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ic of Engineering)院士、柏克萊加大教授張翔的團隊,在2008年科研成果隱形衣之後,於納米超穎材料方面再出重大成果,研製出更具挑戰性的隱形毯,使物體在整個可見光譜下無法被偵測。該項研究已經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為全球首個在可見光頻率下運作的隱形裝置。
神奇的隱形毯是一項新的光學魔術研究。隱形毯本身看起來像一面平滑的光學鏡,將物體放在隱形毯之下,物體以及物體在隱形毯下造成了凹凸不平,藉由隱形毯產生某種光束分布曲線,看起來與光線從一張平坦的、沒有東西在底下的隱形毯反射時一模一樣,從而將某物體完全隱藏。這就是張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這項成果的關鍵是超穎材料的研發,因為隱形毯的製造材料不存在於自然界。為了引導被藏匿物體周遭的可見光,光必須以不同速度抵達隱形毯。每個隱形毯是專門為需要隱匿的物品而特製,根據大小不同而設計不同的納米多孔氧化矽基質。
因此,張翔團隊將材料設計成具有可設計的折射率,將一個氮化矽導置於一種低折射率的納米多孔(nanoporous)氧化矽基質上,孔的形狀是根據被隱形的物體而特別設計,達到特定的波導隱形折射率分布曲線(cloaking refractive index profile)。
這項研究目前尚在實驗室階段,隱形毯大約高300納米、寬6微米,由於材料的合成與成本,目前尚不能擴展到覆蓋人體的面積。其重大意義在於除了在軍事、民用領域的應用前景之外,對光學錯覺系統(optical illusion schemes)技術的研究有重大意義,未來變形光學原理裝置家族將有很大發展。
與隱身毯可在可見光頻率下隱形物體不同,2008年,張翔團隊研發的隱身衣材料是利用金屬超穎材料(metallic metamaterials)在微波頻率下隱形,將物體隱藏在人眼無法察覺的頻率範圍內。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阻擋了光波通過。如果有一種具有負折射率的材料覆蓋在物體表面,能引著被物體阻擋的光線彎曲並「轉彎」,那麼光線就似乎沒有受到任何阻擋。在觀察者看來,物體就似乎變得不存在了,也就實現了視覺隱形。這項研究被《時代》雜誌列入2008年十大科學發現。(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