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6中國對歐洲投資報告】即可
2016中國對歐對美投資報告發現,榮鼎諮詢統計的2016年中國完成的對美歐直接投資為838億美元(與金融時報的數據略有不同)。其中對美國的直接投資為460億美元,歐洲為350億歐元(約378億美元)。
榮鼎諮詢是總部設在紐約的一家跨國諮詢公司,長期研究中國海外投資和中國經濟。
面對中國資本併購潮,美歐有些「坐不住」,多項交易被以國家安全名義喊停,《金融時報》列舉了兩個眾所周知的例子:
一家中資財團試圖以30億美元收購荷蘭集團飛利浦(Philips)位於美國的照明設備分部,但遭到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阻撓。
價值163億美元的20筆歐洲交易被取消,包括擬議以6.7億歐元出售的德國晶片設備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
2016年中國對歐投資主要針對先進技術
榮鼎諮詢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在歐洲遭到了越來越多的阻撓,成功的收購往往一波三折,比如中國企業對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的收購先後被多次否決。報告認為,中國對歐的收購開始走向核心科技是主要的原因,尤其是2016年中國的收購往往針對的是先進的技術。
另一方面,榮鼎諮詢認為現在歐洲的各個主要工業國家都開始警惕中國的資本進入,政治原因也非常重要。
一部分歐盟機構認為中國正在進入很多可以用於軍民兩用的敏感企業,有可能會威脅歐洲的安全。而當歐盟試圖向中國投資的時候,中國大量的敏感產業領域卻不允許外資進入,如核電、半導體等部門。所以當中國對歐投資了350億歐元(約378億美元)的時候,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卻是在下坡路,16年僅僅只有80億歐元(約86.4億美元)。歐盟對此非常不滿。
中歐雙方對彼此的投資走向,紅色是中國、藍色是歐洲,2016年中國對歐投資為350億歐元,約378億美元(圖片來源:榮鼎諮詢) 中國2016年對歐的投資還有一個新的特點,在經過了前些年對南歐東歐等地的大規模投資之後,中國的資本又回到了英國、德國、法國這三個核心國家。
尤其是德國,中國對德投資的增長速度極為驚人,而德國的擔憂也與日俱增。
據觀察者網先前報導,德國N-TV電視臺報導稱,中國的新戰略「中國製造2025」將威脅到西方工業國家的地位。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周三公布了對「中國製造2025」的研究報告。報告表示,中國的目標是先更新生產設備,然後爭取成為「高科技大國」。自己沒有的技術,中方將主要通過購買西方企業來獲取。中方的目標是最終以中國技術取代西方技術。
相比中國在歐洲投資核心產業,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卻有所不同。
如下圖所示,中國在2016年對美投資總額為460億美元,「佔大頭」的依然是房地產和酒店行業(Real estate & hospitality)佔約170億美元。其次是增長極快的交通和基建領域(Transport & Infrastructure)約56.5億美元。而大家所關心的電子(Electronics)、信息科技(ICT)和機械設備(Ind. Machinery & Equip)加起來約77億美元。
2016年中國在美國投資的地域和領域,截止到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對美投資的總額為460億美元
但是美國人的警惕性絲毫不亞於歐洲人。比如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制止中國收購德國著名晶片企業愛思強 。此外據第一財經報導,最新的案例則來自於中國忠旺關聯公司忠旺美國(ZHONGWANGUSALLC)和美國愛勵鋁業有限公司(AlerisCorporation)的併購案,近期被12位美國參議員一紙告到了美國財政部,導致這場涉及23.3億美元的收購未來可能發生變數。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6中國對歐洲投資報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