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指導下,北京中關村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協會、人大文化科技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沃爾森律師事務所共同舉辦了「品牌戰略與智慧財產權」主題座談會。
座談會旨在適應智慧財產權建設新形勢的發展,滿足廣大企業對智慧財產權及相關知識的渴望和需求,進一步提高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深化智慧財產權戰略,推動技術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宣傳處處長蓋玉雲說,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標誌著我國智慧財產權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智慧財產權在國家各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歷史性提升。但是我國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建立時間還比較短,整個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的實施仍面臨許多挑戰。中關村科技園區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示範區域,在智慧財產權建設方面更是任重道遠。「我們希望通過座談會,呼籲政府部門、企業、媒體及全社會提高對智慧財產權工作的高度重視,促使企業完善智慧財產權體系建設,促進技術創新,將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宣傳處長蓋玉云:
儘早建立我國智慧財產權維護運行體系
21世紀,智慧財產權已經成為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競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如何儘早建立我國智慧財產權的維護運行體系至關重要。這裡首先要說明,沒有申請發明專利不等於沒有智慧財產權。中關村是個高科技企業密集的地方,我們這裡隱藏著成千上萬的智慧財產權沒有申請,但沒有申請不等於沒有。一個企業的發展肯定跟品牌、標準和智慧財產權密切相關。
最近,我注意到,有一家全國性的媒體報導說,我國99%的企業沒有申請智慧財產權,86.3%的高新技術企業居然沒有一項發明專利。對於這種數據我持不同看法,這個數字可能是準確的,但並不真實,我們99%的企業可能沒有申請智慧財產權,86.3%的高新企業可能沒有發明專利,但沒有申請發明專利不等於沒有智慧財產權。
我接觸了很多企業,從品牌到技術都有自己的看家寶,這裡面就有真金白銀的智慧財產權的東西,可能他有特定的原因沒有申請,比如認識問題,比如申請了可能就有失密的危險,所以不申請。事實上,我們真正發明的東西很多,擁有的智慧財產權也很多。
我為什麼講這個事情?因為對於智慧財產權有一個認識問題,有一個建設問題,有一個維護問題,還有一個拓展問題。現在,好像講起智慧財產權,就是維護外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中國人必須要樹立起維護自己智慧財產權的意識。我們的生活剛剛好起來,原來都是無產階級,盯的是有形資產,現在對無形資產開始關注了。我特別想呼籲一下,我們要弄清楚中國人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在哪裡?我們怎麼樣去確立它、建設它和保護它?
智慧財產權和品牌戰略掛鈎是個社會形象問題,要樹立社會形象,首先讓人家接受,其次是別傷害別人,做企業就要讓人家接受才有市場。我們的企業缺少想像力,很多人創業時,創造力都放在技術和市場上,形象化的東西沒有了。我們講智慧財產權也好,講品牌也好,一定要有創造性思維,在想像上留足空間。
中關村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協會常務會長朱希鐸:
品牌本身就是被保護的智慧財產權
智慧財產權是品牌發展戰略的核心主題。我們研究品牌發展戰略,會涉及到品牌發展戰略過程中的若干問題,品牌發展戰略經歷了創建期、成長期、成熟期和後發展期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一些定義、指標及評價。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上,我們再進一步研究品牌戰略的構成要素,企業的品牌戰略包括形象要素,即品牌設計中的LOGO、語言等;價值要素,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智慧財產權;價格差異要素,即有沒有獨特的個性差異。
品牌本身就是被保護的智慧財產權,品牌的內涵、靈魂是在技術上、在經營創新上的重要智慧財產權。一個公司的品牌本身就是企業要特別保護、發展和培育的智慧財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支撐品牌內在價值的所有核心技術、創新的東西,都屬於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應該保護和發展起來。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兩大挑戰下,現代企業必須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突出的能力是創造核心技術和成功品牌,以及去支撐、保護核心技術,保護核心品牌的能力。
在品牌的發展戰略以及智慧財產權創新這個發展進程中,最核心的是創新。這種創新包括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模型創新等,但所有創新的根本是基礎創新和體制創新。
體制創新使得企業在品牌創建、成長和保護三個環節中,創新要素不斷積聚。而這種積聚需要有四個要素支撐:第一,品牌與技術創新的主體,即企業本身;第二,政府主管部門,提供相關政策支持;第三,社會性平臺,例如中關村自主品牌創新發展協會這種組織;第四,要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例如沃爾森這種專門做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方面的機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馮曉青:
讓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形成合力
國務院發布了智慧財產權指導戰略,把智慧財產權提升到第四國家戰略的境界和層次,給中關村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
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戰略是落實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的核心。在完善國家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宏觀背景下,需要在微觀層面上,通過各個省市地區、行業協會和企事業單位來落實。在中關村企業中貫徹、制定和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使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戰略很好地嫁接,形成一種合力,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嫁接,而是在商標、整體形象、對外商譽和聲譽等方面全方位地嫁接。
在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的概念上,我認為品牌和智慧財產權的屬性、本質是一樣的,兩者具有高度統一性,它們共同構成企業的無形資產,對於企業戰略和控制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從本質上看,對企事業單位來說起到殊途同歸的作用。無論是品牌還是智慧財產權,最後體現和負載的是企業的聲譽和商譽,這需要企業不斷通過技術創新、開創智慧財產權來獲得。同時,品牌戰略的實施也需要通過智慧財產權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這個核心競爭力則需要通過創新管理、保護和聯合運營智慧財產權去獲得。
有人認為沒有申請專利就意味著沒有智慧財產權,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因為企業可能是把這種智慧財產權作為一種商業秘密來保護。但在國際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智慧財產權能夠通過產權化的形式,固化為一種專利或商標,受到法律更加強勁的保護當然更好。
北京標盟知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薛朝元:
智慧財產權需要保護更需要經營
中國的長城修得又長又高,但仍然擋不住外來入侵。為什麼擋不住?一是入侵者侵略意志非常強,二是侵略者有實力。這一點延伸到智慧財產權方面,感覺大家認識提高了,但企業和領導卻不重視。我們理解,主要原因是領導感覺智慧財產權保護總在花錢,總在申請專利、申請商標、付年費等。企業是很現實的,智慧財產權往往看上去帶不來效益。
關於怎樣去經營智慧財產權,我想通過幾個實際案例來說明。
第一,對於專利權人,他們願意把智慧財產權進行變現,然而這個想法在我國是一大難題。例如,有一個太陽能裝置,它區別於現有的太陽能裝置,現有的都是吸收太陽波線,但它的思維非常好,周圍建立了反光片,集中在一點上面,這樣一來收集熱能的器件非常好,集中的能量又非常多,這個發明專利我覺得很好,今後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卻需要平衡兩方面的利益。第一個是平衡智慧財產權個人的利益,另外一個是平衡公眾利益,公開發明成果是為了讓公眾受益,並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再創造。必須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只有保護他們的利益,真正使智慧財產權人獲益,才能進行更多投入研發。
第二,經營過程中,企業要注意品牌風險問題。在日常的宣傳活動當中,有時一句口號就有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可能性。例如,百事可樂提出「藍色風暴」宣傳口號,但產品推向市場以後,發現之前已經有人註冊過「藍色風暴」商標,這麼大的公司犯這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事前可以找專家或專業人士諮詢。在品牌風險控制方面,希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多加注意,如履薄冰。
博萊得曼(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軍:
企業品牌發展是一個信仰體系
中國企業對品牌的認識在一步步推進,品牌不單單是個產品,品牌應該是消費者對於這個企業總和的認識,品牌不僅僅是企業擁有,實際上消費者也擁有,企業品牌發展是一個信仰體系。
當一個用戶特別喜歡愛國者這個品牌時,他會購買愛國者的MP3和數位相機等一系列數碼產品,他可能比愛國者的企業員工更加擁抱這個品牌,由此說來,消費者也擁有愛國者這個品牌。
以前我們認為做廣告可以打品牌,可實際上,有許多不做廣告的企業也能做好品牌。做好品牌的密碼是什麼?我們從品牌理論體系中分析出幾個成功的要素,稱為「品牌密碼」。
一是創業歷史。任何人都知道一個企業創業的來龍去脈後,容易產生一種信任。任何一段艱辛的創業歷程和感人的創業故事都很能打動人。
二是形象要素,包括LOGO等,可能是超越產品的一些特色設計,現在聯想跟蘋果爭哪個電腦更輕薄,星巴克都有不同型號的杯子,星巴克的粉絲可能會如數家珍。
三是領導者,比如王石的個人品牌,已經成為企業品牌的一部分,當然還有韓國三星集團李健熙出事以後,對三星品牌也有一定傷害。
四是對立陣營,對立陣營就是競爭對手,如果百度說谷歌是它的對手,那麼就要先樹立自己的品牌;還有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競爭,通過定義對立陣營,可以幫助你發現一些市場的細分,發現一些新的商業機會。
很多企業,即便是上市做得很成功的企業,在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方面也有很多缺失,中國企業必須從現在開始正視這一點。
北京沃爾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鵬飛:
企業是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發展主體
對於目前國內的現實情況,我認為要加快培養專業人才,加大執法力度,減少國外企業因智慧財產權問題對我們施壓的藉口。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條件下,希望更多企業能夠配合政策努力實踐,做出成績。比如,中關村科技園就有一大筆資金,對申請專利的企業進行獎勵,但許多企業可能並不知道。國家可能隨後還將會出臺一系列支持、鼓勵政策,所以企業要做好調查、研究,整合各方資源,把國家政策和企業發展時機結合起來,否則錯過機會損失會很大。
2006年,我參加商務部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的一個活動,到歐洲、美國、日本等6個國家調研,發現那些國家已經形成了一種非常完整的體系,即聯合智慧財產權戰略,歐洲和美國已經結成了聯盟,共同對中國等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利的國家施加壓力。因此,中國企業必須要學習國外企業將「產、學、研」完美結合的經驗,在政府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產業發展要及時跟科研機構、市場緊密結合。
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CTO範為:
為維護自主品牌智慧財產權努力
華旗在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我們希望和更多企業一起,為維護自主品牌的智慧財產權而努力。
品牌戰略方面,華旗員工的願景就是將愛國者變成一個為國人驕傲的國際品牌。以前做國內品牌,現在借奧運做國際品牌,華旗先後參加了很多活動,比如F1賽車、奧運火炬手接力等,給愛國者品牌帶來很好的宣傳效果。
智慧財產權方面,華旗從2003年開始成立了專門的法律與智慧財產權部門,有專門的流程和一系列措施。到現在為止,我們申報的專利已經達到了400多個。華旗一直很尊重版權,2003年成立了愛國者數碼音樂網,這是國內第一個正版音樂下載的網站,所有音樂都有正式版權。我們還有一個新產品,就是利用數字水印技術和編碼技術合成的新產品——直接拿筆點一下就能把書讀出來,奧運以後我們計劃出一些這樣的書。對於這個產品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我們下了很大功夫。華旗希望能和中關村其他企業一起,借奧運之機,樹立品牌意識,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進軍國際市場。
用友軟體工程有限公司總裁邵凱:
中國需要懂智慧財產權的律師和專家
從進入用友做員工到現在,我參與了十幾個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官司。我是搞技術的,以前也經常幫助出具一些法律證據,工作中,我深感國內懂軟體智慧財產權的專業律師太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太缺乏。中國的軟體市場有種認識很奇怪,我兒子今年13歲,可以用VB寫程序,可是我不會。從中國市場來講,我兒子比我牛,因為他會寫VB程序我不會。通常情形下,中國人不認為軟體很複雜,反而認為會寫軟體就會擁有市場,就會有人買單。
小時候,我砌過豬圈,把泥和磚一塊塊砌起來,但會砌磚並不代表就是一個有名的建築工程公司?這完全是兩回事,寫程序就是軟體裡面砌磚的,有的律師懂得如何砌磚了,就給人家定案子,可那是相當複雜的。從寫軟體文檔到開發,每一次修改和論證他都不懂,中國企業太需要真正懂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律師和專家。
智慧財產權方面,我還有一個困惑。我們公司給客戶做軟體要籤一個協議,規定智慧財產權歸誰所有。可客戶往往會問我們,你們現在給我做的東西會不會拿到別的地方去?另外一個客戶則會說,因為你們此前做過,所以再做就要降價。我要是堅持原則可能就得不到生意,不堅持原則就損害了某些客戶的智慧財產權,也可能是往自己的品牌裡攙水,這些都是我們遇到的比較現實的問題。
北京市沃爾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賈海鵬:
企業品牌發展戰略的五個誤區
企業在品牌戰略中,一定要注意不能陷入自己的誤區。第一個誤區,認為品牌戰略就是銷售戰略,認為只要打廣告就能把企業品牌提升到一個層次。前幾年,秦池商標曾是中央電視臺的標王,但最終由於技術和對市場認知不足而銷聲匿跡,事實證明這種戰略是錯誤的。
第二個誤區,認為把產品定價放低一點,大眾就可以接受,客戶就會很多。大家知道派克筆一直是成功人士的標誌,但幾年前派克筆為了吸引更多購買者,開始生產3美元一支的筆,但最終的結果是把品牌價值稀釋掉了,喪失了很多高端客戶。
第三個誤區,認為品牌就是商標,註冊的商標越多,品牌越有價值。從法律上講,只要品牌達到一定程度,比如說達到馳名商標或世界馳名商標時,就不需要註冊太多的垃圾商標,法律會有保護的手段和層次,企業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特定或專項品牌商標上。
第四個誤區,很多企業通過廣告投入推廣品牌,有了一定的品牌價值,就把品牌延伸到其他領域。大家都知道三九集團,是因為三九胃泰品牌,但三九品牌成熟後又推出了啤酒——三九冰啤,想借三九品牌打市場,可最終沒有達到預想結果。
第五個誤區,缺乏整體規劃,缺乏一種戰略性思維,很盲目,一拍腦袋就認為是很好的點子,就認為能掙錢。戰略規劃和理念的確很重要,但對企業來說,最終還是要看真正的產品。
平治東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索日娜:
商標產權需要保護而且要保護好
我們公司原來叫平治電子,平治是一個商標,也是一個企業的名字,起這個名字是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可我們在南方註冊時,因為「平治」用廣東話、香港話講和「奔馳」諧音,就不給註冊。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南方叫一個名字,北方叫一個名字。2006年,我們重新註冊才叫平治東方。我們的產品做了商標以後,香港一個商標代理公司就提出異議,說跟他們諧音,最後官司我們勝了。一個公司的品牌、名字和商標需要保護,但在目前的體制下,很多時候沒法保護。在工商局沒有聯網的情況下,在北京叫平治東方就沒有重名,可全國其他地方還有同名的公司,沒辦法保護。一個企業到別的地方註冊,花費可能很多。
品牌戰略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很多大企業可能早就開始做了,但很多人還沒有這個意識。現在我們成立「品牌協會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就是要為企業做好服務,把以前企業走的彎路儘可能地了解清楚,讓其他企業不再去走,給企業規劃一個比較好的方向,提供好的思路。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鄒曉明:
自主創新與智慧財產權要並重
企業需要走出國門,可是腳剛往國際市場上一邁,國外壟斷企業馬上用最常規的智慧財產權手段來打壓你。面對這樣的挑戰,我覺得有三點很重要:第一要有乾貨,要有真功夫,有實實在在的專利技術;第二要學會遊戲規則,按遊戲規則跟他們玩;第三要有血性。
我們要壯大自己,要走出去,就必須提高自身能力,不僅是業務能力,還包括商業推廣能力。漢王曾經遭到一家日本公司的訴訟。這個官司在美國華盛頓中院剛掛牌,美國智慧財產權方面前十大律師事務所全給我們打電話,說我們人已經坐上去中國的飛機了,很快就到。但中國律師事務所沒有一個跟我們聯繫的。美國律師一撥一撥往這裡飛,可對於國內律師,我們反而要自己去打聽。
這次事件之後,公司在智慧財產權、專利權的開發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增強了創新意識。漢王每年有一次創意大賽,每個員工都要提創意,一次大賽能產生出幾十項專利。我們還有專業的隊伍,智慧財產權部的同事全是高學歷,很專業。我們有一個專利訴訟委員會,成員包括我們內部最高級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專家。
通過打智慧財產權方面「充滿硝煙」的官司,我們有三點體會。第一,自主創新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進行,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第二,自主創新與智慧財產權要並重,要通過智慧財產權捍衛自己創新的成果。第三,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品牌形象的樹立和維護,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