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鯨魚又擱淺了!這次是在塔斯馬尼亞,共有近500頭鯨魚被困在西海岸的海灘和兩個沙洲上,目前已死亡380頭,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
擱淺的是長鰭領航鯨,周一人們在特拉恩小鎮附近發現了270頭領航鯨擱淺,周三又通過直升機在不到10公裡外的另一個地方發現200頭,下午晚些時候即確認這200頭均已死亡。
目前救援隊正在拯救先前發現的擱淺領航鯨,已將約50頭轉移到大海,但一些領航鯨又回頭衝上了海灘,目前已有約380頭死亡,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的領航鯨擱淺死亡事件。
長鰭領航鯨雖然名為鯨魚,實則是海豚的一種,只是行為習慣類似鯨魚。長鰭領航鯨成年雄性可長到6.1米,重達3噸,雌性則長約4.9米,重約1.5噸。
領航鯨是高度社交性的動物,一般會形成10到30頭的群體,大的可以超過100頭,目前發現最多的超過了1000頭。領航鯨可能一生都在自己的群體裡度過,成員之間具有緊密的母系關係,但不會在群體內近親婚配,雄性領航鯨會到其它群體中和雌性「走婚」,一起生活幾個月,生下崽子後又回到自己的族群。
領航鯨經常發生擱淺的慘劇,這是因為它們極為盲從,領頭的朝那兒遊,它們就鐵定緊跟著遊。如果領頭的太愚蠢,誤判海岸線的方向,就可能將整個族群都帶上死亡的不歸路,而你並不能指望領航鯨和人類一樣聰明,即使是人類,絕大多數也是盲從的呢。所以鯨魚擱淺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大概也是自然界的一種淘汰機制吧。
不過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領航鯨群為什麼會擱淺,一般認為可能是頭鯨誤判海岸線,或者生病失去方向感。在其它鯨魚擱淺事件中,還有生病無法活動,被衝上淺灘或主動到淺水區休息的;也有追逐魚群迷路無法返回大海的;還有生病或受傷,導致回聲定位系統受損,無法判斷方向的等等。
有記錄最大一次鯨魚擱淺事件發生在1918年,當時有1000頭鯨魚被困在紐西蘭的查塔姆群島。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領航鯨的社會性,以及盲從的本性,這500頭領航鯨的命運可能已不容樂觀,獲救的希望已越來越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