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地大王偉教授獲「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2021-01-08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肖楊通訊員徐燕)近日,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銀錘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王偉教授獲「金錘獎」。

王偉1984年7月出生,主要從事沉積巖石學和前寒武紀地質的研究。自2007年開始,王偉以揚子及印度陸塊元古宙沉積盆地為對象,開展了詳細且系統的工作。通過對沉積盆地的沉積學、巖石學、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等方面的研究,來反演沉積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同時結合巖漿-變質-構造事件,探討盆山耦合,陸殼演化,板塊運動及超大陸聚合裂解等一系列地學前沿問題。

圍繞『元古宙沉積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及超大陸重建』這一主題,他的主要研究成果體現在:系統恢復揚子陸塊古-中元古代巖漿-沉積-構造演化歷程,證實揚子陸塊與勞倫大陸西北緣的親緣性,提出Columbia超大陸重建中的揚子-勞倫連結模式;提出了揚子陸塊新元古代時期的沉積-構造演化新認識,為確定了揚子陸塊在羅迪尼亞超大陸的重建中的作用和位置提供沉積學制約;首次報導印度西北部新元古代低氧巖漿事件,提出Rodinia裂解過程中在超大陸邊緣存在低氧巖漿帶的認識,證實印度-華南-馬達加斯加-塞席爾群島在Rodinia超大陸中相連關係;闡明東岡瓦納大陸西緣泛非期沉積盆地形成於被動大陸邊緣,物源主要來自東岡瓦納內部而非西崗瓦納陸塊,從而揭示了東-西岡瓦納大陸之間一直存在未閉合洋盆的地質事實,並提出東-西岡瓦納並沒有完全拼合的新觀點。王偉曾獲香港大學Sartorius Hong Kong Scholarship、湖北省「楚天學子」、2018年Australian Endeavour Research Fellowship、第17屆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和第十三屆校「十大傑出青年」等獎勵和資助,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篇,論文總被引1100餘次,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被SCI他引370餘次。

據悉,中國地質學會1988年啟動設立青年地質科技獎,分為金錘獎和銀錘獎,旨在表彰在地質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績、思想和科學道德好、在青年同行中樹為榜樣的優秀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此次共有10人獲「金錘獎」、40人獲「銀錘獎」榮譽稱號。

相關焦點

  •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49名青年地質工作者獲獎;金錘獎9名,銀錘獎40名  2010年3月26日,經中國地質學會第38屆理事會第十七次常務理事會議審議批准
  • 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朱光有博士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原標題:由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朱光有博士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2014年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由中國地質學會推薦的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朱光有博士獲得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 【喜報】 我院3位校友喜獲全國地質科技獎金、銀錘獎
    在剛剛揭曉的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銀錘獎)評選中,我院校友李大鵬、宋到福喜獲「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榮譽稱號,黃興龍獲「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榮譽稱號。青年地質科技獎是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中國地質界青年的最高榮譽獎,分為金錘獎和銀錘獎。附:獲得「金錘獎」校友簡介:
  • 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揭曉
    先後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20餘個,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首屆谷德振青年科技獎和中國產學研創合作創新成果獎等。發表學術論文190餘篇,其中SCI論文70餘篇。
  • 北京"超牛"男教授獲國際重要表彰!
    近日,國際沉積學家協會公布了2020年度第一屆孫樞獎獲獎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學院吳懷春教授斬獲殊榮。國際沉積學家協會頒布的獲獎詞中評價,"吳懷春教授應用米蘭科維奇沉積旋迴構建高解析度天文年代學標尺,並用於校正國際地質年代表。
  • 交大2位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決定授予100名同志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包括1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李玉陽教授與陳海波教授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個人簡介李玉陽,男,漢族,1983年生,中共預備黨員
  •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我會推薦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時龍教授獲此殊榮。同時,第十四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西北工業大學朱繼宏教授等也榜上有名。
  • 胡彩萍獲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
    新銳大眾記者日前從省地礦局獲悉,日前,中國地質學會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評選結果揭曉,該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新能源開發利用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胡彩萍從百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10名獲獎者之一。
  • 楊仁鋒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10月16日,第二十九屆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我校石油工程學院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2014級博士生楊仁鋒榮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010年碩士畢業後在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油氣田開發相關科研生產工作,獲中國能源研究會優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獎、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及榮譽10餘項、局級科技獎勵等20餘項,獲評中國海油青年先鋒(中國海油授予青年最高個人榮譽)。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申報智慧財產權10餘項,應邀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0餘次。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中國青年科技獎揭曉,天津這兩所大學又有教授上榜
    10月18日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名單公布  全國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榮獲此獎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
  • 湖北三位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來源:楚天都市報10月19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溫州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舉行。經初評、複評、終評,共產生10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其中10名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獎人選。
  • 東南大學劉攀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一起來了解詳情!10月18日,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東南大學教授劉攀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曾獲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排第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第2),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排第1),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排第2),公安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第4)。先後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2015)、江蘇青年五四獎章(2017)等榮譽。
  • 東陽籍教授陸朝陽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東陽籍青年才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受邀參加開幕式,並作為青年科學家代表作了《第二次量子革命》主旨報告,介紹了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以及量子理論在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墨子號」的應用實踐。
  • 衡陽80後教授喜獲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0年,考慮到國際上對青年獎的重視以及中國目前青年獎的設置數量和水平與中國科技發展現狀不相適應的狀況,為了激勵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獻身科技事業,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上由國家領導人頒獎,每個獎項獎金20萬元人民幣,同時頒發證書。
  • 南開大學展思輝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左二)在實驗室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展思輝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0月18日,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發表視頻講話,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等為獲獎者頒獎。全國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榮獲此獎。
  • 北大六人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北京大學有6人榮獲該獎項,他們是劉若川教授、肖雲峰教授、宋令陽教授、陳興教授、姜長濤教授、郭少軍長聘副教授。頒獎儀式「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
  • 天津大學陳焱教授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發布了《關於表彰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科協發組字〔2020〕24號),公布了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我校機械工程學院陳焱教授入選。
  • 中國科大6位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其中,曾傑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是由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設立、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迄今為止,曾傑教授已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Energy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了155篇論文,總被引用12000餘次。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第十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獎」、安徽省青年五四獎章。
  • 【熱點關注】我市科研人員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我市科研人員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表彰其在能源科技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此前新疆油田公司有兩人獲此殊榮10月16日上午,第二十九屆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路宗羽獲得孫越崎青年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