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上的中國形象,越來越壞了嗎?清華研究團隊揭曉內幕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 | 蔣寶尚

編輯 | 陳大鑫

自今年年初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話題一直成為國際媒體領域的熱門話題,有好有壞;這些話題內容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國外媒體的無底線、無節操。

那麼,自然而來一個問題:如何用數據來理解國際社會中的「中國形象」?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自然語言處理與社會人物計算實驗室與新聞與傳播學院金兼斌教授課題組,近期合作完成了一篇相關研究:「以中國為例的COVID-19疫情期間國家形象」(Country Image in COVID-19 Pandemic: A Case Study of China)。

這篇文章收集了Twitter平臺上關於中國的相關文本,並對之進行了屬性級別的情感分析,進而探索了疫情期間英文推特上不同群體視角下的中國形象。除此之外,他們還進一步闡釋了這些現象背後的機理以及發展趨勢。

1

所謂國家形象,即公眾對一個國家的看法,涉及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多個方面。

正如個人形象影響個人前途,國家形象對一個國家的國際關係和經濟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不斷發生改變,而2020年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改變了中國形象。

因此,深入了解疫情期間中國形象的特點與變化,對於應對後疫情時代我國對外傳播的新形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前的國家形象研究,大多數基於新聞媒體數據,以新聞報導的框架作為國家形象的體現。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研究者們開始直接從社交媒體平臺中的公眾言論分析國家形象。

然而,他們往往只關注到了,國家形象相關的總體議題分布或總體情感分布。而實際的國家形象紛繁複雜,涉及到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屬性,因此,對國家形象採取更細粒度的屬性級別情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次新冠疫情全球化爆發背景下,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和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陳慧敏、朱澤宇等人,利用推特平臺疫情相關數據,構建了一個包含細粒度屬性級別情感標註的中國形象數據集。他們隨後用 BERT 模型實現了屬性級別的情感分析,從而實現細粒度的國家形象挖掘。

2

從研究結果總體來看,疫情期間推特平臺上的公眾,對中國的整體情感經歷了由「非負面為主」向「負面為主」的轉變。

換句話說,推特上的中國話題越來越負面。

圖1:疫情期間,Twitter平臺上公眾對中國的整體情感

研究者分析認為,有兩點主要原因:

(1)推特上,以非負面情感為主的有關中國疫情及抗疫行為的信息,比例在不斷減少;

(2)而以負面情感為主的有關中國政治、外交以及種族主義等意識形態的討論,在不斷增加。

研究者分別從 5 個方面分析了造成這一局面的具體原因,包括政治、外交、疫情狀況、檢測和種族主義。

1.、疫情信息整體不錯,政治外交很徹底地負向

圖 2:1~5月期間,5個方面整體上的負面/非負面情感

如上圖所示,從今年1月份到5月份,期間疫情信息整體來說為非負面情感,但涉及到政治、外交和種族主義,則顯得絕對負面。

2、 疫情信息在消失,政治卻是永恆話題

圖 3:各屬性推文比例變化曲線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隨著中國疫情的逐漸轉好,關於中國疫情及檢測的信息逐漸下降;而與之對比,政治問題是永恆話題,外交熱度則不斷提升,種族主義則是一波接著一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總體情感由非負面轉向負面。

3、政治,完全負面;新冠檢測,好就是好

圖 4:五個方面的負面/非負面情感變化

如上圖所示,在五個屬性方面,政治方面的信息全部為負面,從未改變;外交上也是類似,負面佔據了絕大多數,且基本沒有起伏。而作為對比,我國疫情防控,基本上讓世界範圍內的群眾都感到了滿意。

研究團隊還進一步細分,探究了不同類型的推特用戶對中國形象的呈現,包括美國兩黨議員、英美媒體以及社交機器人。

4、 共和黨情感更為負面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美國兩黨議員均比較關注中國的政治與外交。民主黨人對種族主義問題非常偏愛;而共和黨則主打政治與外交。

圖 5:美國兩大政黨的國會議員每天在各屬性方面的推文數量。

就情感而言,民主黨人一度以非負面情感佔上風,但隨著大選的臨近,負面情感開始逐漸增多。

相比於民主黨人,共和黨人表達的情感是非常鮮明的負面。而且是從3月上旬突然飆升。

圖 6:美國兩大政黨的國會議員每日情緒統計。

5、英美媒體,還行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英美媒體在關注議題上,基本相同。

圖 7:在五個屬性方面,媒體的每日推特計數

在情感上,英美媒體以非負面情感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非負面情感越來越少,而負面情感所佔比例相應增加。媒體理應保持理性客觀,因此這一現象值得警惕。

圖 8:媒體發布推特的情感變化

6、媒體難以影響公眾,預示民粹主義盛行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公眾在六個方面都能影響媒體的關注焦點。

反過來,媒體在疫情、新冠檢測以及種族主義等方面也能或多或少影響公眾對中國的討論,但在政治和外交這兩個方面卻無能為力。

圖 9:美國媒體推特與公眾推特的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結果。F 統計量越大,p值越小,效果越顯著。

而在情感上,媒體和公眾則更不能相互影響,如下表所示。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西方世界民粹主義逐漸盛行。

圖 10:媒體與公眾之間在負面/非負面的相互影響

7、社交機器人比真人更負面,引人深思

社交機器人比普通用戶更傾向於發表有關中國政治與抗疫行為相關內容,且其情感在疫情信息、抗疫行為與種族主義等屬性上更為負面。

圖 11:機器人發推與一般用戶發推數量的百分比

圖 12:相比來說,社交機器人在中國形象各方面的發推情感更為負面。這裡以負面為「1」,非負面為「2」。

3

以上研究結果從深層次揭示了過去數月中,國際上(以Twitter為主)對中國情感的變化。如果我們日常關注國際事件,那麼對於每個變化背後的原因,我們應該都能夠猜到相應的事件和原因。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學術層面上,這項研究是首次將計算機科學中的「屬性級別情感分析」技術應用到社會科學研究中,為計算機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深度交叉融合提供了案例。

據了解,研究中構建的有關中國形象的屬性級別情感分析數據集目前已經公開。

目前該研究已經發表在《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大數據學報》(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上。

論文連結: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95107/

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劉知遠副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陳慧敏、碩士生朱澤宇為共同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包括計算機系博士生豈凡超、本科生葉奕寧、孫茂松教授與新聞與傳播學院金兼斌教授等。

劉知遠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副教授。他分別於2006年和2011年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與社會計算。他已經在國際期刊與會議上發表了超過80篇論文,包括ACM Transactions、IJCAI、AAAI、ACL和EMNLP等。

陳慧敏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她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取得博士學位。她的研究興趣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與社會計算。她已在ACL、EMNLP、IJCAI等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了數篇論文。

朱澤宇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計算社會科學、傳播效果研究以及國際傳播。

相關焦點

  • 《Among Us》官方開通推特,將在TGA揭曉全新地圖
    《Among Us》官方開通推特,將在TGA揭曉全新地圖 原標題:《Among Us》官方開通推特
  • 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對中國異常友好,越來越有正面形象!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中國的鄰國之一,這幾年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一直很友好,以至於俄羅斯的一項民間調查發現,近80%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他們最友好的國家,他們對中國人也很友好!這是來自俄羅斯萊瓦達投票中心的數據,數據顯示,78%的俄羅斯人對中國印象良好,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13%持負面看法。正因為如此,「中國製造」在俄羅斯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低端形象也在慢慢改變,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在俄羅斯人心中越來越正面。
  • 如果川普總統大選敗選,推特官方有可能封禁他的帳號
    據英國LADbible網11月6日報導,如果正如人們普遍預測的那樣,唐納·川普沒有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推特可能會被迫刪除他的帳戶。 川普是一位多產的推特用戶,但最近該社交媒體平臺給他的一些帖子打上了「誤導」或「有爭議」的標籤,因為他聲稱自己和他的競選團隊都是選舉欺詐的受害者。
  • 《人民日報》推特(Twitter)對外傳播的策略分析
    並且提出國家形象需要政府、企業和全體國民三個主體來進行傳播。[ 程曼麗.大眾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J].國際新聞界,2007(03):5-10.]而《人民日報》作為中國的主流官方媒體,其推特(Twitter)帳號主要代表中國國家政府的形象進行傳播,我們希望通過對其傳播內容和策略進行分析,研究其在國家形象建構方面的經驗與不足。
  • 美媒:推特將清空美總統官方帳號的所有粉絲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的數字部門主管當地時間周二說,推特告訴拜登過渡團隊,包括美國總統官方帳號@POTUS 在內的一些美國政府官方帳號的關注者將不會轉給拜登。
  • 上過熱搜的清華天文系,究竟是做啥的?
    憑藉優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智利成為世界上建望遠鏡最好的地方,是一個「全國有一半科學家都是天文學家」的國度。從天文系前身——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2001年建立以來,清華天文學科的師生已經參與了多項國際大規模天文觀測項目,與多所國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而位於智利的清華大學拉美中心,更是為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條件。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清華最強本科生揭曉!網友:我大概是來湊數的……
    【清華最強本科生揭曉!網友:我大概是來湊數的……】11月12日下午,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在法律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在清華大學公布特獎候選人消息之後,評論區是這樣一番景象:「有顏有才,太不公平了...」
  • 嫦娥登月,北大清華為何缺席核心團隊?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北大清華的存在感很弱。 這似乎就不難理解,為何之前川普打壓中方科技研究,開出的一張針對中國高校的「制裁清單」裡頭沒有清北了。 那麼,清華和北大的天之驕子去哪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係重大。在這裡我先擺一個結論:就是大英帝國衰落的老路,中國絕不能再走第二遍了。
  •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其實這句語法表述有誤,應該是中國怎麼總是無緣諾獎?2020年諾獎陸續公布,已經衰落幾年的美國獲獎人數又佔據多席。我就奇了怪了,咱們不是有新四大發明嗎,怎麼全部名落孫山了?
  • 推特竟刪我駐美使館涉新疆推文,專家:恰恰說明美西方所謂言論自由...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9日報導,中國駐美大使館官方推特日前引述中國學者報告稱,有研究顯示,新疆婦女不再是生育機器,變得更有自信和獨立自主。但此條推文隨後卻被推特刪除。推特發言人聲稱,原因為推文內容「非人性化」,對此,報告作者、新疆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曉霞表示,推特方面的理由非常可笑,「這恰恰證明美西方所謂的言論自由有多麼虛偽!」針對德國反華學者鄭國恩此前拼湊所謂「研究報告」宣稱「新疆自然人口增長急劇下降」,污衊新疆存在「強制絕育」問題,7日,新疆發展研究中心發布《新疆地區人口變動情況分析報告》。
  • 川普與推特的互相利用和愛恨史
    在準備競選時,川普開始想要提升自己的公眾形象。他沒有參與政策辯論,而是專注於通過攻擊時任總統歐巴馬和國會領導人來挑起爭議,並充當 「出生運動(birther movement:即歐巴馬的出生地爭議 )」的代言人。2011年7月6日,歐巴馬在推特上舉行了一場廣受關注的市政廳會議後,各路政客開始在推特上大肆宣傳,媒體也開始利用推特作為報導的鉤子。
  • 在推特上記錄抗疫經歷的教授竟然壓根不存在
    中國日報網8月5日電(高琳琳) 一位自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學教授的人,幾個月來一直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記錄自己與新冠肺炎抗爭的經歷以及在學術界遭受的歧視。然而,這一切居然都是假的,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前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神經科學家貝莎恩·麥克勞克林近日向《紐約時報》承認了此事,她就是在背後負責運營該帳戶的人。
  • 2020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揭曉!中國大陸5個學科世界10強,清華佔三席
    2020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揭曉!中國大陸5個學科世界10強,清華佔三席  Evelyn Zhang • 2020-03-05 17:37:25 來源:前瞻網
  • 羅傑波教授團隊最新成果發表,刷新你對「推特治國」的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羅傑波教授團隊的調查方式不是通過傳統的調查問卷,而是美國人的「國民級應用」Twitter。Twitter中的海量數據,為研究人員的各類研究課題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羅傑波教授團隊巧妙地應用了Twitter這一大眾媒介,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來探索人們在Twitter上對於COVID-19期間口罩使用的看法。和其他人工智慧研究成果一樣,團隊都要面臨一個「數據難關」。羅傑波教授指出,社交媒體挖掘研究過程中的主要難題在於數據收集處理和方法。
  •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文章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9月24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與器件領域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用新型類腦器件連接生物神經網絡與人工神經網絡:原理,進展與挑戰》(Bridging Biological
  • 他們三人落選院士的內幕
    華人數學界和中國本土數學界內幕 結合最新爆料和歷史爆料, 我們廣為熟知的各種華人數學家以及中國本土的數學家大多數都有著不光彩的一面,內耗非常嚴重! 唯一的例外是尊敬的陳省身先生, 他老人家真的是平生不作虧心事, 他也是維繫各派勢力平衡的調節人。
  • 北京國安足協杯被淘汰原因揭曉!球迷揭開扎心內幕:對手早就看穿
    北京國安足協杯被淘汰原因揭曉!球迷揭開扎心內幕:對手早就看穿。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上次我說後衛線都是沒培養價值的。這個大家都應該看得明白,沒什麼可說的吧。單說一下徐冬冬吧,上次我給他的評價是破產版的王剛,這場比賽看下來,其實不太準確,徐冬冬個王剛的特點還是有一些區別。
  • 清華青年團隊新科研成果領先世界 有望定向「餓死」癌細胞
    這一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的年輕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在人類攻克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探索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昨日,正式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長文形式發表了該研究成果。面對學界給予的評價,團隊帶頭人顏寧冷靜地表示:「很多疾病都有著複雜的成因,尤其癌症是最複雜的疾病,而我們的科研是非常基礎的。從基礎科研到轉化中間有相當漫長的路。」
  • 清華AMiner團隊:AI 之機器人學研究報告
    近日,來自清華大學的唐傑副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發布了 Aminer 學術圖譜資料庫的第二份報告《AI 之機器人學研究報告》,該報告從另外一個角度——學術視角,基於他們的 AMiner 學術圖譜資料庫,對全球範圍內機器人學的發展和趨勢做了詳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