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黃金三角區」是臟器、血管、神經、穴位的聚集地,是人體重要的功能區域,老人日常一定要養護好這些地方。到底,人的身體上具體分布著哪些三角區?針對這些區域,老人又應如何做好養護工作呢?帶著以上問題,記者採訪到有關專家。
養護三角區促進五臟陰陽平衡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鄧葵興表示,中醫養生講求固本培元,要求五行與五臟(即肺、肝、腎、心、脾)互相配合,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有活力,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老人尤其要注重對鎖骨三角、手背三角、膕窩三角、足三角等部位的養護。只有調養好人體的功能區域,才確保人體的臟器、血管、神經等得以正常運行。」鄧葵興說。
鎖骨三角補益肺氣
鄧葵興指出,鎖骨三角即鎖骨下窩,位於鎖骨中段下方2釐米處,按壓有酸痛感。這個位置的裡面為肺尖,附近還有鎖骨下神經和鎖骨下的動脈,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解剖位置。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鎖骨下窩的位置正好是人體的中府穴,其上有氣戶、雲門等穴位。這些穴位屬於手太陰肺經,由於距離肺尖較近,所以可治療咳嗽、咳痰、氣喘等;通過點按或者中藥貼敷來刺激,能夠達到補益肺氣、止咳平喘、清瀉肺熱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在貼敷鎖骨三角區上的穴位前,應先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辨證,再根據具體的體質及陰陽偏盛情況,選擇合適的中藥,才有助於對症治療。」鄧葵興說。
手背三角美容通便
手背三角即食指和拇指交界的三角區,上面分布著二間、三間、合谷等穴位,經常按揉可以治療熱病及指痛麻木等。
將拇指和食指併到一起,會有一塊隆起的肌肉,最高的地方就是合谷穴。合是匯聚,谷就是指山谷,意味著這個穴在山谷之間。合谷穴所在之處正是人的虎口,虎口就像山谷一樣。
二間穴和三間穴分別在合谷穴的下方,是大腸經的第二、第三個穴位,所以以「二、三」來命名。它們的別名也是谷,二間別名間谷,三間別名小谷。兩穴次於合谷穴,但都與合谷穴相匯合,就像一條山脈的幾個主峰一樣,依次排開,形異景卻同,治療的效果是非常相似的。
合谷的最大作用是鎮痛,比如牙痛、頭痛等,刺激合谷穴效果甚佳。配合刺激二間穴、三間穴,可進一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消除手部腫脹;對於便秘、消化不良等大腸經主治之症,同樣有相應的治療效果。
此外,因「口面合谷收」,合谷穴能夠疏通陽明經氣、祛除面風,是常用的美容經穴之一。
膕窩三角增強抵抗力
鄧葵興指出,在人體膕窩部的膕窩三角區,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經過的地方,有陰谷、委陽、委中、浮郗等穴位分布。老人經常拍打此區域,能夠起到增強抵抗力、治療腰背酸痛的作用。
因「腰背委中求」,中醫在治療腰背部疾患、膝關節勞損時,常選取委中穴為治療要穴。委中穴又是膀胱經的「下合穴」,即這條經脈上氣血匯聚的穴位。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委中穴是一個比其他穴位功能更廣、效用更強的穴位。
加上腎經同樣會經過膕窩三角區,又因「腎主先天」,為元氣(即抵抗力)之所主。經常拍打此處,更有助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足三角滋養腎陰
在足三角區內,分布著三陰交、復溜、太溪、水泉、然谷等穴位,大部分屬於足少陰腎經之穴。
因此,不論是按揉,還是艾灸此三角區,皆能起到不錯的滋養腎陰的效果,尤其適合腎陰不足的老人進行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