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器械 / 央視新聞
編輯:米克
NO.1
全國範圍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
4月22日,據新聞聯播消息,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做好常態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
會議強調,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全面查清確診、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等行動軌跡,儘快阻斷傳播途徑,儘快補上防控短板漏洞,尤其要嚴防醫院感染風險。可以看到,進入四月以來,我國幾乎每天都有新增本土病例,近期哈爾濱出現的「一傳多」的本土病例暴露出什麼問題?五一假期到了,我們能出去玩嗎?對此,央視《新聞1+1》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答疑惑。
NO.2
核酸檢測不必每個人都做
對於即將全國進行的大規模核酸和抗體檢測。是否每個人都應該做檢測?吳尊友表示,擴大檢測範圍,儘早發現早期的病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我們國家的情況來看,除了入境的人員以及隔離的人員感染風險比較高,其他省區市感染的風險還是比較低的。
因此他認為,核酸檢測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做。在做檢測之前,可以做一個風險評估,來自高風險地區、境外以及有感染人員密切接觸史的可以做。
吳尊友表示,近期哈爾濱出現了1傳超過70的情況,這在提示我們:一方面新冠病毒很詭異,防控確實有難度;
另一方面,我們在防控當中還存在著薄弱環節,尤其是在醫療機構,當病人就診的時候,我們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沒能及時處置,說明我們的防控還存在著薄弱環節。
而主要的薄弱環節就在於部分醫務人員的防護意識不夠強,對防控措施落實還不到位。
對於五一長假,專家表示,可以打開公園的門、打開家門,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不要聚餐、聚會,更不能放縱。景區方面也要控制好人流量。
NO.3
不會出現大範圍擴散
目前,本土病例大多出現在黑龍江和廣東兩個地方,絕大多數和境外輸入有關,而且這些病例大多數是在隔離觀察期間發生的。
吳尊友表示,雖然也有個別例外,比如前幾天北京報告的聚集性病例就是一種極端的情況,這類零星的病例好在能夠及時發現,沒有出現更大範圍的擴散。
另外,從我們目前的防控策略來看,能夠基本控制住疫情。一方面減少了跨境航班;另一方面加強了空港和落地關口的檢測和防控力度,堵住從境外輸入渠道。
對於中國是否會成為群體免疫的窪地?
吳尊友表示,群體免疫是指在人群當中一定比例的人在感染以後產生免疫力,使得一個人群能夠達到60%或者更高的免疫水平,在人群當中形成了一個保護屏障。這個概念提出來以後,在英國實施一段時間後又終止了。
面對新冠肺炎,目前還沒有疫苗讓我們能夠快速獲得免疫屏障,實現群體免疫只能靠自然感染,但自然感染的代價非常昂貴,沒有一個社會可以承受。
他表示,我們現在的防控措施能夠控制住疫情,暫時不用特別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