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颱風為何 「偏心」東北?專家稱都是副高異常惹的禍

2021-01-15 鳳凰遼寧

印象中獨屬我國南部沿海的颱風,咋一不小心就去了東北?

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颱風中心登陸或途經東北的颱風大約10個左右,也就是說平均一年登陸0.5個,而今年卻接連登陸3個,確實異常。

9月8日早間,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穿過朝鮮半島後登陸吉林。至此,這已是8月下旬以來,連續第3個登陸東北的颱風,當地持續遭受狂風暴雨。

包括此前的「巴威」、「美莎克」,這3個颱風強度很大,其中「海神」更是一度達到超強颱風級(17級),這些颱風是否會將海上的能量耗盡,導致9月颱風減少?

副高異常偏北

導致颱風向北

颱風要想登陸東北確實不易,但今年8月,副高的異常恰好滿足了條件。另外,今年7月中旬的長江暴雨也是副高異常導致。

回顧8月下旬以來3個颱風的路徑,確實有些「跑偏」了。

第8號颱風「巴威」和第9號颱風「美莎克」分別在8月21日、28日生成,隨後馬不停蹄朝偏北方向移動。而9月1日生成的第10號颱風「海神」,初期向西朝福建、浙江方向移動,但在3日忽然轉西北方向,再到後來偏北。

那颱風為什麼像事先說好了,直奔東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梁巧倩解釋,最根本的原因是今年8月下旬,副高出現異常。

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且暖性深厚的行星尺度系統,其位置和強度隨著季節發生變化,其脊線4月位於北緯18度左右的南海—西北太平洋一帶,到6月北跳越過北緯20度,並於7月底—8月,北上至北緯30度以北。

副高的位置和南北移動是影響我國天氣的關鍵,包括華南汛期、江淮梅雨等,副高都是一個主要的影響系統,比如今年7月中旬的長江暴雨也是副高異常導致。

颱風的位置和移動與副高密切相關,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多在副高南側形成,並受副高氣流牽引移動。副高的氣流在北半球是順時針旋轉,因此颱風在副高南側一般向西或西北方向呈弧形移動,並且在西脊點附近開始拐彎。

西脊點展示副高最西端的範圍,因此從示意圖看,副高正常情況下呈橢圓形。颱風移動到西脊點附近後,副高氣流方向由東南轉向東北,因此颱風也在西脊點附近拐彎,向東北方向移動。

一般8月下旬,副高脊線大致在北緯30度附近,如果副高較強向西延伸進入我國,颱風就在福建、浙江一帶登陸;如果副高正常,則會在西脊點轉彎奔向日本方向。

因此,颱風要想登陸東北確實不易,但今年8月,副高的異常恰好滿足了條件。

「副高除了緯度變化外,自身形態也有變化。」梁巧倩介紹,今年8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副高偏強,也就是西端脊線南北偏強,尤其是我國東北到日本一帶,相比歷史平均值500hPa高度場有較大的正距平,西脊點則較常年變化不大,所以從形態上看,副高西側不再呈圓弧形,而是呈方形塊狀,也被稱為「方頭副高」。

因此,颱風沿副高南側移動到西脊點附近後,由於是方頭副高,到達拐點後就不是轉向東北,而是向偏北方向移動。

縱觀這3個颱風,「海神」的路徑最能展現這樣的異常。「海神」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後,先沿副高南側向西移動,隨後慢慢向西北移動,呈弧形,到北緯23度左右發生明顯拐彎,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隨後直奔朝鮮半島。

西風槽延伸

添北上動力

西風槽向南延伸,導致東側西南氣流的北分量加大,與「方頭副高」西脊線的偏北氣流一起,合力引導颱風北上。

除副高外,梁巧倩說,西風槽此次也要對颱風的跑偏「負責」。

在北半球副高北側的中高緯度地區,高空盛行西風氣流,也就是西風帶。西風氣流中常常產生波動,形成槽(低壓)和脊(高壓),其中槽一般被稱為「西風槽」,並在地圖上用槽線標識其位置。

西風槽前(在北半球位於槽線東側)盛行西南氣流,西側則盛行西北氣流,形態上看類似向南凸出的圓弧,一般8月下旬(氣候平均態)在我國東北到華北一帶呈東北—西南走向高空500hPa維持一個西風槽。

今年8月下旬,西風槽較常年有所西退,位於內蒙中東部,西風槽向南延伸,經向度加大。

平常西風槽東側整體是西南氣流,與副高北側的西南氣流一致,二者之間相當於形成一個颱風通道。但現在西風槽向南延伸,導致東側西南氣流的北分量加大,與「方頭副高」西脊線的偏北氣流一起,合力引導颱風北上。

另外,西風槽屬於低壓系統,颱風也是低壓系統,而副高是高壓系統,同類相近,颱風到達西風槽氣流附近後,會向其靠近。從此前的雲圖上也能看出,颱風到達朝鮮半島附近後,開始呈現大範圍雲系,就是融入了西風系統裡。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3個颱風登陸朝鮮半島附近後,並沒有朝東北方向轉彎,而是繼續一路向北進入東三省。

雖然副高和西風槽從方向上為颱風創造了北上的條件,但颱風能從北緯20度左右位置奔襲千裡登陸東北,還必須達到一定強度。

這一方面得益於我國東部海域海溫較高,颱風一路北上不斷獲得能量增強;另一方面,則是颱風「幸運」地在海上移動。因為導致颱風強度快速減弱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形摩擦,今年8月下旬的這幾個颱風都恰好是在海上一路向北,完美避開了地形摩擦的不利因素,持續增強,「海神」更是一度達到超強颱風級別,成為今年以來的「風王」。

總結來說,就是8月下旬以來,副高異常偏強、西風槽位置偏西且南伸增加北分量,給颱風帶來了北上的牽引力,同時海溫較高、未受地形影響,最終造成3個颱風以較強強度連續登陸東北。這也創下了我國有氣象監測以來,颱風連續3次登陸東北的紀錄。

廣東今年颱風少

9月預計有兩個

據統計,常年平均登陸廣東的颱風約3到4個,今年來只有2個,偏少。廣東人對颱風的感情複雜,想它來降溫,又怕它亂來。

與被颱風肆虐的東北相比,廣東卻顯得靜悄悄,只有偶爾出現的雷雨打破平靜,帶來些許降溫。

有網友就提出疑問:這3個如此強的颱風,會不會把海上的能量都消耗殆盡,導致9月來廣東的颱風減少?

梁巧倩表示沒有「消耗完」這一說法,基本不會影響9月的颱風生成。最多說颱風過後,海水上翻使得海溫暫降,但海溫上來後依舊能量充足。

並且由於此前幾個颱風的路徑不同,大原則上不會對登陸廣東颱風的生成產生影響。且颱風的生成受多種因素影響,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活躍期和間歇期。

說到登陸廣東,廣東人對颱風的感情確實很複雜,想它來降溫,又怕它亂來。那現在進入9月,是否還有登陸廣東的颱風?

「根據目前的研判,還會有1—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廣東。」梁巧倩表示,據統計數據,常年平均登陸廣東的颱風約3到4個,今年以來只有2個,數量是偏少的。而目前的最新資料顯示,9月中旬在南海到西北太平洋一帶,熱帶輻合帶較大可能將趨於活躍,「但能不能生長出熱帶擾動還不確定,需要繼續監測。」

其實,進入9月,之後的颱風通常稱為秋颱風,由於受副高不穩定和冷空氣的影響,颱風強度和路徑都具有善變的特點。

根據中央氣象臺公開數據,自1949年以來的71年間,颱風強度排行前20名中,11個是秋颱風,8個是夏颱風,並且強度最強的為秋颱風,其中強度前7名中,有5個是秋颱風。因此,秋颱風的強度不容小覷。

為何秋颱風更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秋颱風大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海溫高,距離陸地遠,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另外,秋颱風的路徑相對偏南,低緯度的海溫更高,強度容易達到較高級別。

而在路徑方面,由於進入秋季以後,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颱風的移動路徑也較夏季向偏南方向調整。統計數據顯示,秋颱風在我國的登陸點主要集中在廣東、海南、福建、臺灣,其中在廣東又最多,71年間有68個秋颱風登陸。

另外,秋颱風的移動路徑也容易多變。因為西風帶系統、副熱帶高壓等處於博弈狀態,導致颱風移動路徑和強度多變。

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通訊員 王天巍

相關焦點

  • 颱風為何「偏心」東北?專家稱都是副高異常惹的禍
    2020-09-10 10:27:36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通訊員 王天巍近來颱風為何 「偏心」東北?專家稱都是副高異常惹的禍印象中獨屬我國南部沿海的颱風,咋一不小心就去了東北?包括此前的「巴威」、「美莎克」,這3個颱風強度很大,其中「海神」更是一度達到超強颱風級(17級),這些颱風是否會將海上的能量耗盡,導致9月颱風減少?副高異常偏北導致颱風向北颱風要想登陸東北確實不易,但今年8月,副高的異常恰好滿足了條件。另外,今年7月中旬的長江暴雨也是副高異常導致。
  • 北方地區高溫天氣持續上演 專家稱副熱帶高壓「惹的禍」
    而且,這一波高溫天氣中,不僅是傳統的幾大「火爐」氣溫高,東北、華北等地也高溫不斷。夏季納涼聖地東北持續「蒸桑拿」,多個城市溫度創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京津冀等地更是毫不遜色。中央氣象臺預計,5日之後,北方地區高溫天氣才會結束。持續高溫到底是什麼「惹的禍」?  這幾天,「熱」成了全國多地的關鍵字。傳統「火爐」江浙滬前幾天進入一年中最難熬的高溫天氣。
  • 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最近兩三年,我們國家出現了許多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我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明顯表現在:1.夏季高溫熱浪天氣增多;2.區域乾旱加劇;3.強降水增多。極端天氣事件以及災害的出現根本上來自於「大氣環流的異常」。大氣環流是什麼?什麼是它的正常與異常,產生異常的因素有哪些,本文給予了科學解釋。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 颱風「海神」預計9月8日移入吉林 半個月內三到東北地區 今年颱風...
    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和第9號颱風「美莎克」先後影響東北地區,尤其是「美莎克」影響範圍廣、風雨強度大。今年颱風為何總去東北?來源:中國氣象局網站颱風怎麼移動?我們常能看到對颱風路徑的預報,像是未來颱風將向什麼方向移動,會在什麼地方登陸。到底什麼影響著颱風的移動走位?為什麼能對它進行預報?
  • 專家揭秘:颱風最北能到哪兒?到東北的有多「瘋」?
    到達較高緯度前十的颱風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北上的颱風都有什麼獨特之處? 今年颱風鍾情東北地區?與其說今年的颱風鍾情東北地區,不如說是颱風在大尺度環流下的被迫之舉。颱風的移向會受副熱帶高壓(副高)、西風帶槽脊、颱風內力(β效應)、高層系統、雙颱風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最有決定權的還是副熱帶高壓 。
  • 颱風往年在南方登陸的多,為何今年到達東北地區的颱風這麼多?
    今年來東北的颱風的確很多,今天(9月3日)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區都下了整整一天的大雨,現在到了晚上9點多,外面的雨還不見小,而且風勢很猛,街上一些樹的枝幹都被大風颳斷,這都是由今年第9號颱風「美莎克」所引發。
  • 颱風海神將入東北,副高減弱在即!南方雨季難道又要重啟了?
    9月7日清晨,10號颱風海神在韓國釜山附近登陸。登陸前,海神吸入大量乾冷空氣,減弱速度非常快。根據實測數據,它的登陸強度為颱風級別,不如美莎克。海神登陸韓國時的風場圖,來自韓國氣象廳登陸韓國後,海神沿著朝鮮半島最高的山脈前進,強度繼續大幅削弱。9月7日晚9點前後,海神已在朝鮮再次登陸,即將在8日凌晨進入我國吉林境內。
  • 今年的颱風 為什麼老愛往東北跑?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提到東北,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哈爾濱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冒著熱氣的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還是漠河潑水成冰的奇特景象?你要是回答這些,那我必須給你介紹一下今年夏天東北新增的「特產」,而且過了今年以後都不一定能常見到,那就是——颱風。
  • 為什麼今年多出現路徑詭異的颱風?可能和副高位置北移有很大關係
    異常的副高在大多數年份,在7月中旬之前形成的颱風,多走偏西路徑,而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形成的颱風,多走西北路徑,到了9月中旬之後形成的颱風,多走轉向路徑。今年的第10號颱風「安比」的路徑也相當詭異,颱風安比生成之後,先向東北移動,轉而向被移動,然後再轉向西北移動,所以就遠離了我國的臺灣,比正常的西北路徑偏北了不少距離,然後在我國上海至江蘇一帶登陸,但是登陸後安比並沒有結束,而是一路向北移動,途徑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遼寧,最後結束在我國內蒙古。颱風安比使得我國的華北和東北地區都品嘗到了颱風的滋味。
  • 專家解讀近期華北東北多雨 颱風「扎堆」原因
    華北東北降水頻繁,黃淮江淮風雨明顯,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也有強降雨,為何這些地區都出現了強降雨?另外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三颱風共存,颱風也「扎堆」生成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和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為公眾詳解近期我國雨帶特點和颱風動態。
  • 東北三省半月內遭颱風「三連擊」,為何又是東北,聊聊颱風那些事
    自8月27日起,在短短半個月內,東北三省接連遭遇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第10號颱風「海神」的「三連擊」,時間之短、數量之多,歷史罕見。三大颱風接連襲擊東北東北上次遭遇颱風三連擊是1985年8月,8506、8508、8509三個颱風跑到東北,「那一年東北的損失很大」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1日在微博上分析,今年東北頻繁受颱風影響的原因是「今年副高不正常
  • 瀋陽持續大熱天原是「逆溫」惹的禍
    瀋陽持續大熱天原是「逆溫」惹的禍 作者: 2018-07-31 06:31   來源:瀋陽日報   瀋陽持續大熱天原是「逆溫」惹的禍高溫天氣將隨著本周日弱冷空氣救場按下暫停鍵  昨日,記者從瀋陽市氣象部門了解到,自1951
  • 為何颱風最近總愛去東北?本周末,浙江將迎來久違的涼意!
    為何颱風最近總愛去東北?本周末,浙江將迎來久違的涼意!今天凌晨3點鐘前後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移入吉林省和龍市境內對我國東北地區的風雨影響加劇A為何最近颱風頻頻北上影響東北呢? 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解釋,「巴威」、「美莎克」和「海神」的移向主要受到副熱帶高壓引導,在移動的過程中,副熱帶高壓出現階段性東退北抬,有利於颱風沿著副高邊緣北上。由於颱風東側高壓影響,阻礙其東移,因此導致颱風北上深入東北。為什麼颱風不登陸風雨也很強?
  • 今年還有沒有颱風影響東北?中國氣象局答封面新聞:可能性不大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今年還會不會有颱風北上影響東北地區,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9月21日,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在媒體通氣會上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 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滕晗錢傳海介紹,8月26日至9月8日,東北地區連續遭受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和第10號颱風「海神」影響,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比常年全年影響東北地區颱風個數(1.2個)偏多1.8個。「颱風北上是由大氣環境階段性異常造成的。」
  • 「海神」攜強風雨襲東北,為何颱風最近總愛去東北?
    中國天氣網訊 預計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將於7日夜間至8日凌晨進入東北地區帶來強風雨,且與前期颱風「美莎克」影響區域高度重疊,上述地區需加強防禦。近半個月內,東北地區接連遭受三個颱風影響,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為何最近颱風頻頻北上影響東北?颱風不登陸風雨為什麼也很強?
  • 今年中國為何特別熱? 都是副熱帶高壓惹的禍
    (原標題:南北方高溫都是副熱帶高壓「惹禍」 北半球今年特別熱) 中央氣象臺連續
  • 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
  • 「巴威」或成史上最強登陸東北颱風?數據告訴你!
    中國氣象報記者 蘇傑西 王美麗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 周冠博近15年無登陸東北地區的颱風在1949年至2020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包含熱帶低壓)中,有13個登陸東北地區,但2005年至今的近15年間沒有颱風登陸東北
  • 歷史首次:海神繞開日本,東北將迎颱風三連擊!南方高溫下周結束
    日本氣象廳認為,海神將繞開九州島,不登陸日本本土此前,東北已連遭巴威、美莎克颱風襲擊。此次海神來襲,將是1949年以來,東北首次在半個月內遭受三颱風連擊,其頻率之高、影響範圍之大為歷史僅有。而且,歷史上東北颱風多經過遼寧,這次三颱風都經過吉林省,都深度影響吉林、黑龍江,這是有確切歷史紀錄以來從未有過的。巴威、美莎克和海神路徑疊加。
  • 專家解析今年颱風特點成因,9月預計還有兩三個颱風登陸中國
    颱風登陸點偏北,滬浙地區異常偏多。今年有4個颱風登陸上海、浙江,較常年在滬浙地區登陸的颱風數(1個)異常偏多,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颱風「雲雀」於8月3日上午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陸,受其影響,華東多地出現強降水。圖為浙江省海鹽縣普降大暴雨。  中國氣象網 圖颱風登陸時平均強度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