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如何養生?清明節養生注意什麼?中醫講求「天人合一」,養生要應天順時才能事半功倍。今天小編就按照清明節的氣候特點,為大家從衣食住行幾方面介紹清明養生的要點。
清明養生之穿衣養生
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發,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清明養生之飲食養生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吃冷食的。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時令蔬菜。另外,清明節氣中,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適當「增甘」即多食甜食,順應春天養生生機。但肥胖者宜相應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
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動風昇陽性發物」指易引動肝風,易升氣昇陽的發物,發物會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有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清明養生之起居養生此節氣儘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坐臥太久。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情,經常出去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
這個節氣衣著要適當,預防感冒。居室裝飾避免有毒材料,要經常通風換氣。
清明養生之出行養生清明踏青時,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活動。較少活動的人群,做運動需要量力而行,不應過大。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鐘以內,呼吸控制在24次/分鐘以內,中青年因人而異適當放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於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
清明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的祭祀節日。在祭祀先人,緬懷祖德的同時,也當注意情緒的控制,否則有些人容易觸景傷情,產生悲觀等不良的情緒。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有負面情緒。因此悲傷、抑鬱,不宜持續過久,當注意情緒的調節。而對先祖及逝去的親人,最好的懷念,無過於我們提升自身的品德,光耀祖先。也在生活中學會堅強樂觀,讓泉下的親人有所安慰。
附:專家推薦的清明時節養生術--跟烏龜學習呼吸
清明前後要注意呼吸,呼吸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烏龜身上取經。平時人都是用胸式呼吸,而睡著時則多是腹式呼吸。烏龜沒有肋間肌和肋間骨,只有頭頸和肚子相結合,所以它的呼吸很特別,是胸式加腹式的呼吸。
人怎麼學習烏龜式呼吸法呢?其實非常簡單,呼吸時,先盡力擴展胸廓將空氣吸入,然後再進一步調動腹部肌肉進行腹式呼吸,讓空氣一路從胸部、腹部送下來,一直送到丹田裡,然後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吐出,這就是胸式加腹式呼吸。
本文轉載自中國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