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感覺,作為天龍三兄弟中的虛竹,他的存在一直給人以有點多餘的感覺,畢竟不管是性格還是人生經歷,都與段譽有頗多的重合之處,如果把他的戲份加到段譽身上,只要改下身世,基本上可以無縫銜接,完美整合。金庸先生為什麼會設計出這樣的一個角色呢?
天龍八部最初的寫作計劃是寫8個人,對應八部
金庸先生最初寫這部小說時,原是打算按佛家的八部天龍來分別寫八個字,其他人就作為這八個人的輔助性人物來襯託他們的存在,豐富他們的故事。
八部天龍在佛教理論中是指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
而八部天龍對應的就是書中八個人物。天眾對應蕭峰。蕭峰在書中的形象無比完美,如果天神一般威風凜凜,神威不可阻擋。 龍眾對應大理世子段譽,這個比較好理解,畢竟在古人的看法中龍一般用來指天子,段譽作為未來的大理皇帝,與龍眾正相呼應。
夜叉在古代神話傳說中一般是以集體的形式出現,形像醜惡,通俗的說法一般都認為夜叉是惡人,但在佛教典籍中認為夜叉也有善惡之分。最初的設定中夜叉對應的就是大理的四大惡人。乾達婆乾在梵語中是「變 幻莫測」的意思,又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正好與擅長易容術的阿朱對應。
阿修羅最大特點就是疑心甚重,權力巨大又唯恐天下不亂,正好與一心復國的慕容復對應。迦樓羅又被稱為金翅大鵬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卻又寶相莊嚴,食龍(大毒蛇)過多,最終體內毒素積累過多而死。這一物質正和貪婪無比,修煉少林七十二絕技導致體內隱患極多,最終一身內力全便宜了段譽的吐蕃國師鳩摩智氣質對應。
緊那羅也是帝釋天的服侍樂神之一,又擅魅惑,對應的就是和蕭峰有感情糾葛的阿紫。摩呼羅迦即地龍,與天龍對應,佛經中對此的解釋是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這一形象對應的人就是遊坦之。
金庸的原定設想是好的,但寫作的時候卻跑偏了。虛竹這個角色可能只是臨時決定添加的。
天龍是以宋、遼、金、西夏、大理五國並存的這一時期為背景展開故事的,格局太大,劇情故事太多,靠一兩個人完全沒法寫清楚所有的故事。而在設定時也不是定的單主角,如果把後來給虛竹的戲份也加在段譽身上,就會導致重心傾斜,段譽就成了絕對的主角。
之所以這麼說,從段譽的經歷中你就可以看到,虛竹的戲份其實換成段譽來完全是合情合理。首先段譽在天龍開局時就學會了逍遙派的功夫,算是逍遙派的六人。段譽才華出眾,對圍棋一道更是極精,珍瓏棋局就是為他量身定製的,段譽的形象也符合無崖子的相貌要求,武功也同出一源,適合修煉。
段譽身份是大理世子,而大理和西夏都是弱國,兩國因西夏公主而聯姻,也符合聯弱抗強的古代戰爭策略。
只是金庸在寫此書時,一個主角出現了,另一個就會消失。如果段譽的戲份過重,蕭峰就完全成了配角。所以金庸最終決定將原定給段譽的戲份截取了一部分,重新創造了虛竹這一角色。
因為比較倉促,導致虛竹這一角色完全沒什麼特色,性格和段譽差不多,行事也是婆婆媽媽,極不果斷,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連奇遇都和段譽差不多,都是在極短的過程中異軍突起,從普通人一躍而成為絕世高手。
我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設計虛竹這一角色,也更有利於《天龍八部》的「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求而不得」主旨的體現。畢竟虛竹從小就身世悲苦,剛得知父母的消息就親眼見著二人在自己面前離世,嚮往青燈古佛的生活,卻又不得不墮落成為凡人,被迫娶妻,成為靈鷲宮之主。這一離奇的身世和經歷,完美體現了天龍的主旨。
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一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也是與天龍的主旨比較想像的,而虛竹的存在也極大的加強了這一主旨,是有存在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