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論,重塑了物理學今天的面貌

2020-09-09 中科院物理所

科學無國界

我們是知識的搬運工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並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生物之旅》一本。

在女性被認為智力不如男性的時代,諾特贏得了男同事的欽佩。她解決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新發現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她證明了一個革命性的數學定理,從而改變了物理學家研究宇宙的方式。

1882年,艾米·諾特出生於巴伐利亞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她的父親馬克斯·諾特(Max Noether)是一位以研究代數幾何而聞名的數學教授,但艾米最初感興趣的是語言學。在獲得英語和法語教師資格後,她才開始學習大學水平的數學,儘管當時德國大學不允許女性讀大學。

這一規定在1904年被修改,1907年,諾特獲得她的博士學位。她的論文研究的是抽象代數,特別是不變量理論——函數或函數組在函數變換時保持不變的性質——正是在這一領域,她迅速建立了自己的聲譽。1909年,她受邀加入德國數學學會。

1910年以前的諾特

1915年,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和菲利克斯·克萊因帶著一個問題找到諾特。愛因斯坦已經在那年的早些時候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但它理論上似乎有一個令人擔憂的漏洞。在某些情況下,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原則——能量守恆被破壞了。

1915年,希爾伯特和克萊因找到作為不變量專家的諾特。如果有人能找到填補理論漏洞的方法,那只能是她了。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對的。諾特的方案成為理論物理中最優雅最有力的結果之一。

諾特定理—— 守恆 對稱

諾特的理論可以表述為:

如果一個系統的拉格朗日量具有某種連續對稱性,那麼那麼系統一定存在一個與之相關的守恆量,反之亦然。

讓我們來解讀一下這個表述。

首先,守恆量是系統中不隨時間改變的某種性質。例如,如果我輕擊一個高爾夫球,那麼球的質量在我擊球和它(希望)進洞之間的時間內不會改變。因此,球的質量是系統的守恆量。

相反,球的速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無論是通過與草的摩擦還是與地面碰撞都會影響到速度。在這種情況下,球的速度不是守恆量。

接下來是連續對稱的概念。回想一下在小學時,我們可以說一個正方形在旋轉90度時具有旋轉對稱性。這意味著,當我們將一個正方形旋轉90度時,最終的狀態看起來就像我們什麼都沒做一樣然而,這個結論僅僅對某些特定的角度成立。如果我們改為旋轉45°,最終狀態將與原始方向明顯不同。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有離散的旋轉對稱性。

正方形的旋轉對稱性

現在想像在一個圓上進行同樣的操作。然而,這一次不管我們把圓旋轉什麼角度,圓看起來總是完全一樣的,即使那個角度是非常非常小。這意味著圓具有連續的旋轉對稱性

最後,什麼是系統的拉格朗日量?要講解拉格朗日量,我們必須首先理解物理學中的另一個基本概念:最小作用量原理

實際上,這表明宇宙是「懶惰」的。物理系統的運行方式使得系統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演化所需的「努力」最小化。我們將這種「努力」稱作系統的作用量。

例如,在我擊球後,一般來講,物理系統從「我腳下的球」發展到「洞內的球」。沒有什麼能阻止球從我的腳下經過一段遙遠的路逕到達距離球洞的10英尺遠處,除非系統「在這條路徑上的作用量」遠遠大於「球按照我們所期望的軌跡運動時的作用量」。後一條路徑,即球真實走過的軌跡,是作用量最小化對應的軌跡。這正是最小作用量原理所起的作用。

這和拉格朗日量有什麼關係?拉格朗日量通過讓整個過程中的作用量最小來描述系統的能量在一個過程中應該如何變化。通過在一組稱為運動方程的微分方程中考察它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行為,我們可以確定系統是如何根據最小作用量原理從一種狀態發展到另一種狀態的。

即將進洞的高爾夫球。球運動的路徑即使得系統作用量最小的路徑,可以從拉格朗日量得到這一路徑。

回到諾特定理。拉格朗日量具有連續對稱性意味著什麼?如果當系統沿著某個坐標連續變換時,它的拉格朗日量不變,那麼這個系統被認為關於那個坐標是連續對稱的。

所以,考慮一個經典的物理考試問題:兩個相同的球在x軸上的碰撞。假設沒有摩擦或空氣阻力,可以很容易地表明,系統的動力學只取決於球的位置和速度之間的相對值,而不是它們的絕對值。

如果我們在x方向上同時將兩個球平移任意相同距離,那麼兩個球在位置和速度上的差異是不變的。因此,系統必須以與之前相同的方式運動,就好像它根本沒有被移動過一樣。由於這種行為是通過拉格朗日量進行編碼的,這意味著它也不能通過x方向的平移來改變。所以系統的拉格朗日量必須在x方向上具有連續對稱性!

諾特告訴我們,這種對稱性意味著存在一個守恆量,在這種平移對稱的情況中,守恆量是動量。這就是動量守恆定律的起源!我們用來處理與這種假設相關的問題時所用到的工具,就是描述系統的拉格朗日量存在對稱性的結果。

類似地,如果系統的拉格朗日量是旋轉對稱的,將系統旋轉任意角度後拉格朗日量不變,那麼角動量在系統中是守恆的。描述行星引力的拉格朗日方程是旋轉對稱的,所以角動量在行星的軌道上是守恆的。由於某種對稱性,電荷也會是守恆的,這一次是涉及的是波函數的規範對稱性這種更深奧的概念,它的細節需要參考相應的專業文章。

「修補」 廣義相對論

這些想法實在太棒了,但是它如何幫我們解決廣義相對論中的問題呢?

回想一下,希爾伯特和克萊因已經意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廣義相對論中能量不守恆。我們知道,能量通常是守恆的,所以根據諾特定理,能量守恆要與某種對稱性相關——事實確實如此,那便是時間平移對稱性。如果一個系統在時間平移下是對稱的——如果系統的拉格朗日量不顯式依賴於時間——那麼系統一定是能量守恆的。

諾特意識到,這就是答案。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不像牛頓力學中那樣是一個絕對量,它隨著時空的彎曲而流動、扭曲。時間平移對稱性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適用於廣義相對論,即在時空平坦或接近平坦時才行,所以,對於時空彎曲的情形,能量不需要守恆!

因此,通過結合她在抽象代數方面的專業知識和令人不可思議的分析思維,諾特不僅填補了20世紀最重要理論之一的漏洞,還揭示了理論物理學中一個真正的基本概念。她的定理奠定了我們每天在教室和世界上遇到的大量物理現象的基礎。

對其他領域的啟示

諾特定理的威力遠不止於此。

即使是在粒子物理學中,諾特定理依然適用。威爾切克說:「我們不得不依靠理論上的洞察力以及關於美、美學和對稱性的概念來猜測事物的運作方式。」諾特定理在這方面就很有幫助。

在粒子物理學中,關係到的對稱是被稱為規範對稱的一種比較隱秘的對稱性。電磁學中就有這樣的對稱性,它導致電荷守恆。規範對稱出現在電壓的定義中。例如,電池兩端之間的電壓是電位差的結果。電勢本身的實際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差值。

這就產生了電勢的對稱性:它的整體值可以在不影響電壓的情況下改變。這個特性解釋了為什麼一隻鳥可以坐在一根電線上而不會觸電,但是如果它同時接觸兩根處於不同電位的電線時,安息吧,小鳥。

小鳥站在電線上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物理學家擴展了這一想法,發現了與守恆定律相關的其他隱藏對稱性,從而發展了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威爾切克說:「這是一種概念上的聯繫——一旦你意識到這一點——就像你有一把錘子,然後你就可以去找釘子來使用它。」物理學家在發現守恆定律的任何地方都尋找對稱性,反之亦然。依靠對稱性建立的標準模型解釋了基本粒子的行為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威爾切克就因其在發展標準模型中的貢獻獲得了2004年諾貝爾獎。就其精確預測實驗結果的能力而言,現在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學理論之一。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沒有人知道諾特這個人。這是一個被愛因斯坦描述為「自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以來出現的最重要、最有創造力的數學天才。」

儘管如此,她從未擔任過永久教師。希爾伯特被迫在哥廷根用自己的名字宣傳她的講座課程,這就是當時大學等級制度中對女性學者的排斥。隨著1933年納粹勢力的崛起,她搬到了美國。在1935年因癌症突然去世之前,她本應和愛因斯坦一起在普林斯頓大學開始工作。

我們只能想像,如果命運讓他們的天才結合起來,會帶來哪些發現。

作者:Jason Segall

翻譯:Nothing

審校:Dannis

原文連結:

https://medium.com/cantors-paradise/noethers-theorem-how-symmetry-shapes-physics-53c416c1f19c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emmy-noether-theorem-legacy-physics-math

tian

tian

xiang

shang

今天我們將送出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生物之旅

《生物之旅》將帶你全面地了解生物學的發展歷程,介紹了100個生物學上的重大發現。從史前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啟蒙時期,一直到現代,書中描述了各個時期生物學的重大發現、奇聞異事,以及著名的生物學家。

本書全面地展示出生物學的魅力,圖文並茂,描述生動而形象,同時能夠啟發讀者思考,是一本非常實用、有趣的科普圖書。

互動問題:在你熟悉的領域,有哪些令人驚豔的理論?

請大家嚴格按照互動:問題答案的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參與互動,格式不符合要求者無效。

*本活動僅限於微信平臺

編輯:Dannis

相關焦點

  • 這個由女性數學家創建的理論 重塑了物理學今天的面貌
    愛因斯坦已經在那年的早些時候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但它理論上似乎有一個令人擔憂的漏洞。在某些情況下,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原則——能量守恆被破壞了。1915年,希爾伯特和克萊因找到作為不變量專家的諾特。如果有人能找到填補理論漏洞的方法,那只能是她了。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對的。諾特的方案成為理論物理中最優雅最有力的結果之一。
  • 他的靈光一現,重塑了現代物理學
    20世紀初,開爾文勳爵在一次演講中聲稱:「動力學理論認為熱和光都是運動的方式,現在這一理論的優美和明晰,正被兩朵烏雲籠罩著。」隨後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對這兩朵「烏雲」的探索帶來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大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一位撥開烏雲,帶來光芒的劃時代人物。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理論
    但在理論地掌握材料上,在自然觀上卻低於古代,結果導致唯心主義和神秘的目的論。開始由哥白尼給神學寫挑戰書的自然科學,被牛頓以神的第一推動的假設,向宗教投降,科學又深深地禁錮在神學之中。牛頓那個時代科學沒發展到今天程度,不可能回答第一推動的問題。到了愛因斯坦和霍金時代,當然不再相信人格化神論,但相信有自然神,也就是自然法則。那麼這個自然法則是什麼?愛因斯坦和霍金沒有回答。
  • 巴裡·西蒙專訪:重塑物理學的數學家
    但理論物理學家經過多次突破,才開始理解這一現象。作為一位使用數學工具解決自然界出現的理論問題的數學物理學家,西蒙和合作者一起認識到,為描述量子霍爾效應而創建的方程是拓撲學的一種表現[2,3]。正是拓撲學使材料的電阻對微小的變化具有魯棒性,使其僅在離散的跳躍中發生變化。
  • 理論物理學中的五大問題
    理論物理學家李·斯莫林(Lee Smolin),在他2006年頗有爭議的著作《物理學的麻煩:弦論的興起,科學的衰落以及下一步》中指出「理論物理學中的五個大問題」。物理問題1:量子引力問題量子引力是理論物理學的努力,旨在創建一個包括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理論。當前,這兩種理論描述了不同的自然尺度,並試圖探索它們重疊的尺度,這些結果並不十分有意義,例如引力(或時空曲率)變得無限大。(畢竟,物理學家從來沒有看到自然界中真正的無限,也不想!)
  • 2017年諾獎:百年現代物理學,今天做了個了斷!
    這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個特殊的意義:百年的現代物理學,今天終於做了一個了斷!0.5個諾貝爾物理學獎:1983年和Fowler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Chandrasekhar(錢德勒塞卡)。他獲獎的頒獎詞是「對恆星的結構和演化中的物理過程的重要性的理論研究」,而錢德勒塞卡在這方面最為重要的研究是發現了以前認為的恆星演化的最終產物白矮星必然有質量上限,這就奠定了理解中子星和黑洞形成的理論基礎。
  • 金剛碾破物理學煩惱,物理學大統一理論
    原子中都無法束縛住粒子,如何能夠讓粒子住這個模型中呢!此經中講一合相,可以通過這個實現物理學大統一了。西方科學家集體被封印在觀察創造實在這句話當中。量子理論最折磨人的是不可以理解,計算已經很吻合了。這個虛空就是代表著無形無相的大道。《金剛經》中講一合相,所謂的合相,也是這個道理。比如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現有的量子理論計算應用是很吻合自洽的,經典理論在一定範圍也是自洽的。新的大統一理論必須要保持這些獨立性。物理學大統一理論,不可以住和相,不住合相,不住非和相,不住非合相。如此,就可以得到物理學大統一理論了。
  •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吃飽飯和考試拿一百分,哪個重要?一般人首選吃飽飯,但物理學家大部分可能選考一百分。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極簡科學史物理學,從伽利略開宗,到牛頓立派以來,地球上已經有成千上百的先輩們為這門科學嘔過心瀝過血。物理學的經典教義從開創之初,就寫著三個大字——大統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有志於入得此門者,都得先背下這條鐵律。
  • 理論物理學中尚有疑問的五個大問題
    在2006年出版的頗具爭議性的著作《物理學的麻煩:弦理論的興起、科學的衰落以及下一步的發展》中,理論物理學家李·斯莫林指出了「理論物理學中的五個大問題」。問題1:量子引力問題量子引力理論是理論物理研究的成果,既包括廣義相對論又包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理論。
  • 楊振寧為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哪些成就?
    這主要是因為楊振寧的主要貢獻都在理論物理學領域,而且很多人接觸到的物理學都是牛頓理論,對他們來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僅僅是一個名詞,你要問具體都說了啥,其實絕大多數人是回答不上來的。而楊振寧所做出的成就其實要遠比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要艱深許多,因此,就更少知道他做了什麼。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主觀經驗從何而來似乎與物理學無關。然而,一些科學家推測,也許理論物理學的最深層包含了闡明這個問題所需的洞察力,他們認為量子物理學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意識與量子物理學意識和量子物理學結合的最初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量子物理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這個理論中,量子波函數由於有意識的觀察者對物理系統進行測量而崩潰。這是量子物理學的解釋,引發了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證明了這種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的荒謬,只是它確實完全符合科學家在量子層面觀察到的證據。
  •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有哪些貢獻?
    作為當今世界的物理學大師,楊振寧在理論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是在世第一對於楊振寧的物理學貢獻,兩彈一星元勳、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做出過高度評價。
  • 物理學的「四大神獸」
    哈嘍,大家好,我是崽偉,今天我們來講講物理學的四大神獸。四大神獸大家肯定都知道。分別是芝諾的烏龜、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薛丁格的貓。那麼你們知道它們的定義嗎?在注重嚴密的公式和和嚴謹的論證物理學中,這個問題困擾了,物理學家2000年。其實單靠物理學是無法解釋清楚的。因為根據公式算,人類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可是在現實中人類不可能追不上烏龜。所以這個問題涉及數學的極限概念,直到微積分這門學科的建立。
  • 盤點改變歷史面貌的方程式 太神奇
    摘要:數學家斯伊恩·斯圖爾特曾出版過一本十分優秀而專業的書,書名為《探索未知:改變世界面貌的17個方程式》。歷史:早期研究由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布萊斯·帕斯卡開始,但最終成型由瑞士科學家詹姆斯·伯努利完成;而目前使用的鐘形曲線來自比利時數學家阿道夫·凱特勒。
  • 膨脹了,我一個理科痴線也可以讀的物理學
    在科學裡,我們做實驗、進行觀察,不斷試錯,隨時做好準備用更好的理論取代先前的錯誤和不完整的想法,我們在自然中發現規律,在描述規律的數學方程中發現美……一直以來,是科學加深並延展著我們對客觀世界真實面貌的了解。不可否認的是,科學家和其他人所有人一樣,都會懷抱夢想,也會懷抱偏見。
  • 打破物理學!新的終極理論宣稱:夸克可能不存在,或是一種錯覺
    研究人員試圖用一個單一的理論來描述自然界所有的基本力,這個統一場論甚至難倒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花了生命的最後三十年來研究這個理論,但都沒有成功。然而,新物理學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發現了許多新粒子,這導致了一項科學共識,即粒子譜應該反映了時空的對稱性。然而,由於時空的四維顯然無法解釋所觀察到的粒子,如質子和中子,因此出現了內部對稱和微觀維度等現象。
  • 最前沿物理學——宇宙是幻象
    【每日科技網】   一個世紀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支配著無限小的規律似乎難以理解。然而,如果我們承認量子現實只是一種錯覺的話,那麼一切就清楚了!這一認識將掀起一場全面的革命。
  • 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學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全部都是虛構的,但是也不免會產生好奇,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學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像這樣的事情,是僅限於人類的幻想,還是真的可以實現呢?下面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以火車作為參照系的話,那麼當這束光到達車頭時,剛好用了1秒鐘的時間(註:為了方便討論,這裡取了光速的近似值,即每秒30萬公裡),很顯然這是合情合理的。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理論終獲獎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烏爾夫-丹尼爾森說:"隨著我們的探測越來越接近黑洞的地平線,自然界可能會有新的驚喜。"蓋茲(Ghez)是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她出生於紐約市,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而就在兩年前,2018年該獎項是55年來首次授予女性,當時唐娜-斯特裡克蘭因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而獲獎。
  • 理論物理學已陷入困境?我們對自然的認識並不比上世紀70年代更多
    這意味著,在自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的近50年裡,我們的理論物理學不知何故,已止步不前,正在陷入困境!這絕對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它正在發生著,而絕非危言聳聽。如果將科學史回溯到200多年前,在那個年代,科學研究還僅僅屬於富家子弟的專利,但即使那樣,科學理論的發展卻沒有出現如同當今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