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作為紮根北京的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自建立之始,便與科技金融結下不解之緣。30年前,北京銀行的前身——北京的多家城市信用社,已經為一批批新興、弱小的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提供開戶、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聯想公司獲得的首筆銀行授信,就來自北京銀行。
30年過去,在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過程中,北京銀行摸索出了自身的競爭優勢,成為全國科技金融領域的行業標杆。截至目前,北京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客戶超過10萬家,累計提供信貸支持超過2萬億元。北京每4家中小企業中,就有1家是北京銀行的客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據很大的比例。
提供「首貸」支持 為科技企業雪中送炭
聯想、新東方、千方科技、曠視科技……如今的許多大公司,都是由中小微企業成長而來的。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初創階段,獲得銀行「首貸」尤為艱辛。
聯想集團獲得北京銀行的首筆貸款只有20萬元,這20萬元,卻解了聯想的燃眉之急。新東方集團也獲得了北京銀行的「首貸」,董事長俞敏洪感嘆道,「在所有銀行裡,北京銀行是第一家給新東方上門服務的,為公司帶來很大便利」。
北京千方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智能交通和車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還有一家子公司運營著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聯網平臺,即「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入網車輛超過550萬臺。這樣一家大企業,2000年創始之初員工只有10人,也曾為融資犯難。
2001年,千方集團從北京銀行獲得了200萬元雪中送炭的「首貸」支持。如今,企業已經從最初註冊資本100萬元的小公司發展成為當前子公司50餘家、員工超過4000人的大型集團企業。千方集團目前在北京銀行獲得的表內外授信金額增長至累計15億元。
「獲得首貸,對企業來說很難,對銀行來說同樣不易,需要豐富的經驗、詳細的調查工作,以及對企業、行業深刻的理解。」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科技金融業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地全方位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北京銀行於2011年設立中關村分行,2015年在分行開闢創客中心,為創業公司免費提供辦公場所等投貸孵一體化服務;2016年啟動「支持中關村『萬家創客』行動計劃」,幫助企業對接投資機構、組織路演、聯繫創業導師進行輔導等,服務進一步升級。
「北京銀行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年的免費辦公場地,雖然還沒有提供授信,但已經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北京市雲腦抗量子計算密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海濤告訴記者。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研發的是抵抗量子計算級別攻擊的密碼體系,可廣泛應用於交通、電力、金融等各個領域。
截至2018年11月末,北京銀行小巨人創客中心會員規模超過1.7萬家,合作投資機構240餘家,累計超過1.36萬家企業參加培訓。先後被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商委、北京市海澱區認定為「眾創空間」「中關村示範區創新型孵化器」「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項目」「中關村核心區新興產業孵化器」。
創新信貸機制 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服務小微企業是世界難題。科技型企業發展前景不確定、回報周期長,對金融機構而言,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是高風險、高投入的「技術活兒」。
擺在銀行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缺乏實物抵押,而銀行難以評判其價值。對此,北京銀行的做法是,將企業核心技術和發展潛力作為信貸評審的重點。
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銀行在對這類企業調查過程中,不僅看收入、利潤等傳統財務指標作為貸款門檻,更關注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針對科技企業,北京銀行按照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騰飛期進行分類,創新傳統的產品體系,形成包括50餘種產品的「小巨人」產品體系。
針對初創期的企業,北京銀行為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將軟體著作權等引入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質物品種、配套政府專項扶持資金。具體的產品類別包括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的「智權貸」、專屬創業企業的「創業貸」「見貸即保」等。
針對成長期企業,北京銀行與政府、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創投企業等合作,提供靈活的融資方案,推出如「信用貸」「節能貸」「創意貸」等特色化信貸產品。
如果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銀行則會跟進,提供併購貸款、私人銀行、債務融資等多元化服務。
銀行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第二個難題就是投入大、產出小。服務大公司和小公司,幾乎是一樣的流程和人力,而產出卻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一個支行只做小微企業,必然「吃不飽」。
為解決這一難題,2011年,北京銀行面向科技企業實施流程化操作,在業內率先實踐「信貸工廠」,開啟小微貸款批量操作模式。通過標準化流程設計,在授權管理下,「信貸工廠」可以批量化營銷、標準化審貸、差異化貸後、特色化激勵,效率大幅提升,同時,在管理機制、產品設計、內部考核、專業團隊等方面都有配套的創新舉措。北京銀行位於中關村西區內的中關村海澱園「信貸工廠」的小微科技企業貸款戶數突破500戶,在同業中排名第一。
支行「前線」進行創新探索,需要總行的一整套體制機製作為支撐。為了做好科技金融,北京銀行內部形成了「三級聯動」機制,搭建總、分、支垂直體系。
總行層面,設立小企業事業部,建立業務、審批、貸後、投貸聯動四中心,牽頭科技金融推動工作;在中關村分行小企業事業部設立產品中心、審批中心、創客中心、投貸聯動中心,統籌管理轄內科技金融業務;在支行層面,全國設立了16家科技特色支行,並通過「信貸工廠」模式實現流水作業。
科技金融領航 30年助力小微成果豐碩
北京銀行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北京銀行的前身是城市信用社,當時,服務對象主要是小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銀行也是伴隨中關村的發展共同成長的。
1988年5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由此,中關村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86年的北京城市信用社,當時就開始為科技企業提供綜合服務。
1996年1月8日,北京的多家城市信用社整合為北京城市合作銀行,後更名為北京銀行;同年12月10日,北京市科技金融促進會在北京銀行召開座談會。這期間,包括聯想在內的一批耳熟能詳的企業從創業之初就成為北京銀行的服務對象。
1999年6月,國務院作出批覆,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2000年9月,北京銀行率先設立中關村科技園區支行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部;2001年4月20日,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這是國內首家完全由商業銀行獨立開辦的服務於中小企業的機構。
多年來,北京銀行不斷加速科技創新服務步伐。2011年,成立中關村分行,啟動「信貸工廠」模式;2013年5月,與車庫咖啡籤署協議,推出「創業貸」、創業卡;2014年12月,啟動中關村示範區內第一家智能銀行;2015年,成立全國首家由銀行設立的眾創空間——北京銀行「中關村小巨人創客中心」;2016年,推出「投貸通」產品,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投資+貸款」的雙渠道融資支持;2018年6月20日,北京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設立,針對前沿技術企業推出了專屬服務方案。
創新一直在路上。北京銀行在業內率先嘗試投貸聯動。2016年,人民銀行、銀監會(現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公布了首批投貸聯動試點,北京銀行位列其中。
2017年,北京銀行發起成立「北京銀行中關村投貸聯動共同體」,匯聚金融服務機構、投資機構、領軍企業、雙創平臺,共同搭建創新創業融合生態圈。截至2018年9月末,北京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餘額274筆、43.8億元,累計為429戶科創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08.5億元。
金融科技的潮流不可阻擋。為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北京銀行正在推進小微企業(對公)網絡融資項目建設,構建小微業務大數據體系,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並建立預審批模型、審批模型,提高審批效率;同時利用大數據預警體系,實時監測企業經營變化情況,採用觸髮式以及抽查式的貸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