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我院3位校友喜獲全國地質科技獎金、銀錘獎

2021-01-08 科大新聞網

   在剛剛揭曉的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銀錘獎)評選中,我院校友李大鵬、宋到福喜獲「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榮譽稱號,黃興龍獲「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榮譽稱號。青年地質科技獎是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中國地質界青年的最高榮譽獎,分為金錘獎和銀錘獎。

附:獲得「金錘獎」校友簡介:

  李大鵬,男,1986年3月生,博士,高級工程師,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現任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中心主任,自然資源部金礦成礦作用與深部找礦科技創新團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泰山學者研究團隊核心成員。

  李大鵬同志於2008年6月本科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專業,2013年1月博士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專業。於2010年獲李四光優秀學生獎、2015年入選自然資源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2018年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018年12月榮獲山東省直機關最美青年、2019年5月榮獲山東青年五四獎章,並受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親切接見、2019年6月榮獲山東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7月榮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李大鵬同志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巖漿過程與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重大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被SCI/ EI檢索18篇,合作出版專著4部;獲自然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全國十大科技進展2項,山東省十大地質成果2項,山東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在膠東金礦成礦作用與重大地質問題研究、長江中下遊多金屬成礦帶巖漿成礦作用、大型礦集區硫/氧化物演化格架及我國西部大型火山巖型鐵礦帶疊加成礦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通過研究認為膠西北金礦集區「NNE向、南傾鏟式」系列斷層是主控礦構造,幔源成礦物質(流體)隨巖漿活動參與區域金成礦作用;研究發現中低溫-高碲逸度環境下的碲類質同象置換硫而參與成礦是歸來莊金礦床碲元素參與成礦的主要地球化學行為;通過幔源巖石包體研究,證明了在上地幔巖石圈或者更深的地方存在大量硫源,提出殼幔活動是長江中下遊巨型多金屬成礦帶的根本動力與物質源泉;對我國重要的阿吾拉勒特大型鐵成礦帶進行系統的地質學、礦床學研究,提出疊加成礦作用是形成新疆阿吾拉勒大型富鐵礦的主要成礦機制,並建立了區域成礦模型。所在團隊通過創新成礦理論,指導深部礦產資源勘查,實現了魯西歸來莊礦田深部金礦資源量增加20餘噸的新突破。所在團隊在國內率先在膠東地區開展35km深部探測工作,並依託於3000米科研深鑽發現了目前我國最深的金礦體,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鑽」,攻克了我國長期面臨的深部資源勘查技術難題,為我國礦產資源深部勘查突破做出突出貢獻。

 

  宋到福,男,1983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宋到福同志於2006年6月本科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現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成員,中國地質學會與歐洲有機地球化學家學會會員,《石油科學通報》青年編委。主要從事有機地球化學、油藏地球化學和石油地質學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迄今共發表專業論文21篇,其中在《Organic Geochemistry》、《Energy and Fuels》、《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AAPG Bulletin》等國際性專業主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收錄論文11篇,在有機地球化學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創新性認識與成果。

主要學術成果:

  1、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泥盆統呼吉爾斯特組中,發現國內外罕見的葉片狀角質殘植煤,此特殊煤種在我國北方地區泥盆紀地層中尚屬首次發現,經孢粉學及植物化石研究,提出其主要成煤植物為石松類。此外,在該角質煤中還首次鑑定出國內外文獻從未報導過的降阿替烷等四個系列,共25種新的四環二萜烷類生物標誌化合物。眾多新生物標誌物的發現,進一步將四環二萜烷生物標誌物的時代分布與生源,從中-新生代裸子植物樹脂,追溯到早古生代蕨類植物角質層。上述成果在煤地質學、分子有機地球化學和古植物化學演化上,均有所創見,在論文評審中得到國際二萜類專家的充分認可。

泥盆紀是地史上第一個成煤期,泥盆紀角質煤在北疆地區的首次發現,對於研究早期裸蕨/石松類植物成煤作用及高等植物的演化,均有非常重要科學意義。

  2、首次提出、證實硫酸鹽熱還原蝕變作用(TSR)是導致塔裡木盆地部分探區原油輕烴Mango參數K1值異常升高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TSR作用導致原油輕烴K1值升高的化學反應機理。據此,檢驗並修正了美國輕烴地球化學家Mango(1987)提出的輕烴「穩態催化反應」成因機理的適用條件,得到Mango本人的充分認可。此外,基於原油輕烴Mango參數K1值的恆定性(始終恆定在1.0左右)且其基本不受其它次生作用的影響,創新性地提出,輕烴參數K1值可作為指示原油遭受TSR蝕變的有效標誌。由於原油輕烴氣相色譜分析方法簡單,K1值計算簡便,且指標可靠,可大大簡化以往判識原油TSR蝕變反應所需的繁複分析流程。

  3、探索開發原油和烴源巖的輕烴地球化學信息,提出多項輕烴烴源判識指標,可有效地區分塔裡木盆地寒武系與中-上奧陶統兩套烴源的原油,為盆地內高過成熟油(生物標誌物含量很低或無)的烴源判識提供了新依據。此外,將輕烴組成與生物標誌物組合相結合,成功地解決了塔裡木盆地重點探區混源油/混合油的油源判識和成藏問題,得到油田的廣泛認可。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7位教師、6位校友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北京大學共有7位教師、6位校友獲獎,13位北大人在各自領域脫穎而出。
  • 我院喜獲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11項
    近日,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在省科學技術廳網站發布「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決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喜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勵11項,其中「基於婦科重點病種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協同創新體系的建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為我院第11次獲得省級一等獎。
  • 喜報!我院李松林研究員團隊 獲2020年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喜報!我院李松林研究員團隊 獲2020年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日期:2020年11月11日 11月6日,我院中藥質量和代謝組研究室李松林研究員團隊申報的「基於液-質聯用的多組學整合分析策略構建及在中藥整體質/效/毒評價中的示範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 喜報!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今天在京接受表彰!
    喜報!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今天在京接受表彰!上海112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我院葛均波院士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 華中科技大學全國第3,走出116位傑出醫學校友,附屬醫學院更硬核
    醫學發展是國家大計,近日,軟科發布了中國大學造就傑出醫學校友排名,華中科技大學以116名傑出醫學校友總數位列榜單第3。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20項,省部級科技獎399項,其中一等獎87項。近20年來,同濟醫學院共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6項,國家"863計劃"38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1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46項,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90餘項等,累計到帳科研經費近30億元。
  • 肇慶一中傑出校友參與完成的項目喜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喜報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牽頭完成的項目「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由何建行教授課題組領銜完成。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另有3位山大校友入選!
    她為人正直, 治學嚴謹,醫德高尚,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林巧稚杯-婦產科好醫生」等多項獎勵和榮譽。她注重青年人才培養,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她所帶領的團隊已培養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優青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6人,齊魯青年學者2人。
  • 胡彩萍獲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
    新銳大眾記者日前從省地礦局獲悉,日前,中國地質學會首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評選結果揭曉,該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新能源開發利用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胡彩萍從百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10名獲獎者之一。
  • 清華大學5位教授12位校友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清華新聞網6月2日電(通訊員 田陽)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主要表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及團體,共評選產生10個獎牌獲獎團隊、28名獎章獲獎人選、258名獎狀獲獎人選。清華大學5位教授12位校友分別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和獎狀。
  • 喜報!我縣​鹽鍋峽鎮小茨村司輝蘭家庭喜獲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
    喜報!我縣​鹽鍋峽鎮小茨村司輝蘭家庭喜獲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榮譽稱號 2021-01-05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報!五位山大人當選2019兩院院士
    喜報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我校陳子江副校長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術才副校長當選為工程院院士。此外,我校三位校友同時當選:數學77級張繼平校友、化學80級馬大為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醫學78級曹義海校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五位優秀山大人簡介陳子江,女,1979年9月入山東醫學院醫療系學習,獲醫學學士,1989年12月獲醫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
  • 發衛星,上聯播,N個全國一等獎,11月的北航,喜報連連!
    多位北航校友擔任長徵五號、嫦娥五號發射重要職務,北航多個科研團隊為此次發射貢獻智慧。202011.25>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技術技能大賽在江蘇南京舉辦,我校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兩支參賽隊伍喜獲佳績,獲得教師組一等獎、學生組一等獎以及院校優勝獎。
  • 地大王偉教授獲「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楚天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肖楊通訊員徐燕)近日,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銀錘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王偉教授獲「金錘獎」。
  • 我市7項科技成果喜獲省科學技術獎
    在7月2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我市有7項科技成果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居全省第4位。這7項科技成果分別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柴油機高效後處理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昌邑市龍港無機矽有限公司完成的「環保型紡織品用矽基阻燃劑的研發與產業化」等2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壽光市魯麗木業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可飾面定向刨花板製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等3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外籍專家皮特·譚伯格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揭曉
    ◎張麗華/文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近日在京揭曉。經過嚴格的評選程序,15位優秀的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分設地質科技研究者獎、野外地質工作者獎、教師獎。此次評選的15名獲獎者中,南京大學唐朝生等7位同志獲地質科技研究者獎;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胡彩萍等7位同志獲野外地質工作者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劉華同志獲教師獎。黃汲清是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祝賀:東南大學3位校友榮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在其中7名建築設計大師中,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三位傑出校友錢方、桂學文、張鵬舉榮列其中,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迄今為止,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已培養了14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什麼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是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國家級榮譽稱號。
  • 喜報!上海教育系統7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
    喜報!上海教育系統7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上海112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接受表彰,其中7位來自上海市教育系統。他主要從事精細化工尤其是功能染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獲2016年度法國-中國化學會講座獎和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獎。田禾帶領研究團隊,在分子機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眾多創新性突破。
  • 5位院士校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南京大學在這項榜單中雄踞全國第一!
    195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首次設立。作為中國五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之一,極具含金量。近日,第三方機構發布了&34;榜單。據統計,一等獎設立64年來南京大學共有5位校友獲得榮譽,居國內高校第一。1956-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詳細名單據統計,1956-2020年,南京大學共有五位本科校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1940屆校友王德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1925屆校友秦仁昌、中國科學院院士
  • 全國第三!7名中科大人摘得2020科學探索獎
    9月25日,50位青年科學家摘得2020科學探索獎,每人將獲得300萬獎金,獎金總額高達1.5個億。據悉,該獎是由騰訊出資,並聯合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這是第二次頒發該獎。,其中3人在中科大供職,來自能源環保領域的傅堯、徐集賢和前沿交叉領域的彭承志;李學龍、劉磊、王鑽開、李婧則為中科大校友,值得一提的是供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李婧也是中科大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