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生物在生態系統之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人類都無法替代的。而隨著人類工業時代的來臨,人口急劇增長,對生物的生存已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少科學家已經在發出警告,警惕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出現。
而從如今看來,人類確實應該警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了。在科學記錄之中,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並且每一次對動植物的影響都是「致命」的。
如果在現代社會之中,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出現,對我們人類來說都可能是一場「噩夢」,因為前五次生物鏈之中沒有人類存在,而這次如果出現了,我們作為最頂端的食物鏈者也將受到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要保護地球,保護動植物的原因。而在9月,全球又出現了一個令人痛心的事情,這也是與生物存在關係。
對於澳洲(澳大利亞)來說,鯨魚擱淺可以說在以前也出現過,但是這次的鯨魚擱淺可能是澳洲有史以來比較嚴峻的擱淺事件,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擱淺之一,發生區域是位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西海岸區域。
由於這次事件來得比較突然,所以最初也沒有提前準備,只快速拯救了一些有生存希望的生物,或者是有生命體徵的鯨魚,發現的這些生物的區域是位於澳大利亞人煙稀少的地區,所以在拯救的時候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根據塔斯馬尼亞州公園和野生動物專家Nic Deka表示,這次有60名保護主義者以及志願者等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對生物進行拯救,這些鯨魚都比較大,長度有6米,每頭重達一噸,所以只能依靠特殊吊索的船隻將它們引向遠洋。
這在拯救的難度上也大了不少。而在這次發現之後,當地專家們也將繼續在方圓10公裡左右的區域進行繼續搜尋,看看是否還有更多的鯨魚出現擱淺的問題,所以這真的是生物擱淺的一次心疼事件。
確實出現這種情況,是有必要進行探索一下的。根據鯨魚行為專家表示,通過初步來看,這可能是與鯨魚的習性存在關係,當一些鯨魚出現擱淺之後,這種具有高度社交能力的生物會試圖與其「家人」,「朋友」進行團聚,所以導致了更多的鯨魚出現擱淺。
還有一些科學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在靠近海岸線覓食或跟隨一條或兩條流浪的鯨魚之後,領航的鯨魚偏離了「路線」,然後其他鯨魚就跟隨而來,結果都進入到了「擱淺區」。
但是這些都是一些猜測性的時間。海洋生物學家克裡斯·卡裡昂(Kris Carlyon)認為,這是一次「自然事件」,該物種的擱淺在整個澳大利亞南部和鄰近的紐西蘭歷史上都經常發生,所以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是綜合情況來說,對於大規模的鯨魚擱淺原因仍然是未知的。
即使對於研究這種現象已有數十年的科學家而言也是如此,所以整體而言,科學家們也不知道生物擱淺原因是什麼。不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地球的生態環境問題可能確實越來越嚴重了。
對於生物群體來說,如今的生物群體是在大規模的減少之中,在2019年的時候,聯合國都多次發出警告,全球近800萬種物種中,有100萬種正面臨滅絕,其中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同時加上在2020年的一些研究結論顯示,我們地球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這再次說明了生物大規模的消失可能在真正的上演之中,只不過在很多人的意識之中,生物的種群還是很多。
話說回來,其實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來說明,如今的生態環境確實發生了改變,在以前小的時候,我們隨便一個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飛禽走獸」,如今在自己家鄉的河溝,山間等區域還能發現這些生物嗎?很明顯已經不太可能了,就算是在生物繁殖的季節,我們也未必能夠看到四處的生物出現。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生態環境確實在導致它們出現消失或滅絕。
所以從這些情況來看,人類應該加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然地球的生態環變化會越來越糟糕。從科學統計的數據來看,如今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棲息地縮小、自然資源開發、氣候變化和汙染等影響較大,如果這些解決了,生物的恢復將可能會非常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