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青蛙
19世紀末,美國一位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現在在生活中已經演變為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在優越的環境中也要隨時保持警惕之意。
但真實情況確實這樣,美國動物學家為此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青蛙放入加熱器皿中,注入水後以每分鐘約1.1攝氏度的速度進行加熱,隨著溫度的上升,青蛙便開始變得躁動不安,並試圖逃離。最終他得出結論,如果條件允許,青蛙在水溫變熱後一定會逃離出去。所以,不要把青蛙想的那麼傻了,其實是我們被蒙蔽了。
魚的記憶只有7秒
相信很多人在情感雞湯裡常常能用魚的7秒鐘記憶來形容短暫而美好,很多想變成魚忘卻煩惱痛苦,重新開始。其實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研究學者就做了一個實驗,他在一個長形的魚缸內放射一條光線,每隔20秒在光線上釋放電擊,魚便懼怕電擊不敢靠近,當不釋放電擊,挪動光線位置時魚還是以為那條光線帶電而不敢靠近,而且實驗結論顯示,如果進行合理訓練,魚可以一個月躲開光線。所以說,魚的記憶遠不止七秒鐘。
斑羚飛渡
《斑羚飛渡》沈石溪創作的小說,也是我們深知的故事,因為他是我們上學時課本裡的內容。《斑羚飛渡》一文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生死存亡之際,它們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讓年輕斑羚擺脫困境。它寓意是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但是你要知道,這只是小說中的虛構情節,文中描述七八十隻的群體現實中是不符合斑羚的習性的,他們是一種無組織無紀律的動物,更不用說有領頭羊一說了。但是,小說中所體現的精神和對盜獵者的批判是毋庸置疑的。
鴕鳥心態
我們時常能聽到,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在土裡,頗有些掩耳盜鈴之意。但是現實中,鴕鳥遇到危險,可能會回頭看眼土洞裡自己的蛋,而且會以7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逃跑,有研究表明,鴕鳥的戰鬥力不亞於一頭成年的雄獅!
這些我們曾經被奉為真理的雞湯故事,你是否也一直被矇騙呢?其實,這些故事之所以能夠成為雞湯,最重要的是他們體現出的哲理、意義、精神等等,能夠為我們的前行明辨是非、指引方向、給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