
7.移動路徑:①西移路徑:對我國華南地區影響最大
菲律賓以東洋面→臺灣和臺灣海峽→華南、海南沿海一帶登陸
②西北路徑:對我國華南華東影響很大
菲律賓以東洋面→臺灣和臺灣海峽→華南、華東沿海一帶登陸
③轉向路徑:最多見的路徑,還會影響朝鮮半島,遼魯沿海等地。
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再轉向東北方向→在日本登陸或向日本以東方向移動
8.影響:①有利:帶來豐富降水,緩解高溫酷暑和旱情
②不利:強風、暴雨、風暴潮
9.特點:突發性強,破壞力大
01
颱風的成因、結構、移動路徑、影響
02
颱風移動路徑與副高的關係
往期精選文章推薦
【微專題】競爭力
【微專題】國界線
【微專題】風
【微專題】乾熱河谷
【微專題】河流襲奪
【微專題】涇渭分明
【微專題】巴山夜雨
【微專題】中國4大航天發射基地
【地理微視】土壤的概念、形成和分類
【地理微視】焚風、乾熱風、離岸風
【地理微視】大氣受熱過程、大氣層的作用、大氣輻射和逆輻射的關係!
【地理微視】高低氣壓中心、氣旋與反氣旋
【地理微視】自然災害動態圖
【專題複習】地理選擇題解題技巧
【專題複習】高考地理綜合題答題模板
【專題複習】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專題複習】森 林
【專題複習】土 壤
【專題複習】河 流
【專題複習】降 水
【專題複習】海 嘯
【專題複習】交 通
【專題複習】喀斯特地貌
【專題複習】都江堰水利工程
【專題複習】農田覆蓋技術
【地理知識】高中地理知識框架圖
【地理概念】產業升級
【地理乾貨】精選易混概念辨析
【地理乾貨】高考地理常考易錯易混點排查
【地理乾貨】地理知識107問
【地理乾貨】地理名詞解釋
【地理乾貨】高考全國卷近三年地理考啥(沙)
【高清地圖】世界島嶼(部分)
【高清地圖】世界地理必備的十張高清地圖
【高清地圖】中國地理必備的各類高清地圖(自然地理)
【高清地圖】中國地理必備的各類高清地圖(人文地理)
【教育資訊】「雙一流」取代「985」、「211」!快看「雙一流」高校有哪些?
轉發也是一種支持,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