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 涉大數據徵信業務等機構需持牌經營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單美琪 孟俊蓮 北京報導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辦法》主要圍繞「信用信息採集」「信用信息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提供、使用」「信用信息安全」及相關監督管理措施對徵信業務做出規定。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上述文件從適用主體、適用範圍、信用信息定義、採集方式等方面對徵信業務活動及信用信息使用的全流程進行指導與規範,完善徵信相關的監管框架的同時,還有助於機構回歸徵信業務本源,便於機構遵照執行,提升業務經營的合規性,進一步推動徵信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採集信息遵循「最少、必要」原則

「徵信機構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徵信機構不得以刪除不良信息或不採集不良信息為由,向信息主體收取費用……」以上來自央行依據《徵信業管理條例》起草的新徵信業務管理辦法。

具體內容來看,首先對信用信息和徵信業務做了明確規定,使徵信監管有法可依。將為金融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用於判斷個人和企業信用狀況的各類信息界定為信用信息,其信息服務活動為徵信活動。當前實踐中,利用該信息對個人或企業作出的畫像、評價等業務界定為徵信業務,屬於《辦法》的約束範圍。

《辦法》也從保護個人和企業合法權益角度對信用信息採集、整理、保存和加工進行了規定。要求徵信機構採集信息遵循「最少、必要」原則,不得以非法方式採集信息;採集個人信息,應當告知採集的目的、信息來源和信息範圍等,採集非公開的企業信用信息,應當取得企業同意;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應遵循客觀性原則,不得篡改原始數據。

「目前,信息安全、隱私保護領域存在一些亂象,例如違規收集與使用信息,強制、頻繁、過度索取用戶權限,超範圍收集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主體下載App等,」針對以上,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此次辦法提出的採集個人信息以及非公開的企業信用信息等要求,有助於規範徵信機構信用信息採集方式,對客戶主體充分履行告知義務,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機構應當認真遵照央行規定,對標監管要求查漏補缺,同時,也應當遵守網信辦、工信部相關規定。」

另外,《辦法》還強調規範信用信息的使用,保障用於合法目的。要求信息使用者使用個人信用信息應當用於合法、正當目的,不得濫用;徵信機構提供信用信息查詢、信用評價、信用評級、反欺詐服務等不同種類徵信業務時,應當遵循相應的業務規則。

在信用信息安全和跨境流動方面,《辦法》也作了規定。從內控制度、軟硬體設備、人員管理等方面要求徵信機構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建立應急和報告制度。向境外提供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服務的,應當確保信用信息用於跨境貿易、融資等合理用途,並採取單筆查詢的方式提供。

蘇筱芮指出,此次央行下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預期中,去年年末,國常會曾提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個人徵信機構準入。此次文件的頒布,正是對國常會「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貫徹落實與積極響應。

專家:相關牌照放開利於市場構建

歲末年初,個人徵信領域方面消息不斷。首先是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獲批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提振,但隨即因鵬元徵信的行業首例千萬罰單而潑了一盆冷水。業界認為,此次文件來的「剛剛好」,進一步規範了包括個人徵信以及企業徵信的整個徵信行業。

我國個人徵信業務的發展步伐趨緩。早在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有可能獲批網際網路個人徵信牌照的8家機構名單,包括騰訊徵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等。但兩年後,央行徵信局局長萬存知在個人信息保護與徵信管理國際研討會上透露,8家機構沒有一家符合頒發牌照的資格。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矛盾,第一個是個人徵信業務是對自然人在金融等信用行為中的履約事實的記錄、以及在此基礎上做出的信用評估,這要求徵信機構具有客觀性、本身擁有海量的線上數據、相互之間能共享數據,一開始時將騰訊、螞蟻集團與平安集團等巨頭引入就是出於其擁有超大數據量的考慮。但這些私企出於自身生態圈的構建,很難願意將體系內的數據共享給徵信聯盟,就與徵信這一偏公益性的業務邏輯產生了衝突,也違背了監管層給私企頒發牌照的初衷。

另一方面,個人徵信業務也涉及自然人敏感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與利用,在今天公民隱私保護日益強化的大趨勢下,私企內部黑盒式的數據收集與加工也勢必加大了監管部門的工作難度。網際網路個人徵信業務本身還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監管層沒法給徵信機構制定先驗的標準,而徵信機構很容易利用徵信之名踩出個人隱私保護的紅線,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大問題。

而在蘇筱芮看來,此次文件的頒布有助於完善數據規範與數據治理,能夠為後續數據確權乃至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打下堅實基礎。她表示,「此前,監管曾表示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徵信業屬於金融業範疇,而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更需要加強對數據、對信息的防護。」

而此次《辦法》也在第四十四條指出,以「信用信息服務、信用服務、信用評分、信用評級、信用修復」等名義對外提供徵信功能服務,適用本辦法,意味著市場上以「大數據徵信」「個人徵信」等名義的機構需要持牌合規經營,否則將會如鵬元徵信一樣,因存在未經批准擅自從事個人徵信業務活動而收到央行罰單。

也就是說,行業未來發展中,從業機構不僅要遵守徵信業務和徵信機構等相關管理辦法,還需平衡隱私保護和數據使用、協同處理機構合作等相關工作。而未來央行是否會進一步對牌照開閘,那時候行業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是會大力推進整個個人徵信行業的發展,並能夠促進整個金融市場和社會的發展。」中國併購工會信用管理專委會安光勇表示,「目前來看,基本上沒有太多挑戰。反倒是不進一步開閘,會面臨很多挑戰,尤其是目前面對各種疫情、房地產、中美貿易戰...等各種危機。」

安光勇進一步指出, 目前脆弱的個人徵信體系無法支撐各種危機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例如,會有不少因疫情等原因而面臨個人破產的群體,但我國至今還沒有個人破產體系和相關制度來保護這些受到衝擊的人群,甚至沒有一些徵信教育來教育和引領這些處於失信邊緣的群體,而這些都是屬於個人徵信的業務範圍。「只有通過進一步的開放(牌照),引進各種具有競爭力的機構的加入,才能支撐起這個社會體系。」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焦點

  • 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5年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原標題: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5年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一則關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1年2月10日。
  • 兩周三「重磅」 中國徵信市場「裂變」前夜
    本報記者 李慧敏 北京報導從2020年12月30日至今,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圍繞「徵信」這一關鍵詞,傳出三個重磅消息。2021年1月11日,央行公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這是繼2013年3月15日《徵信業管理條例》、2015年《徵信機構管理辦法》之後,徵信行業的又一重要新規。
  • 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將至 京東數科、小米電子入股
    12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的公示。公示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受理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現將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 央行:徵信機構不得過度採集信用信息,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
    來源:金融界網央行印發關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徵信機構採集信用信息,應當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則,不得過度採集。徵信機構採集個人信用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並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採集信用信息的目的、信息來源和信息範圍,以及不同意採集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等事項。 徵信機構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不良信用信息到期的,徵信機構應當刪除,作為樣本數據的,應當進行去標識化處理,移入非生產資料庫保存,確保個人信用信息不被直接或間接識別等。
  • 多家機構探路同業徵信模式 剔除弱相關大數據
    2015年1月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批共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但至今兩年有餘,第一批牌照仍未正式下發,後續批次牌照也暫無新進展。已經拿到「介紹信」的8家機構,仍在探索中蹣跚學步。一邊是市場對徵信行業急切的需求,一邊是整體行業廣闊藍海中的種種迷思。中國徵信行業如何布局謀篇?
  • 徵信新規將出!這些個人隱私不得採集
    1月11日,人民銀行公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這是繼2013年《徵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後,徵信行業即將迎來的又一重磅新規。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近年來網際網路生態不斷豐富,個人徵信數據的維度隨之延展,例如網上購物、社交關係、出行情況、理財持有情況等等,但這些數據多被把持在網際網路巨頭手中,規範數據的收集、利用迫在眉睫。明確信用信息定義依法依規開展徵信業務「本次《辦法》的一大亮點就是,明確了何為信用信息。」
  • C端個人徵信APP產品評析
    一、個人徵信市場格局2015年1月,央行發出通知,包括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鵬元徵信、考拉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八家機構獲得個人徵信預備牌照,一併提到,上述機構在通過6個月的考察後,將獲得正式的個人徵信牌照。[1]然而,時光飛逝,6個月、1年、3年過去了,這八家機構都沒等到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正式牌照。
  • 姚佳:徵信的準公共性與大數據運用|銀行法研究專欄第47期
    不能忽視的是,徵信作為一種金融活動,具有特定內涵以及制度構成,基於大數據的評價只有符合徵信的要素與特徵,才可被稱之為徵信,否則不能直接將其定義為「大數據徵信」,目前有關大數據徵信概念的直接使用與解讀,可能是對徵信制度的誤認,並無法展現徵信之原貌。因此,新場景、新事物與新運用,並不必然產生新概念、新理論與新制度,一切需留待理論與實踐予以檢驗。
  • 手機徵信中心官網查詢,網上如何查看個人徵信報告
    「徵信」尤為重要,所有的不良記錄將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果因為使用不當被回列入央行黑名單答,那我們不但無法辦理銀行相關業務,甚至不能購買機票,不能購買動車票。如何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及個人信用報告網上 「徵信」尤為重要,所有的不良記錄將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果因為使用不當被回列入央行黑名單答,那我們不但無法辦理銀行相關業務,甚至不能購買機票,不能購買動車票。
  • 原創| 徵信的準公共性與大數據運用
    徵信被定義為一種信息服務(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係指為(獲得)授信或其他金融信用交易的需要,對信用數據進行採集、評價、利用、提供、維護以及管理等活動。徵信具有三層遞進次序的內涵以及三重「門檻」。  一是如何獲得信用信息。徵信主要內容即對債務人的信用進行評價,而評價的客體則是有關債務人信用的相關數據。因此,授信人或徵信機構如何獲得數據是前提。
  • 堵"偏門"開"正門",新政迭出持牌機構大擴容
    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監管沙盒不斷提速、To B類科技賦能金融公司IPO提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直銷銀行、個人徵信機構等創新業務紛紛獲批資質、籌建開業。梳理2020年,不難發現的是金融科技監管思路越來越清晰,「堵偏門」的同時也要「開正門」;秉持穩健經營,在賦能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和構建平衡健康的數字金融生態中,科技+金融未來可期。
  • 百行徵信郭勝基:從大數據徵信視角談個人金融信息保護
    大數據與徵信談到徵信大家會想到大數據風控,一談到大數據風控會想起大數據,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相互之間的區別也很大。雖然有5V特點這樣的相同的共性,但是回歸其業務本質,徵信和大數據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巨大的差異。
  • 2019年將制定數據安全法元素徵信表示大數據公司應身先士卒維護...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出的「2019年還將制定和修改哪些法律的問題「時表示,今年將加強國家安全、社會治理領域的立法,將制定數據安全法等,以提高國家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的能力。
  • 孫陶然貸款生意經:長期擔任考拉徵信董事 半年領取百萬薪酬
    2015年5月考拉徵信股東由拉卡拉變更為考拉崑崙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考拉崑崙此前名字叫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拉卡拉持股32.4%),而考拉崑崙也是目前考拉徵信的唯一股東。由於考拉崑崙本身沒有實際經營業務,其業務全部通過考拉徵信開展,因此本質上兩者就是一家公司。2017年12月19日,拉卡拉創始人孫陶然才從考拉徵信法人代表、經理和執行董事位置上退出,更改為戴啟軍。
  • 2019年央行新版徵信將上線,22天後,或許你得全款買房了。
    央行新版徵信來了!      近日,有消息曝出:央行新版徵信將於5月上線,屆時,拖欠水費、欠稅、以卡養卡等不誠信行為,都將一一留下負面記錄,或將直接影響貸款買房。除借貸等金融信息外,新版徵信將納入更廣泛的信息,如電信業務、自來水業務繳費情況、欠稅、民事裁決、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低保救助、執業資格和行政獎勵等信息。        如此,徵信報告更能反映個人的信用情況,增強個人徵信報告的公信力和實際應用度,這也是新版個人徵信報告與舊版報告最大的不同。
  • 央行副行長:小微企業佔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徵信查詢總量的60%,是徵信...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從數據來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徵信查詢的總量中,小微企業佔比高達60%,應當說是徵信系統最大的受益者。在今年疫情期間,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查詢費用減免近10個億裡面,小微企業受益佔比也將近60%,受益涉及到270多萬家小微企業。
  • 央行徵信系統已減免徵信報告查詢費用近10億元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吳雨、申鋮)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25日介紹,截至目前,央行徵信系統已累計減免徵信報告查詢費用近10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受益佔比近60%,涉及270多萬家小微企業。「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最根本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
  • 徵信白戶、黑名單、徵信花了,我今天終於弄清楚了
    最近很多小夥伴對於徵信比較關心,很擔心自己逾期變成徵信黑名單,那麼今天就詳細和大家詳細來說一下。徵信被認可徵信:是依法採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諮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 從哪來·如何用·咋保護—三問個人徵信市場"開閘"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姜琳、吳雨)隨著央行近日發出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的通知,8家入圍民營徵信公司引起了廣泛關注。放開市場引入競爭是好事,然而在當前個人信息保護和相關監管機制尚不明晰的情況下,徵信數據從哪來、如何用、個人隱私咋保護,將是民營徵信公司面臨的三大問題。
  • 融鈺集團徵信大數據軟體服務營收佔比從8%激增至30%多依靠智容科技...
    據其披露,2019年融鈺集團前三大客戶分別為宜春市公安消防支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樟樹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所涉業務類型均為徵信大數據軟體服務。據公告,融鈺集團軟體開發業務四季度起收入增加主要為下屬子公司智容科技,主要業務為徵信大數據軟體業務。徵信大數據軟體收入主要有三個業務模型,分別為軟體銷售業務、軟體開發勞務、技術運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