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的貴州遵義老支書

2020-12-05 央廣網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位於大山深處,過去這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貧窮的根子就是缺水。全村900多號人就靠一口老井打水喝。井水渾濁,難以入口。這裡只能種一些耐旱的苞谷,粗硬難咽的苞谷沙飯是當地人常年的主食。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要想吃大米飯,大年三十才有米湯喝。

1958年黃大發成為草王壩的大隊長,為了實現吃上大米飯的夢想,23歲的他下決心要讓村裡的生活變個樣。

1962年草王壩村的引水工程開始了,要把山那邊的螺螄河水引過來首先要鑿一條一百多米長的穿山隧洞,黃大髮帶領村民們用鐵錘和鋼釺,摸索著一點一點開鑿。歷經二百多天,隧洞打通了,但是由於水渠過於簡陋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

在村民們灰心失望的時候,執著的黃大發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誓言。在黃大發不折不撓的努力下,1992年草王壩引水工程再次開工了。這一次建渠需要橫跨三座大山和三處陡直的絕壁,在絕壁上面開鑿要從懸崖頂上把人一點點往下放,然後懸在絕壁中間施工,腳下就是萬丈深淵。

當時連請來的專業施工隊都望而卻步,但57歲的黃大發二話不說,把纜繩系在自己身上,讓人拉著翻下了懸崖。黃支書當時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他都能夠像這樣子下去,大夥和施工隊都沒話可說。施工隊在前面鑿壁打槽,村民們在後面挑土砌堡。沿著懸崖峭壁一寸一寸鑿,一尺一尺敲,水渠一米一米向前延伸。

1995年,這條總長近10公裡,地跨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的「生命渠」終於通水了。清凌凌的河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給村民帶來了幸福的希望。

黃大髮帶領村民奮鬥了整整36年,終於實現了當初立下的誓言!

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為人民。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以實幹苦幹帶領鄉親力拔窮根。

相關焦點

  • 黃大發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中天金融見證老支書珍貴時刻
    2018年3月1日20:00,《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在央視CCTV-1綜合頻道播出,遵義市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 感動中國!黃大發牽手中天金融讓「救命渠」變「致富渠」
    2018年3月1日20:00,《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遵義市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黃大發老支書激動地說。今年83歲的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名譽村支書。他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壩,海拔1250米,由於嚴重缺水,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非常困難。1958年黃大發當選為草王壩大隊大隊長後許下承諾,「一定要想方設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
  • 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的無悔人生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一個被層巒疊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村莊。千百年來,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心酸的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 水是草王壩人的窮根,是草王壩人生生世世的想、年年歲歲的盼、日日夜夜的求。 村裡有一位老人,今年82歲,他和大山較勁,用36年的時間只幹了一件事:修水渠。
  • 《一天渠 一輩子 一初心》 黃大發先進事跡走出國門
    車行駛在革命老區遵義播州的群山之間,一路大霧,路邊常是百米深的懸崖。我們的目的地,是大山深處的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原草王壩村)。為改變村裡千百年來缺水的歷史,如今83歲高齡的老支書黃大發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帶領村民,鋼釺鑿、風鑽敲,前後歷經30餘年,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10公裡的「天渠」,使曾經閉塞的貧困村實現重大轉折。
  •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揭曉:盧麗安等榮膺
    央視新聞3月1日消息,1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盧麗安、黃大發、謝海華夫婦、王珏、黃大年、劉銳、西藏玉麥人、楊科璋、廖俊波、盧永根榮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 貴州:「時代楷模」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告會感動幹部群眾
    開山引渠「時代楷模」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告會感動貴州幹部群眾    新華網貴陽6月29日電(記者李黔渝)「我在草王壩幹了三件事,引水、修路、拉電,也實現了我心中的願望。」28日上午,在貴州省委大禮堂舉行的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告會上,83歲的黃大發簡短質樸的話語和他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愚公移山」的精神,讓在場的幹部群眾深受感動。
  • 「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發布 黃大發、文朝榮等入選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程曦)英雄是奮發向上的力量,年份是時間沉澱的醇香。6月30日,「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正式發布,黃大發、文朝榮、姜仕坤、李桂蓮、李光、張有光、餘留芬、鄧迎香、楊波、潘學軍等十位奮戰在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的先進典型被授予「年份英雄」稱號,集中展現了全省脫貧攻堅戰場一線湧現的主力軍和群英譜。
  • 絕壁「紅旗渠」的故事(上)——「年份英雄」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條渠
    巡渠時的黃大發快活得像個孩子。 (田維野 攝)貴州日報編者按:莽莽黔北深山裡,藏著一條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大山之間蜿蜒盤旋。這條修建歷時36年之久,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滋潤了祖祖輩輩乾渴貧窮的村莊。
  • 上海大學研支團參觀大發渠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李立陽)6月16日,上海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全體黨員跟隨名城小學黨支部,前往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開展「學時代楷模,做合格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學習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範、時代楷模黃大發老支書的先進事跡。
  • 黃大發真人事跡改編電影《天渠》8月3日全國政協大禮堂首映
    中新網貴州新聞 8 月 2 日電 ( 通訊員 王聰 ) 記者從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獲悉,8 月 3 日,以全國 " 時代楷模 "、道德模範、感動中國 2017 年度人物、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等稱號的黃大發為原型,拍攝的現實題材故事電影《天渠》將在全國政協大禮堂舉行首映
  • 20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完整版 公布2017年度人物
    自2002年起,《感動中國》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選出十位人物,他們溫暖著中國,感動著我們。  《感動中國》秉承過去15年的傳統不變,廣泛吸納觀眾意見,通過多種投票方式在世界範圍內評選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群體。
  • 總書記@的共產黨員|黃大發:一個人,一輩子,一條渠
    【黃大發】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準備同代表們合影時,他看見了在後排站立的黃旭華和黃大發。總書記一把拉開前排的椅子,拉起兩位老人的手,請他們到身邊就座。天氣已經寒冷,遵義的大發渠仍吸引著不少遊客。
  • 貴州:5人深情講訴黃大發絕壁鑿渠引水先進事跡
    李宇攝 人民網貴陽6月28日電 6月28日,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貴陽舉行,播州區原水利局副局長黃著文、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黨委書記張文富和黃大發外孫女陳燕等5人用鮮活的事例,深情講述了貴州遵義草王壩村支書黃大發36年帶領全村鑿渠引水造福一方的先進事跡。
  • 黔南州臺辦掀起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熱潮
    5月16日,黔南州臺辦組織全辦黨員幹部14人開展向黃大發同志學習活動,掀起了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跡的熱潮。     黃大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鄉團結村老支書,帶領全村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歷時36年之久,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7200米長的生命之渠,解決全村灌溉用水問題,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的初心和堅持不懈的志氣。
  • 遵義市委黨校老師周杰:黃大發甘於奉獻,大公無私
    (遵義幹部學院)基礎理論教研部講師周杰對黃大發的故事了解非常深入,常年研究黃大發精神。 黃大發 周杰說:「黃大發老支書用樸實的語言和修渠的一個個感人事跡來詮釋『政治堅定、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黃大發精神內涵。
  • 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學習「時代楷模」黃大發先進事跡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鼓舞貴州郵儲人 「58年黨齡、46年村幹部、38年村支書」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一個人、一輩子,一條渠,克服艱難困苦,創造人間奇蹟」。日前,在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第三期月度講壇暨學習「時代楷模」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來自遵義市播州區機關事務中心的主任袁孟德,用真摯的感情和生動的實例為大家講述了原草王壩村支書黃大發同志的感人事跡。