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 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為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12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從數據來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徵信查詢的總量中,小微企業佔比高達60%,應當說是徵信系統最大的受益者。在今年疫情期間,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查詢費用減免近10個億裡面,小微企業受益佔比也將近60%,受益涉及到270多萬家小微企業。
陳雨露表示,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我覺得最根本的是解決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給小微企業貸款,它需要通過多方面的信息來判斷是不是最終能夠按期收回它的貸款本息。徵信是解決或者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圍繞著信息不對稱這樣一個主要矛盾,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在改善小微企業融資徵信服務方面,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基礎性作用,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數據來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徵信查詢的總量中,小微企業佔比高達60%,應當說是徵信系統最大的受益者。在今年疫情期間,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查詢費用減免近10個億裡面,小微企業受益佔比也將近60%,受益涉及到270多萬家小微企業。
第二,通過建設應收帳款融資服務平臺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為幫助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融資,人民銀行從2013年開始建立應收帳款融資服務平臺,主要是為小微企業開展線上供應鏈融資提供信息確權的登記服務。今年以來這個服務平臺已經促成了中小微企業融資將近2萬億元,現在這個規模還在持續、快速的增長,應當說為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超預期的支持。明年1月1日,經過國務院批准,全國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將正式上線運行,依據《民法典》,人民銀行將在更大的範圍、更廣的領域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高質量的動產抵押和權利擔保服務。
第三,運用新技術和替代數據引導市場化的徵信機構創新徵信服務模式,深化小微企業徵信服務。世界銀行把借貸信息以外的徵信數據定義為替代數據,利用替代數據刻畫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這是近年來世界範圍內興起的新趨勢,主要的背景就是網際網路平臺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大量的、有效的替代數據的採集成為可能。這就使得很多小微企業在以前沒有借貸信息的時候,原來是一個徵信的「白戶」或者「準白戶」,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有效的替代數據的徵信供給,就有可能讓這些龐大數量的小微企業有獲得融資的可能。而且這些提供替代數據的市場化徵信機構,能夠進一步通過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徵信信息的互聯互通,幫助小微企業群體及時獲得徵信服務,這將是一個更大的貢獻。這個遠景是有很大實現可能的,剛才談到的,我們以長三角為基地,正在有效地推動這項工作。
陳雨露表示,面向未來,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通過這樣的三個綜合途徑,會得到更好、更高質量的徵信服務和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