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暈是高壓電機運行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質量隱患,因而在高壓電機線圈製造及繞組加工過程中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關於對應的措施,我們在前面的講解中已經有說明,我們今天的重點談容易產生電暈的部位在哪?以方便我們大家對症下藥。
結合理論與實踐特點,我們歸結為以下5個環節:(1)鐵芯槽口位置。該位置屬於典型的套管型結構,槽口電場非常集中,是最易產生電暈的地方。(2)徑向通風結構鐵芯通風溝位置,通風槽鋼屬尖銳邊緣,易造成電場局部不均勻。(3)繞組直線邊表面與鐵芯槽內接觸不良處或有氣隙的位置。(4)定子端部端箍包紮位置。(5)繞組端部異相線圈之間。繞組端部電場分布比較複雜,特別是線圈與端箍、綁繩、墊塊的接觸部位和邊緣。
由於工藝原因,往往很難完全消除氣隙,在這些氣隙中也容易產生電暈。鑑於以上部位及構造的特殊性,在線圈製造及繞組嵌制過程中,應採取措施進行防電暈處置。
電暈的產生與海拔高度、環境溼度、防暈層阻值、繞組槽內間隙及電位的場強分布有關。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則起暈放電電壓越低;環境溼度增加,表面電阻率降低,起暈電壓下降;若常溫下如高阻防暈層阻值偏低,起暈電壓隨溫度升高而下降明顯,反之效果會好些。
繞組線圈直線邊與鐵芯壁間的間隙會使槽部防暈層和鐵芯間產生放電,環氧粉雲母絕緣最易產生局部放電的危險間隙在是0.2~0.3mm左右,因此,生產製造過程中應通過加墊絕緣材料、真空浸漆等方式,盡力規避危險間隙的產生;與電場分布情況關係較大,電場分布越不均勻則越容易產生電暈。
由於電暈放電伴隨著電離、複合、激勵、反激勵等過程產生的聲光熱效應,發出「絲絲」的噪聲,對人的生理,心理有一種不良影響。對於電機產品,電暈是一種破壞性現象,會縮短電機的使用壽命。
以上非官方發布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