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自古以來都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詩人李白通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思鄉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更是人盡皆知,自始至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類對月球和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似乎充滿了火藥味,1957年10月4號,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緊接著又發射了第二顆衛星,這使冷戰時期的美國慌了,為了在軍事上壓倒蘇聯,在太空展開軍技競賽,美國準備實施A119計劃炸掉月球,以此來體現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實力,不過萬幸的是美國在深度思考之後取消了該計劃。打月球注意的不光有美國還有前蘇聯,不過俄羅斯人可不想破壞月球,他們打算複製出一個月球。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地球的高緯度,很多地方都會出現漫長的極夜現象,天寒地凍每天都是黑夜,這樣的環境另俄羅斯有了人造月球的想法。既然月光可以滿足照明的條件,為什麼不自己造一顆月球呢?隨後俄羅斯實施了代號為「旗幟」的人造月亮計劃,試圖用特製的鏡子在太空把陽光反射到地面,1993年,俄羅斯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進行了人造月亮實驗,一艘名為「進步15」的飛行器與空間站脫離,開始快速的自轉,利用旋轉力展開了一個直徑二十米的平面薄膜鏡面,打算讓反射的陽光從大西洋橫穿歐洲的大片區域,最終實驗以失敗告終。
六年後,俄羅斯又再一次的進項了實驗,一艘代號為「進步M40」的飛行器攜帶了一枚反射鏡進入太空,按照預設,鏡箔裝置會在快速旋轉的作用下快速的展開,不幸的是巨大的反射箔片纏繞在天線上,反射鏡未能打開,由於陽光反射鏡膜發生了纏繞現象,迫使俄航天局決定取消了這次實驗。最終,「進步M40」飛行器帶著未打開的鏡膜墜入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這次計劃的失敗,再加上面臨蘇聯解體之後經濟崩潰的邊緣,俄羅斯取消了「人造月亮」的計劃。
2018年10,據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聲稱,該研究會參與人造月亮的計劃,打算在2022年初步實現「人造月亮」發射計劃,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驗證實驗,據說「人造月亮」的亮度將達到月光的8倍,可以通過發射利用太陽光與地面的路燈協同照明,這樣可以節省照明設備的用電損耗,以成都50平方公裡為例,每年可以節省電費開支12億元。
對於「人造月亮」很多人提出了質疑,對於光汙染的問題怎麼解決?在日常的生活中,光汙染能導致行人和夜間司機師傅產生眩暈感,以及給人體造成不適感,損害眼睛、誘發癌症和產生不利等情緒,如果人造月亮真的成功了,可以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在大自然的進化中,萬物造就適應了自然的天道輪迴,很多動物的捕食、繁殖、遷移都通過月亮來進行導航,而人造光源會導致它們偏離航線,向著危險的地方飛行,據統計,每年有數不盡的鳥類死於碰撞高樓和高空等建築上,而這些建築都有照明裝置。
科學研究表明,人工光源對很多的動植物都有負面和致命的影響,人造月亮毫無疑問的會加重光汙染的問題,造福人類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應該在尊重自然法則、順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人類破壞自然產生惡果的案例還不夠多嗎?就拿這次的病毒來說,病毒對人類的危害將是持久的,人類對地球的開發已經到了該休息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