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種不同類型的自然光
由於自然光的強弱,相對於拍攝主體的方向、照射的形態、經過的路徑不同,光線必然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概念上,我們有如下幾個描述自然光照明的形式。
1、直射光
當陽光沒有經過間隔物是直接照射到主體的身上時,就是直射光。在晴天的戶外,直射光的光質往往顯得相當的硬調,晨昏時刻是運用直射光較佳的時間段。
2、漫射光
漫射光是沒有方向性的環境光,通常具備較柔和的光質。在室內、遮雨棚等沒有直接照射到陽光的區域,光線是經過透射、多次反射而來,均是良好的漫射光環境。
3、反射光
反射光既是指經過反光板一次反射得到的光源,也指經過白色牆面、地面、水面的反射得到的光源(因為我們是針對光源做討論,所以並非指主體自身的反射光線)
在晴天時,經反光板一次反射而來的光線,會有硬中帶柔的感覺,反光板的反射率也會影響光質。
4、透射光
陽光經過間隔物後,照射到拍攝主體的光線既是透射光,因為受到間隔物的影響,光質通常會變得柔和。
間隔物可能是玻璃窗、落地窗、合適的紙窗,也有可能是光影的效果,在主體或場景上面,留下光影的造型。
5、光影效果(光影造型)
陽光在環境中被場景的元素擋住所呈現的影子形狀,便是光影效果。
有意識的篩選光影的形狀,使之在構圖中呈幾何排列,便稱為光影造型。
6、光線層次
在晴天時,我們有光影造型可以加以運用。在陰天,場景的明暗交界處,仍然可以用光線的層次。
光線的層次,指的是光線的明暗漸層、明暗變化的層次,這是無關晴天或陰天,在環境中都可以找得到的光線分布感。
7、斜逆光
當陽光在斜逆光的位置時,是最適合搭配反光板的光位,也是自然光人像攝影在戶外拍攝時最常用的光線形式。
若是讓鏡頭的角度也入射一些陽光,造成眩光的感覺,畫面中會有充滿光線的氛圍感,也是空氣感的一種表現形式。
8、斜順光
斜順光的陽光若是直射光,也會存在光線不柔和的問題。所以斜順光最好也用在晨昏時刻,光線較為柔和。
9、聚焦光(局部光)
聚焦光指的是SpotLight,也就類似舞臺上聚光燈所打出的光。
當直射的陽光在場景中,因為建築物的遮擋,只照射場景的局部時,便可以通過場景的篩選來做出類似於舞臺聚焦光(局部光)的效果。
聚焦光(局部光)跟光影造型又有些不同,光影造型通常是亮區多於光影。
而聚焦光(局部光)是暗區多於光影及亮區,陽光只照亮了所框取畫面的局部而已。
10、空氣感
空氣感便是達文西在他的著作《達文西論繪畫》中所講的「空氣遠近法」的概念。因為空氣中具有浮沉的粒子,所以在光線穿透空氣介質時,會造成較遠的景物色彩比較偏淡的效果,不管是在晴天還是陰天,都可以印證達文西的這個結論,從而感覺空氣的遠近,光線氛圍。
此外,在逆光時,有時會因為空氣中浮塵粒子的關係,在場景中呈現充滿光線的範圍,這也是一種空氣感的呈現。
當鏡頭有入射光線呈現眩光時,這種空氣感會特別明顯。
如果綜合幾個因素,表現場景中空氣的氛圍、控制眩光的情況,都是「空氣感」
在攝影中很重要的因素。
11、色溫感
色溫的不同,可以呈現拍攝時不同的時間感,例如黃昏時昏黃的暖色調兒,清晨時可能就比較偏於冷色調。
12、光比
對於自然光人像而言,光比通常指的是人物臉部暗部和亮部的受光比。
窗邊的人像如果使用的是漫反射的形象就會特別柔美迷人。
多樣的自然光面貌
自然光是不斷改變的,我們便依據光線的個性、在場景中的樣子,來篩選場景,選擇用光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得並用多種不同的自然光。例如,將人物放在漫射光的環境中,然後用反光板又將光線補入(反射光);又或者將人物放在透射光的環境中,然後得到漫射光的氛圍感,又以反光板將光線補進主體(反射透射的光線)。
對於攝影師而言,自然光用的好時,會對光線的特性、分布越來越敏感,這跟閃光燈的應用並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