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物到底能長成啥樣呢?

2021-01-15 利維坦

利維坦按:一個星球含氧量百分之二十幾和百分之三十幾的差別,真就部分決定了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體型大小……比如那些在我們現今看來不可思議的生物體型,像狗一般大小的甲蟲,烏鴉一般大小的蜻蜓。另外,正如文中所言,引力的強弱也是決定生物體型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試想,一個引力很弱的星球上生活著體型如鯨一般大小的物種,卻可以漂浮在半空中,僅僅想想就覺得很奇妙啊!!


文/Charlie Jane Anders、Gordon Jackson

譯/喬琦

校對/苦山

原文/io9.gizmodo.com/5784971/how-to-create-a-scientifically-plausible-alien-life-form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喬琦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利維坦立場



 外星生物。圖源:Abiogenesis on DeviantArt


光是我們的銀河系裡就可能存在20億個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所以,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看起來是越來越高了。那麼,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生物會長成啥樣呢?這大概是科幻小說家應該去努力想像的事了。


不過,你要如何創造出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真正不同的外星生命,而不僅僅是人類或其他地球生物的輕微修改版呢?為了能夠整理總結「從零開始創造真正外星生命」的分步教學指南,我們和外星生物學家進行了一番交談並且作了相關延伸研究。別在沒有閱讀這本可攜式指南的情況下,憑空捏造生命!



外星生命的基礎是什麼?


你也許此前就已經聽說過「碳基生命」這個詞彙,不過,它到底是什麼意思?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礎,它們會和其他元素(比如氧、氫和氮)結合在一起。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無論我們在哪兒發現了外星生物,它們都應該是碳基生命。卡爾·薩根(Carl Sagan)將這種假設戲稱為「碳沙文主義」。


碳的確是十分優秀的生命基石,因為它以全碳「骨架」的形式形成穩定化學鏈,這一點是其他已知元素做不到的。同時,碳也是構建複雜大分子的完美基石,因為碳原子內部有四個未配對電子,可以與其他元素形成許多相對穩定但也容易斷裂的共價鍵。由於年邁恆星天然就能生產碳(同時還有氮和氧),宇宙中的碳元素似乎相當豐富。


即便是在那些以研究外星生命為生的科學家群體內部,外星生命是否必須以碳為基石似乎也存在巨大爭議。美國宇航局天體生物學家林·羅斯柴爾德(Lynn Rothschild)在回答有關外星生命的問題時說:「外星生命肯定是碳基的。」而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資深天體生物學家塞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則稱碳元素「很可能是形成生命的生物學前提條件」。


此外還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科學系吉姆·卡斯廷(Jim Kasting)博士,他表示:


在元素周期表中,矽就在碳的下方,並且也能形成某些化學鏈,但矽和氧形成的化學鍵實在是太牢固了,牢固到直接形成了巖石。我覺得生命應該是碳基的,並且我還認為,無論何種生命都需要液態水,或者某種非常接近液態水的物質。氨水混合物也許能行。


另一條對矽基生命不利的問題在於:矽元素形成的化學鍵化學性質還是太活潑了,無法長時間保持穩定,美國宇航局天體生物學家麥可·紐(Michael New)如是說。


圖源:Alien Species Wiki


不過,科羅拉多大學天體生物學家馬克·布洛克(Mark Bullock)博士則對外星生命持更加開放的態度:


在類似地球的液態水行星上形成的外星生命很可能是碳基的。不過,原則上說,那些更炎熱行星上形成的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它們肯定長得更透明、更像巖石,但仍能靈活、敏捷地行動。然而,生命形式應該還有很多可能,比如在氣態巨行星上漂浮的、具有知覺的大氣球形生物,或者在宇宙空間中飛行的等離子云型智慧生物。


圖源:Alien Species Wiki


他還點名讚賞了《星際迷航》(Star Trek)中的某些生物,尤其是某一集中企業號遭遇的宇宙阿米巴蟲——這種外星生物的設計概念很簡潔,但主角們可費了不少勁才最終擊敗它。


硫基生物加德梅爾人。圖源:GateWorld


除了矽元素之外,還有別的已知元素可能構成生命嗎?能夠自行生成長鏈分子,和氮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還能生成其他各類分子。的化學性質比碳還要活潑,但可能還是太過稀少了,這點和矽類似。也能形成長鏈分子,可也會遭遇和矽、磷相似的問題,因此硫基生物不太可能存在,不過,《星際之門》(Stargate)裡還是出現了加德梅爾人(Gadmeer)這種硫基生物。【電視劇裡塑造的外星生物還有《星際迷航》中的晶體生物索利安人(Tholians)以及《神秘博士》(Doctor Who)中的碲基生物克羅頓人(Krotons)。】


晶體生物索利安人。圖源:Gfycat


當然,外星生命也很可能是由某些人類現代科學未知的新奇元素構成的,並且不受DNA、RNA以及胺基酸這些地球生命必備條件的限制。


紐指出,即便是在碳基生命的框架之下,也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生物化學過程以及生命循環。即便是在我們的地球上,看看原核生物、真菌以及原生生物,你就知道生物的生存方式究竟可以有多麼不同了。早在2007年的時候,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就發布了一份主題為「古怪生物」(Weird Life)的報告。報告中討論了外星生物的生理可能和地球生物生理有怎樣的巨大差異——即便它們也是碳基生命。

(www8.nationalacademies.org/onpinews/newsitem.aspx?RecordID=11919)



外星生命的演化環境會是怎麼樣的?


無論是地球生命還是河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它們的演化過程都是由生存環境塑造的。不了解生物的演化環境,你就永遠不知道如何創造理論上可行的生命形式。


例如,布洛克就表示,你應該考慮外星世界上的引力情況:強引力世界上會繁衍出矮胖型生物,而在質量較小的衛星上則會繁衍出又高又瘦的生物。肖斯塔克則表示,像地球這樣的星球不太可能繁衍出比美國五角大樓大太多的生命形式。


圖源:Alien Species Wiki


那麼,智慧生命有可能脫離星球,在星際空間中演化嗎?紐表示多半不行,原因是星際空間裡有大量輻射。卡斯廷則更進一步,他認為,智慧生物只能在除了擁有固態或液態地表且「大氣壓、氣溫及環境條件均保持穩定」的行星上生存。尤其是,如果你的科幻故事裡還需要這些智慧生物能夠建造宇宙飛船或是星際通訊設備,你很可能需要一個與地球狀況類似的行星,而且這些智慧生物最好生活在固態地表上。


最近,科學家想像出的一種結節狀外星生物,並開玩笑地稱它為「octomite」,它曾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實體,為了生存、繁殖和進化而努力。圖源:Courtesy Helen Cooper/Cambridge University


紐表示,你必須牢記的是:「生命及其賴以生存的星球其實是協同演化的。」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生來如此,環境塑造生命的同時,生命也對環境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例如,地球大氣中的所有氧都是由生命產生的——在細菌學會利用光合作用有機地將水分解成氫和氧之前,地球大氣中的氧少到基本可以忽略。紐表示:「氧含量的『突然』上升極大程度地改變了地球的化學環境,並且很可能給所有那些之前在無氧環境中演化的生物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危機。」



外星生命以什麼為食?


所有生命都需要能量,並且這種能量必須以生命可以輕易轉化的方式產生。就我們所處的地球來說,所有能量的終極來源就是太陽,它以光和熱的形式提供能量,而植物則將光和熱轉變成食物並且最終形成地球生命所需的能量。


所有地球生命都通過這樣一條連續生物鏈獲取自己所需的能量:太陽 → 食草動物 → 雜食動物 → 食肉動物。這條生物鏈的每個環節都要淨消耗前一環節總能量的90%左右,這意味著,總的來說,生物在生物鏈上的位置越往後,其數量就越少。(因此,植物的數量要比長頸鹿多,而長頸鹿的數量又肯定多過獅子。)這條結論大概是「放之外星也皆準」的,所以,如果你創造的生物是生物鏈中的生產者,那它們的數量應該多過以其為食的消費者。同樣的道理,如果生物鏈上的某一個或者某一類物種突然數量減少,那後續生物鏈上的所有生物都會受到影響。


這並不是說生命所需的全部能量都必須來自恆星——理論上說,只要溫度梯度、壓力梯度以及電磁場、化學場中有一項和恆星產生的這種能源類似,它就能為生命提供能量。和地球的能量來源(太陽)一樣,上述每種能源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在理論上也全都是高度可行的。


因此,你的外星生命究竟要如何「進食」,如何產生能量?紐表示,其實這隻取決於你為其家園創造的生態系統。哪怕你從來沒有在作品中寫明這個生態系統,你也應該清楚它的工作方式,這樣你創造的外星生命才能順應這個生態系統,演化出最合適的形式。另外,你當然應該挑選那些能讓你講出好故事的生命演化環境。


卡斯廷相信,大多數外星生命生活的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和地球生命類似:它們需要液態水、呼吸氧氣,並且通過呼吸汲取能量。大多數外星生命應該會以碳基食物(也就是某種形式的「蔬菜和肉類」)為食。地球生命通過這種方式補充能量的一大原因在於,碳基食物會和通過呼吸攝取的氧很好地產生反應,「所以,從代謝角度上說,碳基食物很容易消化。」



外星生命怎麼繁衍後代?


圖源:Worlds Viral News


正如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有性生殖無性生殖都可行,具體採用哪種方式取決於生物的具體需要。有些生物甚至既能有性生殖又能無性生殖,依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改變。例如,某些類型的浮遊生物在種群內部競爭壓力較小時採取無性生殖方式,當種群規模擴張到一定規模時就會轉而採取有性生殖方式,這種有性生殖方式叫作異配生殖。


布洛克還指出,另外還有一些「離群索居的爬行動物群落」可以通過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衍後代。


外星物種有可能會出現雌雄之外的第三種甚至第四種性別,但這種可能性不會很大,因為這樣一來性別之間產生必要相互作用的概率就會下降不少。許多種真菌都有獨特的交配型,這可以預防單個真菌在意外情況下自我交配。因此,外星生物也有可能擁有自己特有的交配型。


和其他所有事宜一樣,你筆下外星生命繁衍後代的方式也取決於其生存環境——不過,大多數專家似乎相信,宇宙中普適的繁衍方式應該還是某種形式的有性生殖。卡斯廷指出,無性生殖的主要問題在於,這種生殖方式創造的基因多樣性不如有性生殖。



外星生命會長成啥樣?


(完全可能長得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怪異)


圖源:Alien Species Wiki


可能存在某些與地球生命完全不同的外星生物,它們的生命基礎也許不是電磁作用,因而形成了與地球生命迥然不同的新陳代謝方式。電磁力是四大基本力之一,也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基礎。其餘三種力分別是將原子核和其餘部分結合在一起的核力(也稱「強」力);與放射性衰變有關的「弱」力;以及四種力中最弱的引力。理論上說,在其餘三種力中的任何一種佔據統治地位的生存環境中,都有可能存在生命演化:


色動力學生物/核力生物


這類生命形式可能會在核力(強力)統治的環境中演化。在我們的世界中,核力的主要作用就是束縛原子,它沒能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原因在於,雖然核力很強,但作用範圍很小,大概只有10到15米,這不是個很遠的距離。饒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天體環境中,核力佔主導地位的世界仍有可能出現——尤其是在中子星這樣異常緻密的地方,這種天體上的海洋和地幔完全就由超高溫旋轉中子構成。根據理論推演,這些中子可能會產生某種足以孕育生命的「原始湯」,至於這種生命長什麼樣子,就得完全靠我們自己的想像了。


弱力生物


弱力生物也很難想像,因為弱力本身好像就沒有太多用場,這種力也無法把東西結合在一起。不過,理論上說,如果弱力生物能夠影響衰變或者對衰變過程施加作用並通過由此產生的能量不平衡汲取能量,那這種生命形式就有可能通過改造環境存活下來。


圖源:Pixels


引力生物


引力是一種頗為高效的能源,並且引力無處不在。因此,引力生物似乎要比核力生物和弱力生物靠譜一點。小型引力生物可能會像我們常做的那樣,通過轉換風、瀑布、水流的引力能來大量獲取能量。大型引力生物(很大很大)可能會利用黑洞或星際碰撞產生的巨大引力能。


構想與地球生命迥然不同的外星生命的主要難點在於,作為生活在21世紀初期的人類,我們能夠參考的唯一樣本就是地球生命。無論是考慮現在還是縱觀整個地球歷史,我們的行星始終是擁有驚人多樣性的動植物演化所,承載著從單細胞生物到獨角鯨、從長頸鹿象鼻蟲到粉紅犰狳的諸多生物。因此,我們很自然地會在某種程度上把外星生命想像成某些地球物種的拼湊物。就連偉大的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筆下,他所摯愛的、難以想像的恐怖生物,通常也不過被描繪成六七種節肢動物和一隻魷魚的雜交產物。


然而,即便將平行演化的因素考慮在內,外星生命也幾乎肯定不可能和地球生命長相相似。因為生命演化的催化劑(自然選擇)是隨機的,完全由生命家園的客觀條件(天氣變化、地貌類型等)以及生物隨機產生的基因突變確定,所以外星生命幾乎肯定無法預測。


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的身形、大小都因生物力學運作的影響而受到限制。這樣一來,能量和體液在生物體內的轉運過程涉及的物理變化和能量變化都以頗為複雜的方式變快了——科學家們可是費了一番工夫才弄明白為什麼長頸鹿不會在喝水後暈厥。更重要的是,細胞生理還限制了細胞自身的大小和形狀,這是因為無論細胞的作用為何,你都必須讓它的每個組件都各居其位。


除了生物力學上的運作之外,能量來源同樣限制了生命體型大小。能量充沛且食物富足的生物更有能力肆無忌憚地膨脹下去,它們的最終體型將由環境中的其他因素決定。然而,如果生物能夠獲取的熱量較少,那麼它就只能長到一定大小。同時,手或類似於手的附肢是一種十分方便的身體結構,對使用工具、操作物件以及改造環境都有很大幫助。高等到有能力在星系間穿行的「智慧」生物幾乎肯定擁有某種形式的手狀附肢。



外星生物會有哪些感官?


圖源:DeviantArt


所有生命都會有某種形式的感覺輸入——但它們的感官系統可能與我們的並不一致。相比我們的五種感官而言,外星生命的感官可能更少,也可能更多,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生存環境。觸覺大概是必要的,但有可能並非所有生命形式都需要聽覺或嗅覺。在某些環境中,缺失某種特定感官也許是一種優勢,又或者某種感官在某種環境下完全沒用(比如穴居動物就不怎麼需要視力)。


如果某種生物可以通過心靈感應實現相互交流,那麼語言和聽覺或許就沒那麼重要了。不過,即便某種外星生命也有眼睛,它的可見波長範圍也可能和我們大不相同。這種生命或許可以看到微波、紅外線或者聽見遠遠超過或低於我們聽覺能力的聲波。味覺和嗅覺也是一樣。


外星生命當然也可能擁有其他感官或能力,但和我們一樣,這些感官或能力必須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這樣才能為這個物種提供生存優勢。也許在某個行星上,聯覺會是一種很棒的能力?



構想外星生命的底線


生命遠比我們人類現在能夠理解的奇怪得多、精彩得多。倘若你能構想出一顆和地球環境完全不同的行星——引力不同、大氣不同、食物來源不同——那麼你自然就能想出一些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地球上的奇怪而美麗的生物。唯一一種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其他世界中的生物和我們長得頗為相似。另外,正如美國宇航局麥可·紐所說,最重要的還是要講出以外星生命為主題的好故事。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微信號 liweitan2018

點擊小程序,或閱讀原文進店

相關焦點

  • 外星生物到底長啥樣?這些電影早已安排得明明白白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有一天我們和外星人相遇了,我們能跟他們和平相處麼?……早在科幻誕生之前,人類就已經在思考這些問題了。外星生物,科幻電影的經典母題,一開始它們只是入侵地球的邪惡象徵,現在卻有了更多的演繹和故事。
  • 馬雲巨資打造螞蟻森林,如今樹長成啥樣了?看到衛星圖傻眼了!
    馬雲巨資打造螞蟻森林,如今樹長成啥樣了?看到衛星圖傻眼了! 對於這些生態問題,我國也做出了很多措施,退耕還林等積極的植樹造林,一些企業也積極的加入進來,為環保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們最熟悉的公益就是支付寶裡的螞蟻森林了,螞蟻森林是一項綠色環保公益項目,人們通過支付寶消費支付、或者騎行單車等都能獲取綠色能量
  • 外星上的火山長啥樣?
    外星上的火山長啥樣那麼問題來了:外星上有沒有火山呢它們又長啥樣哩??近百年來,人們對「上天」的想法從未停下過腳步,圖片自製通過發射太空飛行器對外星天體的觀測,目前為止人類所發現的外星火山地貌大多形成於太陽系的早期,那時候大部分的天體溫度比較高,內部活動比較劇烈,故易產生火山噴發。其次,什麼是冰火山?
  • 外星生物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呢?會不會存在狗一樣大的昆蟲?
    利維坦按:很多時候一個星球上的生物的形狀,體型是有這個星球決定的。一個星球上的氧含量如果是百分之二十幾和百分之三十幾這樣不大的差距也會是星球上的生物發生很大的變化。或許我們會看見像狗一樣大的昆蟲,像鳥一樣大的蜻蜓。
  • 如何能證明外星生物真的存在?科學家:拍張照片
    這些問題距離人類現實生活太遙遠,從最基礎的角度來講,什麼能讓你相信外星人的存在?這個問題是近期在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召開的天體生物學會議上提出的,與會專家提出一些觀點,例如:行星大氣層中獨特氣體成分,行星表面怪異的熱量梯度,勘測到這些信息或許能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是這些均不具備確鑿的說服力,其中一位科學家提出了解決方案——對外星人拍張照片!
  • ...長成啥樣,很多人以為它就是一個整數,實際它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歷史中的3000點長成啥樣,很多人以為它就是一個整數,實際它還有這些重要意義......今天,火山君就給大家聊一聊滬指歷史中的3000點是啥樣的,這或許能夠對當前的行情有一些啟示。
  • 人類移居外星?「超級地球」到底是個啥啊?
    話說自從天文學誕生以來,人類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這個宇宙裡面到底有沒有外星生物的存在。這事兒聊了幾十年,這兩年呢風向變化了,現在不聊外星人了,那個太扯,現在聊的是,人類如果要搬家,去哪兒合適。你看,NASA也很聰明,話鋒一轉,我們找到了或許適合人類居住的 —— 「超級地球」那很多網友就發表評論了哈,「到底啥叫超級地球?是不是有好多樹?好多水」「這超級地球在銀河系麼?我們能去麼?多久能到?」
  • 儋州千年「見血封喉」,東南亞罕見,堪稱「樹王」,看它長成啥樣
    儋州千年&34;,東南亞罕見,堪稱&34;,看它長成啥樣大樹底下好乘涼,有寄生生物圍繞著古樹生根生長
  • 外星人長啥樣?可能是蓮花形
    印能法師:「宇宙是無法探知的。」延參法師:「人類未來的意義是向外太空出發。」外星文明向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有人說有,有人說無,兩位法師對此持怎樣的態度呢?歡迎觀看兩個和尚鏘鏘鏘130期:外星人長啥樣?可能是蓮花形。△外星人長啥樣?可能是蓮花形 | 兩個和尚鏘鏘鏘130期
  • 100卡路裡到底長啥樣?沒事,你接著吃……
    相信酷愛健身的寶寶  對卡路裡這個概念都不陌生吧  那麼100卡路裡到底長啥樣呢
  • 《龍嶺迷窟》裡的「蜘蛛王」到底長啥樣,被道具嚇了一跳!
    《龍嶺迷窟》目前的豆瓣評分為8.2分,80%的網友在看完後打了四顆星或五顆星,可見這部劇有多受歡迎了,潘粵明老師的演技自然不必多說,演啥像啥,劇中的張雨綺被贊為最美sherily楊,姜超也被譽為最合適的「王胖子」,新「鐵三角」的組合非常成功!
  • 看起來像外星生物,常年生活在深海,來看看大王具足蟲長啥樣
    這種等足類動物外形看起來像是外星生物,它的體型可以長到76釐米左右,外表擁有多種顏色,例如紅色、棕色甚至是淡紫色。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大王具足蟲是一種長期生活在深海海底的生物,目前已經發現的個體大多出於海平面2000以下。大王具足蟲之所以能夠在苛刻的深海環境中生存,是因為特殊的身體構造。
  • 到底長啥樣?《光環5》士官長將不會摘掉面具
    到底長啥樣? 到底長啥樣
  • 到底要不要繼續搜尋外星生命呢?
    ,幹嘛要尋找外星人呢?」形成生命物質的蛋白質DNA、RNA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生命是如何一步一步由簡單的單細胞生命演化成如今的高級智慧生命的呢?地球上的生物有870萬種,形態千差萬別,但科學家發現它們來自於一個共同的祖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使用DNA或者RNA來儲存遺傳信息,並一代一代向下傳遞,然而生命的共同祖先是如何起源的呢?在40億年前的遠古地球上,那些偶然事件,無機物變成有機物並逐漸演化成為生命的事情是怎樣發生的呢?
  • 健康的精液到底長啥樣?
    健康的精液到底長啥樣?我們直觀能看到、聞到的,就是精液的顏色、量、味道以及射精頻率。那麼江湖傳言健康的精液更白精液越多越強是真是假呢?那什麼叫少呢?小於1ml。多見於精囊腺病變或者輸精管道梗阻。什麼叫過多呢?大於8ml。多見於各種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還有禁慾時間過久,也會出現精液量較多。380ml某夫山泉,一瓶蓋的液體量約為5ml。想以多少論英雄?NO!夠用就行。
  • 小雞到底是蛋黃長成的,還是蛋清長成的?
    問題:小雞到底是蛋黃長成的,還是蛋清長成的?
  • 到底是外星生物,還是地底人
    2020年不經意間早已過去一大半,讓人驚訝的是,2020年世界各地有關目睹UFO及外星生物的惡性事件五花八門,像英國認可UFO的真正存有、墨西哥團體發現規模性的外星飛碟及外星生物、日本國發現白色氣球拖動十字架狀外星飛碟等。
  • 根據顱相學,完美男子應該長啥樣?
    二、進階訓練:長成啥樣才靠譜?A:一個人如果長著像圖左這樣有一雙陰鬱的雙眼,窄且癟的腦門,下嘴唇牢牢包住上嘴唇,而且下巴還像個鞋拔子一樣往外面飛出來,這樣的長相怎麼能給姑娘們安全感?三、高級私教:長成啥樣容易脫單?1、顱相
  • 未來人類到底會長成啥樣?科學家公布模擬圖:幸虧自己出生早
    未來人類到底會長成啥樣?科學家公布模擬圖:幸虧自己出生早。的確,未來的人類長啥樣,未來人類的生活又會是怎麼樣,這確實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但很少有人會去研究這些問題,因為研究過去比研究未來要有價值的多,我們通常只會在小學生的日記裡看到「未來是什麼樣的」,實際上,在一些國家,也有一部分人士非常關心未來人類的模樣,但當科學家們公布出未來人類的模擬圖時,很多人都感到「慶幸」,不是慶幸未來人類有多好看,而是慶幸自己出生的早。
  • 婆婆花市買回一盆栽,人家說是彼岸花,結果竟長成了這樣!
    婆婆花市買回一盆栽 ,人家說是彼岸花,結果竟長成了這樣!婆婆喜歡養花,家裡大大小小的花盆,擺滿了陽臺,前幾天,婆婆又從花市買了一盆栽,賣花老闆說是彼岸花,婆婆覺得挺稀罕的,活了大半輩子 ,還沒見過彼岸花長啥樣呢,於是就買了一盆, 沒想到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買回來的盆栽竟長成了這樣,全家都笑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