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淪陷在了雞湯文和微商的槍口之下。朋友圈逐漸取代電視購物,成為劣質保健品、假冒偽劣藥品、減肥豐胸類產品的營銷渠道。然而雞湯文和微商也有不同:微商之「傷」,在於頻繁刷屏,讓人不勝其煩,以至於最後不得不將朋友屏蔽拉黑,朋友都做不得;雞湯文之「惡」,在於表面看來的勵志陽光正能量,其實是在為隱藏其中的廣告做掩護。更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不知不覺成為了這類內容的推手。
當你認識的一些老年人每天都在不厭其煩地轉發《拔出來,別插著睡》《男女晚上欲望不能太強》《18歲花季少女做雞的經歷》……這些沒有最汙只有更汙的文章時,相信我,不是老年人變壞了,而是標題黨太兇猛。在各種聳人聽聞的標題背後,要麼是貌似科普的「偽科學」,要麼是虛假廣告大行其道。這類雞湯文在老人們善意的轉發之下,不經意間害了身邊人,也讓某些人坐收漁翁之利。
今天咱們就來見識一下,大家是如何成為騙子的幫兇的,順便揭露一下雞湯文背後獲利豐厚的「轉發」產業鏈。
首先登臺的是微信公眾號或者APP轉發平臺。上面提到的雞湯文大多由專門的微信公號或者APP等轉發平臺進行分發,註冊人員通過轉發附帶廣告的文章來獲取分成,每轉發或點擊一次1到6分錢;一篇10萬+文章,轉發平臺可獲得3萬元左右的灰色收入。
通過微信及相關APP平臺,搜索「轉發文章」,我們能夠搜到很多轉發任務平臺公眾號。「轉發分享文章就能賺錢,1分鐘賺1元,躺著月入萬元」是他們慣用的宣傳口號。轉發文章的內容不外乎是「健康」、「育兒」、「風水」、「情感」等大眾普遍比較關注的類型。
其次是轉發者。雞湯文的轉發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套用了「傳銷」的手法:用戶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後,只要有人閱讀,系統會自動統計閱讀量,每次有效閱讀,用戶可以獲得0.03元至0.05元,如果有人再次轉發的話,閱讀提成也同樣分給註冊用戶。傳銷需要有源源不斷的下線來加入,雞湯文的轉發也是如此,「用戶可以招收徒弟,當徒弟分享文章獲得收入時,每次收入提現成功時,會有提現金額的20%作為初始客戶的下線提成。」至於這些費用的來源,當然就是那些因為聽信了虛假宣傳而上當的你的那些「朋友們」。
來聽聽從業者的說法:「原來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到百十來塊,後來轉發平臺多了,做的人也多,加之騰訊打擊,轉發文章的收益逐漸下降。平臺和轉發者的收益都來自廣告主,當然轉發者拿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最後是轉發文章的廣告連結。在淘寶上幾十元包郵的減肥茶、減肥膠囊、保健內褲等,同品牌、同規格產品在朋友圈裡可以賣數百上千元,價格相差十倍以上。在正規平臺投放不了廣告的產品全部轉戰朋友圈,把朋友圈弄得烏煙瘴氣。而所有的雞湯文廣告本身只有一個原則:只要產品不害人害命,別的都沒事。
而從監管方面來看,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微信方面雖然會對這類「轉發賺錢、刷分刷榜類」的誘導行為進行處罰,但是處罰形式不外乎「刪文、限制帳號部分能力或封禁帳號等」,並不能對虛假產品做到真正有威懾力的打擊。況且,對於此類惡意廣告在微信中的出現,微信同樣也是受害者。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分享精神,但是在分享之前,一定要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不要偏聽偏信,最重要,不害己,不傷人,才是王道。(文/紫月 圖/網絡供圖)
(責任編輯:張功成 H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