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5 月 13 日下午,畢節市黔西縣城突降暴雨和冰雹 。
這場冰雹 + 暴雨持續了 20 分鐘。
據省氣象臺發布的信息顯示,5 月 13 日 16 時 30 分開始,我省畢節東部出現雷電天氣,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息烽、修文在雷雨中夾降冰雹。
16:47 分,金沙縣開始人工防雹作業。截止 19 時,畢節大方、黔西、百裡杜鵑,貴陽清鎮、修文息烽、開陽開展作業開展了人工防雹作業。
省氣象臺專家介紹說,視頻中高亮的雲朵是積雨雲,為什麼這麼亮?是因為雲朵裡有大量冰晶,冰晶折射回來的光照亮了雲朵。這種雲極易引發冰雹、大風和降水。
遵義市氣象局、市應急管理局今天(5 月 14 日)07 時 00 分發布氣象信息快報顯示:昨夜至今晨,遵義共出現 3 站暴雨,集中在道真自治縣的陽溪鎮、三橋鎮和洛龍鎮;當地還出現 11 站大雨。
5 月 14 日 02 時至 03 時,遵義市北部、中部出現強對流天氣,紅花崗區、湄潭縣共 2 個高炮作業點、1 個火箭作業點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3 次,增雨作業有效緩解了旱情。
科普小貼士
為什麼人工防雹作業後還會降雹
人工防雹是利用高炮、火箭向冰雹雲中注入人工雹核,通過 " 爭食 " 雲中的水分,達到防雹的效果。那人工防雹作業後為什麼還會降雹呢?防雹效果主要與冰雹雲的強弱、怎樣科學作業、工具局限性有關。一般情況下,雷達回波強度 45dBz 高度超過 0 ℃層即可能發生降雹,如果雷達回波大於 65dBz 強度的高度超 8km 超級單體就極難防禦。面對可防的冰雹雲也要選擇適當的部位、適當的時機、適當的用彈量,三者 " 配合完美 " 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但是怎麼選擇仍是我們科學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作業工具局限性表現在高炮有效保護距離為 3 至 5 公裡、火箭為 5 至 8 公裡,作業後與防區外相比,防區內一般無災或輕災。長期的實踐證明,人工防雹是有效果的,但不是萬能的。
【來源:ZAKER貴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