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克服「高反」的丹尼索瓦人

2020-11-03 中國科學報

作者 |丁佳

尼安德特人這幾個字雖然拗口,但由於掛著「歐洲人的祖先」的名號,早早就被寫進了中學生的生物課本。其實他們還有一支「姐妹群」,雖然對現代大洋洲、東亞、南亞和美洲的原住人群都有遺傳貢獻,卻一直不為人所知。

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人骨化石發現較少,但遺傳特徵研究深入,是古人類學界廣泛關注的研究熱點。

10月30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獲取了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最終揭示丹尼索瓦人適應了高寒缺氧的環境,在晚更新世就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土壤沉積物DNA樣品現場 取樣研究團隊供圖

神秘的下頜骨

2019年,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人員帶領的團隊報導了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其為丹尼索瓦人,利用鈾系測年方法將其年齡確定為距今至少16萬年。該成果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揭示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為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白石崖溶洞遺址是青藏高原上最早的考古遺址,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是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雙重重大突破。

但因為夏河人化石鑑定為丹尼索瓦人主要依據的是古蛋白中的一個胺基酸,並且化石缺乏埋藏地層和共存考古遺存信息,因此,儘管該化石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其揭露的這支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的信息卻非常有限,比如對其時空分布、遺傳特徵和文化內涵等仍所知甚少。

為全面了解夏河人下頜骨所代表人群在青藏高原生活的情況,自2010年開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深入高原,展開了進一步的調查。

沉積物裡「抽絲剝繭」

2018年,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特聘客座研究員張東菊帶領團隊,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並邀請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他們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包括連續的舊石器文化層和豐富的舊石器考古遺存、大量的石製品和骨骼遺存等。

張東菊介紹,這些石製品的打制技術以簡單的石核石片技術為主,有較多的刮削器等工具。

骨骼遺存大多較為破碎,有人工砍砸和火燒痕跡,初步分析顯示,上部文化層以羚羊、狐狸、旱獺等中小型動物為主,下部文化層則以犀牛、野牛、鬣狗等大中型動物為主。

科研人員對洞穴沉積物進行了同位素和光釋光測年分析,最終確定該遺址的可靠年齡是距今約19萬年~3萬年。

在這些沉積物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等人運用一種新興的古DNA分析技術——沉積物DNA技術,試圖在其中尋找可能的古人類痕跡。

「我們通過實驗,嘗試捕獲釣取242個哺乳動物和人類的線粒體DNA。」

付巧妹說,分析顯示,沉積物中的動物古DNA與遺址發現的動物骨骼一致。

他們還成功獲得了古人類的線粒體DNA,進一步分析顯示其為丹尼索瓦人DNA。

結合地層測年結果,他們發現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現於距今10萬年和距今6萬年前後,可能晚至距今4.5萬年,這說明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就長期生活在該洞穴。

克服了「高反」的丹尼索瓦人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DNA與來自俄羅斯阿爾泰山脈丹尼索瓦洞穴的晚期丹尼索瓦人有著最緊密的遺傳聯繫。

「生活在青藏高原,又與俄羅斯『親戚』關係密切,這一切都說明,丹尼索瓦人那時可能適應了高寒缺氧環境,也進一步證實丹尼索瓦人曾廣泛地分布於歐亞大陸東側。」付巧妹說。

白石崖溶洞的最新研究成果,為白石崖溶洞遺址的丹尼索瓦人活動提供了可靠的地層學、考古學、年代學和分子學證據,為進一步理解丹尼索瓦人的時空分布、遺傳特徵、文化特徵、環境適應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對重建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歷史和釐清東亞古人類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利用了國際最先進的古DNA分析和光釋光測年技術,邀請多家國內外研究團隊緊密合作共同完成,是在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提取古人類DNA的第一個成功案例,是青藏高原第二次綜合科學考察的一項重大成果,也是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b6320

《中國科學報》 (2020-11-03 第1版 要聞 原題為《尋「土」識蹤:高原上的來客》)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科學大爆炸: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科學大爆炸: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丹尼索瓦人的生活範圍曾擴展到中國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丹尼索瓦人的生活範圍曾擴展到中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參考消息網(編譯/許燕紅):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2月2日報導,丹尼索瓦人的生活範圍曾擴展到中國。與現代人類很像的尼安德特人在整個歐洲到處遊走。我們知道,是因為他們留下了很多證據,通常是骨頭或者工具。但是,他們的姐妹群丹尼索瓦人則較為神秘。直到最近,才在西伯利亞南部一個叫丹尼索瓦的洞穴中發現了他們曾經存在的痕跡,該洞穴位於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之間。
  •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
  • 尋找東方「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最早發現於丹尼索瓦洞,2010年,通過對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腳下一個不起眼的洞穴內發現的牙齒和指骨化石進行DNA分析,科學家發現了大約5萬年前廣布於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姐妹群——丹尼索瓦人,該研究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科研團隊2018年在夏河白石崖溶洞發掘現場。
  • 知識連結--- 丹尼索瓦人與白石崖溶洞
    2018年,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首次考古發掘,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相關研究成果,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10月30日凌晨兩點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正式在線。
  • 《科學》凌晨發文:重大考古發現!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科學》凌晨發文:重大考古重大發現!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10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anet Kelso和Martin Petr取得最新進展
  • 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發現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發現丹尼索瓦人DNA本報訊(記者 張航)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該成果於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白石崖溶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這裡,偌大的草原齊齊地被裁割下來,分成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陡峭石崖。
  • 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DNA,在沉積物裡找到了
    通過對溶洞沉積物分析,研究人員成功提取並確認了屬於丹尼索瓦人的線粒體DNA [2]。這一研究發表在今日出版的《科學》雜誌。 這是在俄羅斯丹尼索瓦洞的材料外,首個成功獲取的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序列,是支撐丹尼索瓦人在亞洲地區廣泛分布的一個有力證據。
  • 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DNA,在沉積物裡找到了!
    2020年10月30日,蘭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青藏高原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宣布,白石崖溶洞確認有更多的丹尼索瓦人,他們生活的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0萬年前,最晚可能至4.5萬年前。通過對溶洞沉積物分析,研究人員成功提取並確認了屬於丹尼索瓦人的線粒體DNA [2]。這一研究發表在今日出版的《科學》雜誌。
  • 美媒:丹尼索瓦人的生活範圍曾擴展到中國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2月2日報導,丹尼索瓦人的生活範圍曾擴展到中國。與現代人類很像的尼安德特人在整個歐洲到處遊走。但是,他們的姐妹群丹尼索瓦人則較為神秘。直到最近,才在西伯利亞南部一個叫丹尼索瓦的洞穴中發現了他們曾經存在的痕跡,該洞穴位於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之間。科學家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指骨、三顆牙齒和一片頭骨,表明這裡曾存在一支古老型人類。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丹尼索瓦人更大的活動範圍。
  • 我國科學家研究揭示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
  • 進西藏高原反應是什麼樣的體驗,應對高反,看我們是怎樣巧妙化解危機
    挑戰高原去西藏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夢想,但高原反應是每個人都很擔心的事。那怎樣才能避免高反呢?每個人都很想知道。高反是一種缺氧表現,我們低海拔地區的人肺活量比較小,一次能呼入肺裡的氣體沒有高原人多,再加上高原的氧氣稀薄,所以我們才會缺氧,高原反應是人的生理反應,不管是誰踩在高原的土地上都會有輕重不同程度的高反症狀。
  • 青藏高原溶洞提取DNA:追蹤神秘的丹尼索瓦人
    而對於古老的丹尼索瓦人來說,這裡卻曾是他們的家園。丹尼索瓦人是一個已經滅絕的人種,人們在位於2800公裡外西伯利亞的另一處溶洞裡發現了他們DNA、牙齒和骨片,由此才知道他們的存在。研究人員去年曾提出,根據古蛋白成分來判斷,很久之前在西藏溶洞中所發現的頜骨屬於丹尼索瓦人。
  •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
  • 丹尼索瓦人,東亞人的神秘先祖之一,中國人身上有他們的基因嗎?
    今天的人類,絕大部分血統都是智人的,但除了智人外,也有極少數其它人種的血統在某些民族身上還有殘留,比如我們東亞人身上,就帶有少量的丹尼索瓦人的血統! 丹尼索瓦人,可能大部分人對這個名稱是陌生的,這是個什麼樣的人種呢?
  • 丹尼索瓦人DNA「現身」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消失的人種,神奇的基因,未解的謎團
    消息一出,頓時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也讓「丹尼索瓦人」這個冷僻的詞語一夜之間萬眾矚目。那麼,什麼是「丹尼索瓦人」呢?科學家對此進行了複雜的人類學分析,發現「X女孩」是一個「全新」的人種,不同於此前發現的早期現代人、尼安德特人以及弗洛勒斯人。於是依據發現地的地名,命名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 Hominin)。雖然科學家經過DNA檢測,發現在美拉尼西亞人、澳大利亞原住民的DNA裡有丹尼索瓦人 3%至 5%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