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後,其中的韻味往往會相差很多,至於是翻譯的一方,還是被翻譯的一方,則是有著多方位的考究。比如翻譯的質量、本土語言的多樣化等等。
而經歷數千年文化沉澱的中文恰恰就是這種非常多樣的語言,正是因為如此,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翻譯們對於中譯英依舊不敢小覷,這種表現尤其體現在非"傳統"文學之上。
那麼,當英文碰上非"傳統"文學之時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這裡,咱就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為例。
金庸先生用筆勾畫出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武俠世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金庸武俠最完美的寫照。其筆下的小說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在國外,也受到許多歪果仁的喜愛。
當《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到了國外,這些作品名會以什麼樣的譯名呈現在歪果仁眼前呢?
《射鵰英雄傳》被譯為《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其中 "legend"是"傳奇","condor"是"禿鷹"、"神鷹"。
在這裡,小編覺得是不是用"eagle"更加合適呢?畢竟有詩為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因為這句詩的譯句是"The great man , genghis khan , only knew how to shoot eagles with an arrow."
譯句中的"eagle"也是有著"雕"的意思,至於為什麼會採用"condor",可能是能更加凸顯出它的特別吧!
《神鵰俠侶》被譯為《The Return of the Condor Heroes》,其中"return"是"歸來"。這讓小編不由想到了《指環王3:王者歸來》的譯名《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而這裡的"return"顯然是指射鵰英雄再度回歸。
《倚天屠龍記》被譯為《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其中"sword"是"劍","saber"是"軍刀",可見倚天劍與屠龍刀的翻譯是相當的"Chinglish"。
除了熟知的射鵰三部曲外,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記》同樣深受讀者們的喜愛。
英文版中,小編本以為《天龍八部》的翻譯還是挺適中的,其被譯為《Demi-Gods and Semi-Devils》,其中"demi-gods"是"半神","semi-devils"是"半魔",結合起來就是"半神半魔"。
直到我看到《The Demi-Gods and Semi-Devils: Dawn of Justice》,也就是《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估計老外看到"天龍八部"的譯名,還以為DC漫畫開始出書了呢!
《笑傲江湖》被譯成了《The Smiling, Proud Wanderer》,其中"prond"是"驕傲的"、"自豪的","wanderer"是"流浪漢"、"遊子",如若不是還有個"tramp"當"流浪漢"的話,恐怕老外看到這本書的譯名,還在想流浪漢有啥驕傲的事情……
至於最後的《鹿鼎記》,它的譯名則是《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其中"deer"是"鹿",而"cauldron"是"大鍋"。
因為鹿鼎記本身的含義則是:逐鹿、問鼎,古人捉到鹿之後,都是用鼎來煮,且過去殘暴的帝王,常常會把和自己意見相左的官員扔進鼎裡烹煮。而這也就是《鹿鼎記》名字的由來。
不過當這個譯名到了國外後,小編很懷疑老外們會不會有這麼強的中文理解能力,別到時看到書名把他當成了一本美食書就笑大發了……
喜歡本文,別忘了點擊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