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拇指醫藥
文:稿王 編輯:說不得
昨天的新聞聯播裡,有一則重大消息:中央要求「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
華大基因立刻在4月23日拋出了籌劃已久的「聯手拼多多」計劃,推出的「新冠核酸檢測」預約服務,支持個人和團體進行檢測,首批落地10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天津、南京、重慶、青島。
由於董事長汪建一直比較反對「兒童天賦檢測」等商業性的基因檢測項目,因此華大基因從未開展過直接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檢測項目。與拼多多的合作,是華大基因首次接觸電商。
按照華大與拼多多的合作計劃,華大自行在10個城市接受檢測預定,而合作商瑞慈醫療(HK01526)和愛康國賓旗下的體檢機構也共同參與,使核酸檢測覆蓋的城市增加到近50個。用戶下單後,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檢測。
這一波打通電商和體檢機構的操作,讓華大基因得分不少。
不過巧合的是,4月22日晚,深交所剛剛發布問詢函,直指華大基因近期股價漲幅過快,關注其檢測試劑的產能、市場佔有率等問題。
在此次疫情中,華大基因到底能獲益多少?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1
這幾個月來,大家關注疫情的話都會注意到核酸檢測的事情。當時,核酸檢測主要是在疫情高發地區,用於診斷和甄別感染者所用。
所以從疫情爆發以來,華大基因的股價表現一直不溫不火。雖然在業內較早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審批,拿到了核酸檢測試劑的註冊證,但抗疫大事當前,任何公司都不會去考慮經濟回報的問題。
出口國外,以及面向大眾的普及性檢測,才是華大基因等試劑企業獲益的最大機會。
尤其是在4月22日,國家提出要在醫院、口岸等地配備檢測設備,擴大商業化應用,以大力推進重點人群和復工復產人員的檢測。這等於是向市場宣布了「新冠核酸檢測商業化」的啟動。
華大基因是反應最快的一家,中央號令發出後不到12個小時,官方旗艦店掛到了拼多多上。
雖然是第一次在電商賣貨,但華大基因一點也不像個新兵,一出手就是最狠的招數:價格戰。
目前在各類電商平臺上,多家具備資質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企業都在進行試劑銷售。迪安診斷在天貓上掛出的全國統一價為258元,另外,和睦家、美年大健康及一些民營醫院等也推出了檢測服務,價格在200-600元不等。
華大基因將拼多多的省錢特質發揮到了極致。在10城市其自營的檢測點檢測,價格只需179元;在合作夥伴處檢測,價格也只要199元。
此前國家規定:所有新冠患者治療費用「零自付「,所以對於新冠核酸檢測的費用問題,可能被絕大部分人所忽視了。
事實上,各地的檢測費用標準並不統一。在疫情的中心武漢,政府規定的核酸檢測費用為260元/次;而在湖南,2月15日湖南省醫保局就下文,核酸檢測服務費為40元/次,試劑採購標準不高於120元/人份。
由此可見,華大基因把檢測價格打到200元以下,依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間。
如果不考慮研發成本,可以參照另一家國家藥監局指定的試劑企業:聖湘生物的數據。聖湘生物在IPO材料中披露:2019年核酸檢測試劑單價為15.6元,毛利率為82.19%。
即便算上40元的咽拭子等檢測服務費,新冠核酸檢測試劑依然是有幾倍毛利的好買賣,這一點,華大基因應當是心知肚明。
2
華大基因一直在全力生產新冠檢測試劑,因為這似乎就像是在印鈔票。
1月25日時,華大基因已經做出10萬人份成品,當時產能是2萬份/天,號稱可及時擴產至5萬份。而3月21日,深圳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執行董事朱巖梅宣布,華大累計生產超過314萬份,產能為60萬份/天。
因此有機構估算,華大基因每月可淨賺12億。這大概是按照60萬*200元*30天*30%淨利率這麼算出來的。
華大基因當時就跳出來澄清:產能只是理論數值,實際沒有每天生產那麼多,今年一季度也沒賺12億,業績預測是盈利1.32-1.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00-4500萬元
想想也是,如果每天生產60萬份,為何2個月才生產了314萬份?應該一星期就能做出這麼多來呀!
從3月27日起,華大基因調整了對外宣傳口徑,統一為「累計生產該試劑盒超過700萬人份,並在全國完成近58萬人份的新冠核酸檢測「。在與拼多多的合作中,華大基因也是這麼說的。
只是,華大基因在新冠核酸檢測試劑上到底賺了多少錢?答案可能不像生產試劑時計劃的那麼好。
如果按照湖南省的試劑採購價格120元推算,華大基因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的銷售收入,至今不過7000萬元左右。算上華大派員提供檢測服務的收費,新冠業務帶來的淨利潤大約為6000-7000萬。
由於公司在一季度還有約2000萬的新增政府補貼,而淨利潤只是增加了約4000萬元,所以華大基因的傳統業務,實際上在今年一季度有所萎縮的,而且萎縮得挺厲害。
同很多企業一樣,2020年開年這三個月極不尋常,除新冠外的其他業務不振也在情理之中。
華大基因現在把寶全部押在新冠試劑上,但深交所的問詢函,卻表現出監管層的擔憂。
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結合公司在手訂單、產能以及國內外同類產品取得相關資質的情況,說明該檢測試劑盒在前述市場的銷量、佔有率、同行業市場競爭等情況,以及對公司未來生產經營可能產生的影響。
試劑出口,被認為是華大基因實現業績提升的重要途徑。但在海外,並未看到有大批量採購華大試劑的信息,公司也並未主動披露過大筆出口海外的消息。
德國Curetis公司曾在3月16日發布信息,開始提供核酸檢測服務,所用試劑來自華大。這家公司是華大的合作夥伴之一。4月7日,以色列公司MyHeritage宣布,採用華大的試劑,將實現每天1萬份的檢測。
華大的「700萬人份「核酸檢測試劑,到底有多少賣到了國外?未來在國內能賣出去多少?這是深交所的問題,相信也是廣大投資者和關注疫情的人共同的疑問。
牽手拼多多,華大基因這一操作賺足了吆喝,但賺不賺錢,就要看公司怎麼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