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仁濟醫院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捐獻。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自願器官捐獻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該規定實施的第一年,我國就實現了2775例公民身後器官捐獻,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
據悉,2012年底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上海結合實際,著力規範管理,穩步、有序地向前推進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體系搭建、機制建立、流程標準制定、培訓宣傳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這其中,在仁濟醫院實現捐獻的有295例,佔全市總數的37.6%;仁濟醫院器官獲取組織(OPO)成立七年來捐獻例數始終在上海市名列前茅,其中有5年位居全市第一。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有望在未來兩到三年邁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施予受,傳遞愛與希望
今天,仁濟醫院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捐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劉冀東主治醫師是其中之一,「今天參加這個器官移植和捐獻的培訓活動,讓我對我們國家關於移植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受益良多。也突然發現,除了從醫生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我還可以從平常人的角度去看待移植的問題,這讓我豁然開朗,於是自願登記和參加,也算是另一種對移植事業的支持。
'施予受',讓生命延續。」劉冀東還清晰記得2002年7月,剛畢業來仁濟報到的第一天,辦完了手續,老師就帶著他熟悉科室環境,走到監護室時,這位老師忽然笑眯眯的指著一位正在自己吃飯的患者對我說:「你知道嗎,她昨天剛剛接受了心臟移植。」
「當時我就震驚了!原來心臟還真的可以移植,移植後真的可以在另一個人身上跳動著延續生命,這真的不只是書本上隨便寫寫的,這是真的可以實現的!」從此後,劉冀東對移植就有了好奇心,「我們心臟外科,通常面對的都是年齡較大的患者。有年輕患者住院,總是能特別引起注意。而通常這些年輕患者,總有些獨特的問題。有種病叫'擴張型心肌病',這是種無法逆轉的先天性的疾病,構成心臟的肌肉有問題,無法提供足夠的收縮力,最終導致患者反覆心衰,最終死亡。而這種疾病,目前只有心臟移植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記得有個小姑娘,就不幸罹患了這種疾病,來醫院是也已經心衰嚴重,躺不平了。科裡討論要不要做心臟移植。移植前要測算肺動脈壓力和阻力等幾個極其重要的指標,需要做右心導管評估。我是科裡做'介入'的外科醫生,仔仔細細按照流程各個部位採血測壓,獲取資料,都挺順。導管檢查做到最後快結束了,小姑娘吃不消了,喘得不行,無法再躺下去了。後來飛速地做完後續步驟,拔掉穿刺鞘管後壓迫穿刺點。可惜之後由於其它一些因素,小姑娘最終沒能接受移植出院了。最終過了段時間,病房裡輾轉聽到了姑娘去世的信息。當時心裡真的有點不是滋味,也覺得應該為移植做點什麼。」
仁濟醫院黨委書記,肝臟外科主任夏強也是一名肝移植專業的醫生,經常通過移植手術為終末期肝病患者帶去新生,
「除了不斷提升醫者的技術實力,器官的來源也是患者能否得到生命延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對器官捐獻需求的感受特別深。通過近年來不斷的宣傳,器官捐獻的數量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數和器官捐獻的數量之間還有著巨大的差距。我目前既是一名移植醫生,又是一名黨務工作者。我有責任也有信心帶動我們的器官移植醫生和黨員醫務工作者發揮先鋒模範的作用,帶頭捐獻和宣傳,將這個充滿愛的生命接力持續推動起來。」
據悉,仁濟醫院「十四五」規劃也將把重心放在重症、腫瘤、大器官移植等領域,特別是要推動肝腎之外的大器官移植逐步開展起來。夏強希望通過這次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和醫護人員能夠身體力行,帶頭推進器官捐獻這項充滿大愛的事業,同時也為改變廣大群眾固有的觀念做出不懈努力。
今天,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向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授「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
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表示,器官捐獻是點亮生命、傳遞希望的高尚事業:「作為一名心血管外科醫生,我非常了解器官捐獻對於相關終末期疾病患者的重要意義。我登記捐獻得到了我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們都認為,醫者不僅要靠技術救死扶傷,更要身體力行帶動人們改變對器官捐獻的觀念,從而幫助更多患者獲得生的希望。」
他的倡議得到了現場醫生們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拿出手機,通過「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加入到捐獻志願者的愛心行列中。
施予受中的「施」代表器官捐獻者,「予」代表器官捐獻事業支持者,「受」代表器官移植受者。施予受的宗旨理念,是傳遞愛與希望。
2019年12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正式對接。自該日起,有意願進行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可以通過仁濟醫院官方微信直接進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資料庫進行捐獻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