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小滿的「滿」是什麼意思?
一指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農民對於豐收的期盼、喜悅,也隨著谷穗、稻穗的抽漿漸漸地飽滿、豐盈起來。
二指雨水的盈缺,小滿時田裡應該蓄滿水,不然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江南一帶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早考慮,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
小滿有三候
小滿有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從氣候特徵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第一候苦菜秀
《埤雅》以荼為苦菜。 《毛詩》曰:「誰謂荼苦?」是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曰:「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謂苦蕒菜。
苦菜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蒲公英。「花罷成絮,因風飛揚,落濕地即生。」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就是苦菜,《詩經 大雅》有:「菫荼如飴」,荼的本意為苦菜,衍化到後來,才意指茶。苦菜和茶由此淵源。苦菜涼拌醃食,口苦卻回甘。夏日食苦,清熱解毒、安心益氣。
第二候靡草死
鄭康成、鮑景翔皆云:靡草,葶藶之屬。《禮記》注曰:「草之枝葉而靡細者。」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謂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靡草枯黃死亡。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說靡草是初春最先長出來的一種野草,它和小麥的生長周期基本一致,此時已經到了生命的秋天,漸漸衰靡。另一種說法是喜陰的一些枝葉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
第三候麥秋至
《月令》:「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小滿養生
二十四節氣中,小滿是一個充滿哲理的節氣,小滿者,滿而不損也,滿而不盈也,滿而不溢也。小滿時節也是人體陽氣充實,達到小滿的狀態,此時更不能錯過養生的好時機。
祛熱祛溼,勞逸結合
小滿預示著夏季悶熱潮溼的天氣將要來臨。此時的氣候為皮膚病的發作提供了條件,易引發腳氣、溼疹等疾病。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同時注意衣物材質的選擇,儘量穿一些透氣性好、能吸汗的衣襪,以避免溼氣鬱積。
由於日長夜短,氣溫漸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產生疲勞感,引發便秘、口腔潰瘍等症狀。因此,必須在重視飲食起居及勞逸結合的同時,保持良好愉悅的心情,以免個體免疫力的下降。
調適心情,怡養心性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古人認為,夏主火,內應於心,夏季應該特別重視對心臟的調養。
因此,夏季切忌心神過度激動,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下棋、書法、釣魚等怡養性情,也可晨練,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
順應時節,切勿貪涼
小滿過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溫差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規律,增加午睡時間,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以保持精力充沛。
清淡飲食,吃苦嘗鮮
小滿養生,飲食依然重要。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