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篇催人上進的文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觀點,總是能讓我們熱血沸騰。
但是到了現在,人們開始不喜歡這些雞湯文了,甚至看著就煩,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毒雞湯。
愛迪生說,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這句話一度催人上進,作為一個心靈雞湯來使用。可是當人們發現了的後半句話"但很多時候那1%才是最重要的"後才明白∶原來,成功並不只是靠努力就能取得的,這個名言也就變成了毒雞湯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的人就身在羅馬。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如果是石頭到哪都不會發光。
毒雞湯所表達的,正是對那些傳統雞湯文的反擊。
傳統的雞湯文一味地強調努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其它的客觀因素。努力是很重要,可是只是努力怎麼行呢,成功哪裡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有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有四等人:一等人是聰明且勤奮的人,二等人是聰明且懶惰的人,三等人是愚蠢且懶惰的人,四等人是愚蠢且勤奮的人。
在這個劃分中,愚蠢且勤奮的人居然比愚蠢且懶惰的人更低一等。聽著有點極端,但是想一想又不無道理。
只知勤奮,一味用強,如果努力方向是錯的,那麼只能是南轅北轍,離目標越走越遠。
因此,雞湯文中那種只能奮鬥的想法並不能說是正確的。
另外,雞湯文往往帶有虛假性。
哈佛4點半圖書館,有尊嚴的難民成為了石油大王,這些雞湯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而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有一個故事讓人非常感動∶一位母親手機中留下了簡訊,告訴自己孩子一定要記住自己還愛著他。
但是到後來隨著調查逐漸深入,發現這個故事並沒有具體來源,很有可能是虛假新聞。
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可能是有的人編造出來的。雖然這個故事讓人感動,是一個弘揚偉大的母愛的故事。但是虛假的就是虛假的,公眾要的是真實性。
想想前段時間的一些所謂的考生跪謝父母的視頻。人們在觀看的時候非常感動,但是最後卻得知這其實是擺拍的,不知心中是何滋味,有沒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弘揚正能量是好事,但是不能用一個虛假的故事糊弄大眾。消費公眾的情感,很可能會讓公眾對這種故事產生抵制,讓真正值得關注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幫助。
以前人們喜歡雞湯文,是因為那是一個充滿發展的時代,可以說機遇非常之多,人們通過努力來獲得成功是一個完全可行的方案,國家也需要一個又一個勤奮的人為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國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階級的固化,競爭日益激烈,努力的重要性逐漸被削弱。
人們發現奮鬥似乎不能解決一些問題了,有人奮鬥了一生還是一無所有,在996盛行的當下更是如此。
很多人拼命工作,十幾年一如一日,但是仍然不能在北上廣買套房子。
心靈雞湯中的那些故事似乎只能在文字當中發生了,人們難免會對心靈雞湯中的那些靠著努力奮鬥和獲得成功的故事產生質疑。
應當指出的一點是,雖然雞湯文不靈了,但是一味強調毒雞湯也不是正確的做法。
到最後,沉浸在雞湯文的人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其實是一個弱者,說毒雞湯的人發現其實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
其實毒雞湯也好,心靈雞湯也好,都只是強調精神的重要性,缺乏行動力。
正確的做法是做事應當從自身情況出發,既要努力,也要正確的努力,這樣才是一個理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